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蒋经国当选第六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开启了他的主政生涯。
仅仅十年后,蒋经国突发疾病离世,死因引起了民间众多猜测。
1995年,蒋孝勇去世前一年,他的妻子公开说,自己的公公去世前夕难过地留下了五个字的遗言。
蒋经国到底留下了哪五个字呢?这神秘的五个字和李登辉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后继无人的蒋氏家族
虽然蒋经国培养了李登辉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这并不是他的本意,他本意是想让蒋家继续统治台湾,只是一次意外,打乱了蒋经国的部署。
蒋经国和妻子生育了多个子女。
他对长子蒋孝文抱有很大的期待,所以他从小稍有不听话就会被父亲训斥,也正是这样蒋孝文养成了叛逆的性格。
长大后的蒋孝文十分放浪不羁,做事高调,飙车酗酒,甚至打警察,即使被送去美国学习,也是流连于美国的各种酒吧和娱乐场所。
因为常年不爱惜身体,加上遗传的糖尿病,蒋孝文有一天突然昏迷,之后就行动不便,卧床长达十九年。
三儿子蒋孝勇大学毕业后无心政治,反而投身于商界,成为多家公司的高管。
这些公司在他治下经营的都还不错,这让蒋孝勇在台湾商界获得了一定地位。
虽然希望蒋家人能继续把持台湾政治,但是面对小儿子成功的选择,蒋经国也只能无奈的表示赞同。
由于大儿子和小儿子各种不同的境遇,蒋经国能培养的只有蒋孝武了。
1969年,蒋孝武大学毕业从德国回台后,被蒋经国送去文职部门任职提升,后来更是让蒋孝武掌管了关键的对外情报部门。
就当蒋孝武一步步成长起来,准备可以接替蒋经国时,在旧金山发生了震动台湾政坛的“江南遇刺案”,经过调查,重重线索都指向蒋孝武。
为了保住蒋孝武,蒋经国迫不得已将他送去了国外避嫌。
“江南事件”以后,台湾的政治环境已经不允许蒋经国传位给蒋家人了,而李登辉的机会,则悄然而至。
二、蒋经国去世前留下了什么遗言
蒋经国很早的时候就患有糖尿病,由于年长以后生活饮食不规律,病情急速恶化,去世的前几年甚至一度只能坐轮椅参加公开活动。
1988年1月13日上午蒋经国照常洗漱吃饭,本来打算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但是身体状况不是很允许,频繁出现头晕、恶心想吐的现象,他只能暂时请假卧床休息。
到了下午,蒋经国突然口吐鲜血,全力医治无效后,在3点55分离开人世。
蒋经国离世后,在外的蒋孝勇和李登辉第一时间赶来吊唁并处理后事,不久后台湾的一众政界人士也来表达慰问之情。
当天下午五点多,作为蒋氏家族大家长的宋美龄也赶来见自己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最后一面。
蒋经国的死,引起了台湾政局的动荡,意味着蒋家对台湾的统治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被蒋经国一手提拔起来的李登辉即将执掌大权。
但是根据蒋孝勇妻子的说法,自己的公公在弥留前夕,曾经失望地说:“我看错人了。”
结合当时的政治情况,蒋经国说的人只能是李登辉。
那么蒋经国为什么会在临终之时说看错了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接班人呢?蒋经国离世后,李登辉又做了什么呢?
三、李登辉的上位之旅
蒋经国在没有主政台湾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培养自己的手下。
这个时候,学者出身的李登辉由于没有人脉,易于控制,引起了蒋经国的注意。
经过接连不断的考察和试探,他通过了蒋经国的考验,经过身边人的介绍,李登辉幸运地得到了和蒋经国一起去乡下视察的机会。
因为台湾的地理条件限制,平原较少,农业生产不好开展,蒋经国当时正在为台湾的农业问题发愁。
李登辉作为农业领域的专家,面对蒋经国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很有见解,因此深得蒋经国赏识。
很快,蒋经国安排李登辉入了党,随后又安排他进入行政院内部,两人很快就变得亲密无间。
此时,李登辉再没有政治头脑也能看出蒋经国在有意培养他,为了抱住这条大腿,李登辉十分谦卑,在公共场合永远弯腰站在蒋经国身后,见面必须对蒋经国九十度鞠躬,连坐在他面前也不会将椅子坐满,只坐三分之一。
1978年,蒋经国成为总统后,李登辉顺利擢升为台北市长,高升以后李登辉依旧保持谦卑的态度,认真做事,没多久就成为了蒋经国的副手。
只是蒋经国没想到,李登辉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一场表演。
四、李登辉的恶劣本性
早在蒋经国身体已经不好的时候,李登辉就已经显露獠牙。
在党内蒋经国提拔的自己人都遭到李登辉的排挤打击,任用自己的心腹,蒋家的台湾,已经快要改姓李了。
1988年,蒋经国骤然离世,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李登辉梦寐以求地开始主政。
刚开始,李登辉还能维持蒋经国的政策,但是没多久,他恶劣的本性就显露无疑。
蒋经国虽然不认同大陆的政府,但是坚决反对台独,坚定的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而李登辉对蒋经国乃至国民党的最大背叛,就是公开支持台独,甚至和台独分子称兄道弟,最后让台独分子掌握了台湾的权力。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蒋经国的是非自有人评说,但是他政治生涯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及时认清李登辉的真面目,以至于临终时,不得不发出自己看错人的感慨。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73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