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9亿, 中芯国际超越联电、格芯, 成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

看科技有铭程2024-05-10 22:49:40  112

5月9日,中国内地晶圆代工龙头企业中芯国际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财报,虽然净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但是营收增长了23.36%,达到了125.9亿人民币,首次超越联电和格芯,成为仅次于三星、台积电的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

五大晶圆代工厂“成色”如何?

全球前五大晶圆代工厂分别为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联电和格芯。在2023年四季度的市场份额分别为:台积电(61.2%)、三星(14%)、联电(5.8%)、格芯(5.4%)、中芯国际(5.2%)。

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它开创了晶圆代工模式,这个模式快速的推动了芯片迭代,也促进了芯片设计。

目前台积电的市场份额依然超过60%,工艺制程达到了3nm,苹果、高通、博通、英伟达都是其大客户,每年研发费用高达几十亿美元。

2024年一季度,台积电营收新台币5,926.4亿元,净利润新台币2,254.9亿元,折合人民币分别为1320亿和502亿。

三星晶圆代工仅次于台积电,不仅具备4nm、5nm、5nm等先进制造能力,还在3nm工艺时间节点上领先台积电。

目前三星市场份额约为14%,与台积电差距依然很大,它的代工客户不仅有自己的移动处理器,也包括高通、AMD和IBM这些大厂。

近几年,三星加大了研发投入,也积极与ASML对接购买先进的光刻设备,并且扬言要在2030年超越台积电,成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勇气可嘉,但是难度很大。

中芯国际是内地晶圆代工龙头企业,总部位于上海浦东,在国产芯片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早些年与台积电产生专利、技术纠纷,导致公司一度陷入亏损、人才也流失严重,后来有了国资的介入,和“芯片魔术师”的加入,中芯国际又开始步入正轨。

目前,中芯国际市场份额为6%,工艺制程也突破了7nm,虽然没有拿到苹果、高通、英伟达这些大厂的先进订单,但是背靠中国这个最大的芯片市场,中芯国际发展依然很快。

联电是一家台湾晶圆制造企业,虽然与台积电相比差距很大,但是依然拥有了广泛的晶圆代工能力,涵盖了14nm以上的成熟工艺。

2024年一季度,营收为新台币546.3亿元,折合人民币121亿,净利为新台币104.6亿元,折合人民币23.3亿元。

格芯是一家美国晶圆代工企业,前身是AMD的芯片制造厂,在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地拥有多家代工厂。

因为工艺技术过于复杂,格芯宣布放弃向10nm以下先进制程进军,目前最先进的工艺为12nm FinFET,格芯的客户包括AMD、博通、意法半导体等。

2024年一季度,格芯营收为15.4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12亿,净利润为1.3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7亿。

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晶圆代工领域,台积电就像一座大山,不仅工艺先进、产能充足,研发实力也是最强的,加上苹果、高通、博通、英伟达这些大厂的助力,似乎永远都无法战胜。

三星是一家IDM类型的芯片企业,它的芯片业务包括设计、制造、封装、销售,2024年一季度整个半导体业务部门营收达到了23.1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24亿,营业利润1.9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9.89亿元。

虽然三星对外芯片代工规模与台积电差距很大,但是整个芯片业务是非常厉害的。

面对、三星、台积电,可以想象中芯国际压力有多大,那么未来中芯国际能不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实现超越逆袭呢?

中芯国际营收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占比超过了80%(81.6%),美国市场营收占比下滑至14.9%,欧亚区营收占比为3.5%。

从类型上看,智能手机芯片业务占比为31.2%,消费电子芯片收入占比30.9%,计算机与平板芯片收入占比17.5%,可穿戴的芯片收入占比13.2%、工业与汽车芯片收入占比7.2%。

可以预料,未来中芯国际的主战场依然在国内,欧美市场会持续萎缩,因为打压限制,短期内扩展海外业务概率很小。

相关信息显示,中芯国际投资1700亿,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新建4座晶圆厂,扩大成熟工艺产能,其中深圳晶圆厂已经投产。

如果四座晶圆厂全部投产的话,中芯国际将会增加35万片/月的产能,总产能有望达到100万片/月,这足以让中芯国际上升一个台阶,甩开联电和格芯。

不过,这些晶圆厂大都是成熟工艺,包括电源/模拟、高压驱动、微控制器、混合信号/射频、图像传感器等。

这对中芯国际来说同样意义重大,尽管台积电和三星仍主导着全球成熟工艺芯片的制造,但它们的产能有限,并且两家公司更注重新进工艺产能,这无疑给中芯国际提供了机会。

成熟工艺依然是一个大蛋糕,加上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可以快速形成规模化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

有了市场,自然就有利润,依靠走量来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培养大量的技术工人,技术管理者,利用国内的成本优势,不断的蚕食对手的成熟市场。

在先进工艺方面,中芯国际在CEO梁孟松的带领下,快速推进,目前已经实现了N7工艺的量产,完成了5nm工艺的技术开发,3nm工艺技术正在研发之中,只待EUV光刻机。

在研发投入方面,中芯国际也在不断的提高,2024年一季度研发支出为13.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2.2%。

但是中芯国际目前最担心的依然是半导体设备,因为《瓦森纳条约》的限定,先进的EUV光刻机一直对我国禁运,导致国内晶圆厂无法购买到。

而EUV光刻机是7nm以下芯片制造的主要设备,尽管浸润式DUV光刻机也可以制造7nm、5nm芯片,但是需要多次曝光、导致良品率降低、成本上升,不利于竞争。

虽然国内企业正在紧张的攻关国产EUV光刻机,但是这种设备号称“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拥有超过10万个零部件,3000多个精密轴承、4000条线缆、2公里管道。

荷兰ASML呢,只掌握了不到10%的技术,其余技术、零部件都来自3000多家供应商。

核心部件EUV光源、光学镜头、双工作台,任何一个拿出来都是一座技术大山,尴尬的是,我们不仅要攻克这些核心部件,并且还要打造同样的3000多家国内供应商。

短期,2、3年内很难做到,而没有EUV光刻机,中芯国际就无法实现先进工艺的量产,也就无法与三星、台积电抗衡。

所以,总的来说,中芯国际很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仅限于成熟工艺,在先进工艺上,我们依然差距很大,依然需要去努力追赶。

不过,再先进的芯片、再牛X的光刻机,那也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所以国产芯片、国产EUV光刻机,迟早会逆袭超越,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我是科技铭程、喜欢就点个赞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8383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