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曾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援助大量的武器装备,这才让志愿军逐步缩小了与美军之间的火力差距,为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志愿军使用过的各类苏式武器里,令美军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当属“喀秋莎”火箭炮。
苏联“喀秋莎”火箭炮
它的威力甚至让敌人一度误会志愿军使用了原子弹。
鼎鼎大名的“喀秋莎”火箭炮
事实上,“喀秋莎”火箭炮早在二战时期就已经打出了赫赫威名。
1939年10月,苏联沃罗涅日军工厂以ZiS-6式6X6载重卡车为平台,在卡车上搭载了8个火箭弹定轨发射器,从而研制出了型号为“BM-13型火箭炮”的新型火炮系统。
“喀秋莎”火箭炮近距离特写
苏联军方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武器极其适合打击露天的敌军集结地或者装甲集群。
到1941年苏德战争前夕,苏联已经开始对BM-13型火箭炮进行大规模量产,为了保密,这款新型火炮系统的型号并未公开。
不过,由于火箭炮的炮架上有一个K字(共产国际工厂的首字母),因此苏军战士都亲切地将它称作“喀秋莎”(Катюша),这便是“喀秋莎”火箭炮名字的由来。
苏联“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的首次实战记录是在1941年7月,当时苏军派出一支火箭炮连打击了刚占领白俄罗斯奥尔沙市火车站的德军,整个火车站瞬间陷入一片火海,以至于德军指挥官认为遭到了一个苏联炮兵师的袭击。
不过,后来德军空军进行侦查才发现,苏军方向只有5辆高速撤退的卡车。
在此之后,“喀秋莎”火箭炮参与了多次针对德军集结地的打击行动,给德军带来了惨重的伤亡。
“喀秋莎”火箭炮发射
为了弥补“喀秋莎”精度不足的缺点,苏军往往集结1~2个团的火力进行齐射,因此每次火箭炮出动的场面都极其宏大,给德军带来了极大的精神震撼,因此有德军将它称作“死亡管风琴”。
志愿军与“喀秋莎”火箭炮
到了50年代的朝鲜战场上,“喀秋莎”火箭炮也展示出了惊人的威力。
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苏联帮助志愿军组建了两个全部配备“喀秋莎”火箭炮的重型火箭炮师,并派遣火炮专家对这两个师进行训练。
“喀秋莎”火箭炮进行试射
不过,由于前线战事紧急,因此两个“喀秋莎”火箭炮师在训练几个月后就上了抗美援朝的最前线。
1951年9月,志愿军的“喀秋莎”火箭炮被首次投入实战。当时志愿军203火箭炮团的24门“喀秋莎”火箭炮火力全开,对位于后洞里的美军部队实施了高强度炮击。
一门“喀秋莎”就能一次性齐射16枚132毫米口径的火箭弹,24门的一轮齐射就是384枚火箭弹,如此密集的火力在极短时间里就摧毁了美军防线。
“喀秋莎”火箭炮发射时的场景
对于志愿军战士来说,“喀秋莎”火箭炮齐射的场面令他们终生难忘:只见一道道火舌拔地而起,成片的火箭弹犹如流星雨一样砸向对面的美军阵地,将美军阵地笼罩在死亡火海里。
当志愿军战士冲上美军阵地时,地面只剩下一个个弹坑和敌人的断肢残臂,久攻不克的美军阵地就这样被轻而易举地拿下了。
而在一个月后,志愿军在添木洞和正洞的战事里也投入了“喀秋莎”火箭炮,当时驻扎在这里的是美军骑兵第一师。
“喀秋莎”火箭炮发射时的场景
作为美军的王牌部队,美骑一师提前部署了用坦克、装甲车与火炮组成的坚固“环形防线”,然而在“喀秋莎”火箭炮的打击下,被炸得晕头转向的美军部队很快就丧失了抵抗意志,争相逃窜。
被韩军惊呼为“原子弹”的强大火力
不过,论“喀秋莎”火箭炮最著名的作战经历,当属1952年10月爆发的上甘岭战役。
为了争夺这处战略要地,美军集结了大量重炮,向上甘岭倾斜了190万枚炮弹,其火力之猛烈甚至将山头削平了数米。
上甘岭战役中的志愿军
就在前线志愿军陷入苦战之际,第209炮兵团的24门“喀秋莎“火箭炮秘密进入阵地,对美军实施奇袭。
在“喀秋莎”火箭炮的猛烈打击下,在短短13分钟后,美军阵地就已经彻底没了声息,所有来不及撤离的美军都葬身火海。
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我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多次击退美韩部队的密集冲锋,极大摧毁了敌军的作战信心。以当时中美的火力差距,“喀秋莎”是志愿军唯一胜过美军的地面重武器。
志愿军发射“喀秋莎”火箭炮
而在抗美援朝的收官之战——金城战役中,志愿军出动了绝大部分“喀秋莎”火箭炮,势要彻底摧毁韩军的意志。
经过将近70余轮的火力齐射后,韩军阵地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数以千百计的韩军士兵连带装备都当场灰飞烟灭。
敌方有幸存者回忆,他们一度以为遭到了志愿军使用的原子弹打击。
正是由于“喀秋莎”火箭炮在朝鲜战场的出色表现,直到今天,解放军部队里仍然将火箭炮视为重要的地面重武器,并对其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与改进。
志愿军发射“喀秋莎”火箭炮
目前解放军最先进的PHL-191型火箭炮,其最大射程可达400公里,比起射程8.5公里的“喀秋莎”火箭炮增加了数十倍,但我们仍然忘不了“喀秋莎”火箭炮初登场带给人们的震撼。
参考资料
【1】“喀秋莎”給侵略者带来灭顶之灾!盘点抗美援朝志愿军经典武器 中国军网
【2】火箭炮的前世今生:从“喀秋莎”到“飓风” 中国军网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