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从中超赛场到欧冠半决赛,越位判罚导致的关键进球或精彩进球被取消的案例又双叒接踵不断,争议频发。
究其实质,争议的焦点在于:1.现场裁判人员对于越位规则的各自不同认知和理解;2.现场裁判人员在各自执裁过程中的时机把握各有差异。
回顾历史,在1990年以前的足球世界里,越位判罚相对简单、机械甚至略显粗暴。裁判人员的认知、理解是:只要发现有进攻方球员(一人或多人)处于越位位置,助理裁判(当时还叫巡边员)立刻就会举旗示意,主裁判也会立刻判罚越位违例。
然而,随着1986年(52场132球,场均2.54球)和1990年(52场115球,场均2.21球)两届世界杯赛的低进球数引发国际足联的强烈担忧后,如何鼓励进攻、如何创造更多进球就成为了当时国际足联最重要的考量。
1990年世界杯结束后,国际足联开始改革越位规则,越位与不越位之间的疑似情况将不再被判为越位。例如:过去历史中进攻方前锋必须待在后卫身后的情况被彻底改变,现在他们可以和后卫线平行站位了。
于是,在越位线上跳舞的男人因扎吉应运而生。
1995年,越位规则进一步修改:进攻方球员处于越位位置时,除非让本队进攻得利,否则助理裁判将不举旗。
这一条的修改完全就是源于1994年世界杯1/4决赛巴西对荷兰比赛的实例:当时,巴西队后场头球顶向前场,罗马里奥慢悠悠从越位位置往回溜达引发荷兰队后卫瞬间迷茫。与此同时,不越位的贝贝托则急速前插带球,形成单刀赴会完成进球。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助理裁判的工作变得极度“烧脑”:越位?越了!有参与进攻吗?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举旗?还是不举?
完了,大脑CPU运算速度完全跟不上了,取而代之的当然就是争议,多如牛毛的争议......
必须说国际足联是很拼的!为了消弭争议嘛......只是,他们的拼法完全是拼布头的拼法:不断地打补丁,不断地头痛医脚,不断地拆东墙补西墙......直到2018年世界杯正式引入VAR视频助理裁判系统,正式上线如今红得发紫的“体毛级越位”概念......
最新的消息是,温格教授又上书了新的越位规则改革方案,“体毛级越位”马上就要顺应潮流让位于“体毛级不越位”了......
还不鼓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71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