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日前,香港特区发展局表示,现时并不是适当时机推展「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蹉跎了十年宝贵发展的关键期,与潜在机遇失之交臂,的确令人遗憾。
回想十多年前,笔者也曾就地下城发展撰文并接受外媒访问,更与时任官员见面交换看法。当年香港特区政府曾研究在尖沙咀九龙公园、铜锣湾、金钟、湾仔一带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可能性,当时的商铺、私楼、甲级写字楼在买卖和租务呎价高企,在仍未有启用海滨长廊时,主要靠地面交通、隧道和地铁站空间连贯,当时的尖沙咀、铜锣湾、湾仔的建筑群仍在筑建中,而屯马线仍未启用,东铁线仍未直达会展站和金钟站,路面情况繁忙,现时该等地区的路面和地铁站空间发展程度与十数年前相比更胜一筹。
回想十多年前的背景,香港特区政府要到处寻觅土地,当时不但主张填海,也打算改变工厦、非住宅用地的用途,更打着岩洞和地下空间的主意,但每个增加土地的方法花费不菲,更需要时间,当时的思路或许是,与其只向高空发展,也可以善用地下空间,而且更能在综合商业和购物区增加可使用土地,让尖沙咀、金钟、铜锣湾、中环继续成为城市中心的地王,服务甲级写字楼和附近的酒店型服务式住宅;时移世易,上述枢纽带的租金跌势未止,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也撤出中环和金钟,除了东九龙和鲗鱼涌也具备升级为新商业枢纽的条件,新兴地区如黄竹坑、东涌也设置了甲级写字楼连铁路等硬件,而香港特区政府也把城市发展焦点放在明日大屿和北部都会区,也难怪「地下城」概念多年来也只是听到楼梯响。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又是否动了他人的乳酪?近年,有土地出现流标,更有投得土地的买家因不同原因把土地转手,建筑成本和利息成本高企,工商对商厦和商铺的需求正在逐步放缓,公私营合作(PPP) 的动力也不强。「地下城」的败笔,就是研究时期过长和研究经费过高,这十年香港的工资、物价和通胀有目共睹,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是计划的「死因」之一。我们的竞争对手新加坡,以及内地多个城市,也发展了地下空间,或善用现有的地铁站、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隧道空间,并与地面建筑物群的用途相互巧妙结合。
在财赤的阴霾下,香港特区政府更要量入而出,谨慎理财,做任何重大决定都会有所限制,当然,今天的投资,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能看到回报,决策者宜更具远见,为香港发展谋划未来。香港的发展有缓急先后,政策因时制宜,但也要有延续性,并顾及这座城市的未来转型。
文:朱家健
全国港澳研究会香港会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副秘书长,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会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75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