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戏曲,最熟悉的还是样板戏,也可以说是看着样板戏长大的。
应该是70年代吧,那时候老的戏曲节目都被禁演了,地方古装戏也被禁演了。
到60年代末就新出了许多样板,最为熟知的有《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杜鹃山》等等,都拍成了影片在各地循环放映,并带动地方戏剧团进行排练和公演。
搞得我们学校也像模像样的排练,准备去各乡镇演出。那时候唱花鼓戏的也唱起了京剧,广播里也经常播放这些唱段。
我也算个比较喜欢唱歌的人,那时候许多歌曲是不能唱的,样板戏就成热门歌曲。《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是当时最火爆的戏曲,里面许多唱段现在还依稀记得点。
当时我们学校排了两个桥段,一个是《红灯记》里李玉和与老奶奶告别那一场,另一个是《沙家浜》智斗刁德一的那一段。
后来还去县花鼓戏剧团取经,得到了当时剧团名角的指点。
可惜的是最终只停留在排练阶段,终究是没有正式演出。
现在已经过去40年了,这些记忆也渐渐地淡去,样板戏也没人再提起,也没人再唱了。
但是,在当年文化文艺非常匮乏的时代,样板戏可以说是群众唯一的精神食粮。从演出的效果和演员的形象,都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演员的唱功和表演技巧都是出类拔萃的,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80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