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A股,给我的感觉就一个字,卷,内卷至极。
而且,有这种感觉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将近一年了。
从2023年的6月份开始,市场就开始进入一个内卷的阶段了。
所谓的内卷,指的是没有增量资金,只有存量资金在博弈。
抛开今年1月份,一部分的国家队资金是增量以外,没有看到任何规模比较大的资金入场。
这批国家队资金,也是接走了雪球、私募、量化,以及融资杠杆的暴雷盘而已。
也就是这批资金是冲着抄底来的,压根不能算作增量,只是置换出了部分带血的筹码而已。
没有明确增量入场的A股,也就始终在进行残酷的存量博弈。
存量博弈为什么残酷至极?
1、资金在消耗,市场在提款。
市场看似是一个存量,实则是在消耗资金。
试想一下,全市场和证券相关的行业那么多,这个行业养活了多少相关的人员,需要多少的成本。
这些成本,都是从股市这个大的提款机里来的。
没有人往里“存钱”,只有每年不断的消耗和提款,市场肯定受不了。
交易需要手续费,需要佣金,需要印花税,这是一种提款。
大股东需要减持,高管需要套现,也是一种提款。
大资金入场秋风扫落叶就走了,带走了别人腰包里的钱,还是一种提款。
各式各样的股票收费,依旧是在提款。
券商也好,基金也罢,都是在问市场提款。
这个市场就那么多钱,每年被这些提款之后,就妥妥的缩水了。
这大部分的款项,除了一些投资机构,“捐”了一部分,大部分都来自于散户的腰包。
存量博弈,就是一个掏空腰包的游戏。
只不过一部分眼疾手快的人,掏到了别人腰包里的钱而已,但这部分人永远占比少数。
要搞清楚,到底是你把市场当提款机,还是市场把你当提款机了。
2、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股票市场里,大资金比起小资金,优势巨大。
大资金决定了趋势和走向,小资金只有跟随着才能分一口汤。
在增量的市场里,大资金和小资金是一种共赢关系,大资金带头冲锋,小资金紧随其后。
至于接盘的,都交给了增量资金。
但在存量市场里,大资金和小资金是一种博弈关系,大资金带头冲锋,然后杀个回马枪,直接吞掉小资金。
也就是小资金负责接盘,大资金负责剿灭跟风的小资金。
这就成了散户和机构之间的博弈了,几乎不可能有机会。
这种博弈的要点在于,大资金的意图可以随着小资金的变化而变化。
说白了,就是看盘下菜,没有跟风盘就一直涨,有跟风盘就马上吃掉跟风盘。
存量博弈的时间越久,对于普通的散户而言就越不利。
你会发现一个其他的现象,就是散户少的方向,市场一直在涨,散户多的方向,市场就一路下跌。
这可以说是存量博弈的必然结局了。
3、东升西落,东拼西凑,拆东补西。
存量博弈的市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资金会快速游离于各大板块之间。
可持续性差,是存量博弈给人的感受。
原因很简单,因为资金就那么多。
东边亮了,西边就不亮了。
拆东补西,是存量博弈中的关键,只不过拆法可能不太一样。
散户理解的拆东补西的轮动,应该是反复做高低切换的,一个方向炒高了,就切换去低位的方向炒作。
但实际情况是,部分板块会有一定持续性,大部分板块都在跑路。
也就是,专攻几条主线,掩护各种辅线的行情。
主线的行情,会来来回回的抽走资金,而辅线的行情,每一次冲高就是跑路的良机。
只有当主线行情结束,资金才会回流到辅线里,或者在调整期做出一些间歇的脉冲反弹。
整个市场会相对比较畸形,说的好听一点叫结构化行情,其实就是找局部地方灌水的行情。
4、先发优势多,后知后觉挨宰。
存量博弈的过程,是讲究先手的。
所谓的先手,指的是先头入场,把市场炒热的那部分资金。
这部分资金,快速的入场去寻找热点,然后带动市场的方向,拉动整个指数的行情。
大部分市场里的小资金,包括散户,对于盘面不是很敏感。
当他们入场的时候,至少是次日,也就T+1天,能够卖出盈利的时间,已经是T+2天了。
这就导致很多短期的热点,第二天入场已经接盘了,第三天可能就没有其他接盘侠了。
小热点在存量的玩法之下,追什么就亏什么,因为慢半拍。
大的热点,往往持续1-2周,甚至数月,会稍微好一些,至少不容易快速的吃套。
存量市场里,讲究的是先发优势,如果想要追热点,最好是盘内就动手,而不是等着发酵。
存量的玩法,就是相互之间薅羊毛,先手风险很小,后手风险就非常大了。
市场的内卷,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一种必然。
增量资金之所以不愿意入市,是因为一些制度的不合理,各种做空的机制,大股东的减持,分红的不完善等等。
这些制度正在积极的做改变。
但本质原因,还是赚钱效应,以及入场的估值。
现如今,我们说大部分钱在银行里空转,但银行里的钱,要进入股市,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安全性,只有合理的估值,给到这部分资金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才有可能会入市。
所以,存量博弈的局面,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至少我们要心知肚明,3000点上方,吸引增量资金入市的概率,其实是不高的。
但增量肯定会来的。
国九条的核心,其实就是放开增量资金入场,包括了银行理财资金入市的口子。
只不过,这些资金一定会小心翼翼,悄无声息的入场,至少表面上不会在市场上掀起波澜。
耐心的等等吧,等熊市过去,资金会带着牛市来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8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