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王晨辉通讯员贺佳晶
往事温暖岁月,记忆雕刻时光。3月30日至31日,2024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将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受者代表和志愿者们,将聚集到省人民大会堂,纪念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器官捐献者,追忆一个个充满大爱的故事。
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始于2013年,今年系首次在浙江举行。浙江从2010年启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14年来,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捐献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从“些许微光”到“灿若星河”,“器官捐献、生命接力”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浙江器官捐献工作曾在全国首届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一。
浙江红十字“生命礼赞”主题文化公园。照片由省红十字会提供
推动生命教育,公众参与意愿更积极
生命灿灿,思念如海。清明前夕,随着杭州市萧山区、临安区,绍兴市上虞区等7地“生命礼敬园”的开园,全省各地已建成褒扬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的“生命礼赞”场所39处,其中19处能为捐献者提供生态安葬服务。
位于杭州钱江陵园的浙江省红十字“生命礼敬园“里,镌刻着全省5126位捐献者的名字,3月30日,即将有6位捐献者举行“荣耀回家”生态安葬仪式。
当捐献成为生命的延续,亲人的思念便落了脚。这几天,很多人在各个纪念场所、纪念网站,留下对捐献者的思念。
“亲爱的女儿,你是勇敢的孩子,在你的周围都是勇敢、善良、可爱、最可敬的长辈!相信你不会孤独!”
“如果思念有声音,我希望让风带给天堂的你,我特别地想你,愿我们在彼此不知道的世界里各自安好!”
……
写下留言的,既有捐献者的家人,也有受捐者,还有很多是对捐献者充满敬意的陌生人。
“我的父亲是一位肾脏受捐者,在我心里,所有捐献者都是我的亲人。现在,我们全家都登记为器官捐献志愿者。”3月28日,来到浙江省红十字“生命礼敬园”献上鲜花的杭州市民蒋女士说。
一个个纪念场所,留下了捐献者的姓名和故事,也让更多人接受了生命教育。在浙江,人们有很多渠道认识器官捐献者,了解器官捐献。
2023年杭州马拉松,跑者到终点打卡。照片由省红十字会提供
2023年12月17日,2023杭州马拉松鸣枪开跑。这也是浙江省器官捐献宣传主动拥抱杭州马拉松的第6年。开赛前,3000位跑者从红十字志愿者的手中接过器官捐献宣传贴纸,成为“杭马·生命关爱宣传使者”。终点处,红十字志愿者设置了“绽放生命·为爱奔跑”宣传展台,宣讲普及生命教育理念,刚刚挑战完“生命极限”的跑者在此刻能够更加理解生命的真谛。活动现场,超过300位跑者登记器官捐献意愿。
“这些年,我们积极打造‘体育+公益’融合新模式,在跑马、毅行等大型群众活动中组织宣传方阵,传播捐献理念。”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结合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一体化推进”,并延伸到乡镇、街道的器官捐献社会动员工作网络,让生命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目前,浙江群众器官捐献的知晓率、参与率在全国领先,全省有登记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者34.36万人。
捐献创造奇迹,生命价值更富意义
如果说,器官捐献工作开展之初,还是阻力重重,那么现在,更多的是捐献者和家人主动奉献大爱,爱心举动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对此,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方丹深有感触。
方丹从2013年开始从事器官捐献协调工作,11年来,已帮助100余位爱心人士实现了器官捐献。她回忆,早些年,当她向重症患者家属提到捐献时,不少人会情绪激动地反对。而这几年,方丹明显地感受到,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患者在意识清醒时就明确表达了捐献器官的意愿,有的家属主动找到她,提出捐献生命无可挽回的亲人器官。
今年春节期间,在江山市人民医院,年仅9岁的女孩余樟璐因车祸重伤,成了“折翼的天使”。当医生问起女孩家属是否考虑捐献女孩器官时,她的家人都表示有这个愿意。余樟璐的家人说,2021年,衢州8岁女孩熊雨馨捐献器官挽救4人生命的故事,让他们深受感动。他们希望,余樟璐也能和熊雨馨一样,用另一种方式活在世间。2月13日,余樟璐不幸去世,捐献了肝、双肾和眼角膜,为3位器官衰竭患者带去生的希望,并为两名失明患者送去光明。
2023年8月,省红十字会为器官捐献者子女组织“小桔灯”夏令营。照片由省红十字会提供
翻开最近两年的捐献者名单,记者发现,捐献者的构成,涵盖了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很多捐献者在生前就表达了明确的捐献意愿。
“生命之所以是生命,是因为死亡的存在。只有奉献,才能让生命更显得可贵。”这是杭州男孩周江涛生前对家人说的话。2017年,12岁的周江涛不幸患上骨肉瘤,虽经全力救治,病情还是不断恶化。2022年3月29日,男孩在病房里吸着氧气,吃力地写最后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最后的心愿:捐献眼角膜,给失明患者带去光明;捐献遗体,为医学进步做微不足道的贡献。
5天后,周江涛的生命定格在了17岁。他捐献了遗体、眼组织和脑组织,实现了他“奉献”的心愿。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周江涛一样,立下了捐献器官、遗体的愿意。衢州90后小伙杜志鹏的钱包里,一直放着一张器官捐献登记卡和一封遗愿书。2020年10月,他登记成为人体器官志愿捐献者后,就觉得,登记意味对生命的承诺。为了让家人充分了解自己的心愿,杜志鹏写下遗愿书:“如果我不幸发生意外去世,我愿意捐献我身体的一切。”他把遗愿书与登记卡一起,放入随身携带的钱包里。
“浙”里创新机制,爱心事业发展更稳健
2023年11月,义乌小伙吴昊作为器官捐献者家属,优先获得肾脏移植。就在前一年7月,吴昊的母亲因脑血管意外生命垂危。当时,吴昊刚刚因尿毒症准备开始血液透析,尽管一家陷入空前的困境,但吴昊和父亲还是决定在母亲过世后,捐献母亲的器官挽救他人。他们说,因为自己身处泥泞,就想“能帮的,伸手帮一把”。网友们说,当初的捐献,不是为了谁的报答;现在的移植,却是爱的轮回。
爱的轮回,有着明确的政策支持。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者的直系亲属、配偶、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在等待器官移植时,享有同一分配层级内排序的合理优先权。
在浙江,这一政策有着更具体细致的实施方式。根据浙江省卫健委等六部门制定的文件,在本省内捐献人体器官的捐献者的父母、配偶、子女,需要在本省内接受器官移植的,凭相关证明,可免收器官获取费用。3月18日,浙江省红十字会还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参照器官捐献者家属移植优待政策,明确“眼组织捐献者的直系亲属、配偶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在等待角膜移植时,享有同一分配层级内排序的合理优先权。在浙江省捐献眼组织的捐献者父母、配偶、子女,在浙江省接受眼角膜移植的,免除眼角膜获取费用。
爱心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省红十字、省卫健委紧密合作,始终坚持捐献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确保捐献者的生命权、健康权被摆在第一位,确保捐献工作的公开、透明。
宣传器官捐献成为大众参与社会公益的方式。照片由省红十字会提供
“比如,建设全省统一器官获取组织(OPO),进一步理顺器官捐献协调员管理机制制定器官捐献协调员和OPO专职工作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协调员不再参与潜在动员,进一步维护捐献见证的公正。”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还明确移植相关人员不得参与捐献动员、捐献者的死亡判定等工作。
据了解,即将在5月1日施行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就吸收了大量浙江的经验做法。接下来,我省也将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部门合作机制、健全完善捐献联合动员机制等方面入手,争取让这一爱心事业更快速、健康地发展。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0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