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作为开国大将,在1961年因病不幸去世,当时年仅58岁,他当时是首位离世的开国大将,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友人悲伤痛惜,毛主席得知消息之后也是伤心不已。
后来在党中央的指示下,为陈赓大将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其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葬着众多革命先烈和已故去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朱老总、彭德怀等等革命伟人均被安葬在此。
但是在50年之后,陈赓的骨灰竟然被迁出了八宝山,这是为何呢?
为革命奔波一生
陈赓年幼的时候就看遍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因此从小立志要报效国家,救人民于水火,因此在十多岁的年纪就加入到湘军当中,开始从军作战,但是当时湘军主要是军阀将控制,作风混乱,并不是陈赓心中想要的那样,因此陈赓对当时湘军军阀的作风嗤之以鼻。
后来黄埔军校创办,陈赓选择到黄埔军校进行学习,成为了黄埔军校的第一批学生,在学校当中陈赓表现优异,不管是功课还是训练都相当出色,在当时和他一起的另外两个同学合称“黄埔三杰”。
作为黄埔军校的优秀毕业生,陈赓一毕业就开始跟随军队作战,当时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十分看好陈赓,多次打仗都浆陈赓是做自己的好帮手,在东征战役的时候陈赓还救了蒋介石,此后蒋介石更加看重陈赓。
但是陈赓始终都不愿意和国民党合作,他在军队中也看到了,国民党并不能真正的拯救中国,因此在南昌起义的时候,陈赓毅然决然站在了共产党一方,他坚定了自己心中的选择,他知道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
再加入共产党之后,陈赓一心扑革命党中,担任红四军12师师长,指挥12师进行训练和作战,当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陈赓率领八路军积极与日军对抗。
不管是神头伏击战、长乐村追歼战还是白晋战役、关家垴战斗陈赓率领的386旅都将日军打的找不着北,溃不成军,多次战斗的胜利,也大大增长了我军的士气。
而日军对陈赓率领的386旅更是恨得牙痒痒,打又打不过,抓也抓不到,最后他们只能自己泄愤,将对385旅的仇恨写在战甲车上,但是这并没有什么用,并不影响386旅的战绩。
1945年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日军退出中国领土,八年抗战,革命军终于迎来胜利,但是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议,率先发起对共产党的战争,并派遣胡宗南率大军进攻晋南,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军队,陈赓有条不紊,率领军队主动出击,将胡宗南的先锋军队打的溃不成军,成功歼灭敌军一万多人。
之后陈赓率领军扬长避短,合理应用战略战术,将敌人耍的团团转,不过当时国民党军队也不是吃素的,毕竟也是正规军队,武器装备也是十分精良。
对此陈赓十分清楚,因此在作战的时候也十分谨慎,解放战争时期,陈赓率领军队辗转大半个中国,从北到南,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入侵朝鲜,中国当时面临困境,陈赓再次跟随彭老总出征朝鲜,朝鲜战争当中,他也是一马当先,冲锋在抗战的前线。
最终美军战败,签订了停战协议,我国终于结束了多年的战争,能够停下来休养生息,进行经济建设和发展,但是设施后陈赓并未停下自己的脚步,虽然不打仗了,但是祖国的建设还是需要有人的。
于是在从朝鲜战场回来之后,他就直接北上前往东北,筹备建设哈军工,并出任了哈军工的校长和政委,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
1955年我国首次实行军衔制,进行授衔仪式,陈赓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立下赫赫战功,并且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也是呕心沥血,被授予大将军军衔。
从十几岁从军开始,陈赓就在为革命事业奔波,不辞辛苦,只为挽救当时水深火热的中国,建国之后也没有停下脚步,还在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劳心劳力。
因病去世安葬八宝山
奔波一生,常年征战,陈赓也时常被病痛困扰,1957年陈赓突发心梗,并送到医院进行救治,经过抢救,陈赓保住了生命,但是他需要安心静养,不过他根本停不下来,不顾劝阻坚持带病工作。
1961年他的病情加重,被送到上海治疗,但是最终陈赓还是因为病痛离开了人世。
他戎马一生,心系祖国发展,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不朽的功勋,在他逝世之后,被以我国最高规格葬礼进行安葬,将其棺椁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迁出八宝山
在陈赓去世50年之际,他的子女上报中央要求将其骨灰迁出八宝山,送回家乡安葬。
原来陈赓在去世之前表示想要在去世之后,和自己的妻子安葬在一起,而他的第二任妻子傅涯2010年在北京去世后,陈赓的子女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于是就向组织提出申请,将陈赓夫妇的骨灰迁回家乡。
组织同意之后,在2011年也就是陈赓将军去世十周年之际,陈赓将军夫妇的骨灰被迁回故里,安葬在湘乡市龙洞镇泉湖村。
为了纪念陈赓将军,这里湘乡市还修缮了陈赓故居,在这里陈列大量陈赓将军的生前之物,其中还有陈赓将军生前写给自己外甥的家书,家书当中都是陈赓将军对后代的谆谆教导,并且还教导自己的后世子孙要踏踏实实的工作劳动,不能搞特权。
结语
陈赓将军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奔波一生,并且不为名利,子女中始终想着自己的祖国,并且对自己的子女也是谆谆教诲,为他们留下的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7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