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河南省委原书记, 大力推行包工到户, 1983年被开除党籍

谨记过去2024-05-09 17:29:40  51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中,涌现出无数英勇的儿女,他们以热血和青春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史诗。耿起昌,这位从山西昔阳走出的朴实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在革命道路上奋勇前行的战士。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的建设,他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在“特殊时期”,他因坚定的“左”倾立场而崛起,又因时代的变迁而陨落。最终,在1983年被开除党籍。

年少革命

中国革命史上,无数英勇的儿女投身其中,用他们的热血和青春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史诗。耿起昌,这位出生于1915年山西昔阳的朴实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在革命洪流中奋勇前行的共产主义战士。

耿起昌的成长环境深深地烙印着传统文化的印记,他的家乡山西昔阳,是一个充满乡土情感的地方。然而,正是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乡土情怀,孕育了他日后坚定的革命信念。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革命的火种在耿起昌的心中悄然点燃,引领他走向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次年,耿起昌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轨迹,也让他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革命之路并非坦途,但他始终坚守信念,勇往直前。

在抗日战争时期,耿起昌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曾担任昔东县各界救国会主席,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为抗击日寇的侵略付出了巨大努力。

抗战胜利后,耿起昌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他继续留在太行根据地,担任了太行行署民政科科长、人事科科长等职务。他参与领导了当地的土改运动,充分发动群众,力所能及地从事支援前线的工作。他也因此成为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见证者。

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先驱者

新中国成立之初,他被委以重任,1949年后,他被安排到河南新乡,担任新乡专员公署专员,负责当地的农业生产工作。这一时期,他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乐趣,也深刻认识到农业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1952年,耿起昌被送往苏联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在苏联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回国后,他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积极推动新乡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1958年,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然而,耿起昌很快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他认为,吃“大锅饭”的方式对农业生产并不利,无法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于是,他在新乡地区率先提出了“包工到户,定产到田,个人负责,超产奖励”的农业生产机制。这一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为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1960年,对于耿起昌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前,他因提出“包工到户,定产到田”的农业生产体制,被视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受到了批判与打压。然而,正是在这一年,毛主席亲自找他谈话,为他的遭遇平反,并称赞他是个“老实人”,有“先见之明”。这一事件不仅为耿起昌洗清了冤屈,也标志着他人生新篇章的开始。

平反后的耿起昌并未因曾经的遭遇而气馁,反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1962年,他重新担任中共新乡地委书记,继续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基层,了解民情,积极推动各项政策的实施。在他的带领下,新乡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改善。

除了在工作上取得显著成绩外,耿起昌还十分注重自我提升和学习。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坚持学习各种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工作的热情,使得他在后来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也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但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坚决执行党中央决策的人,最后在“特殊时期”却忘记初心。

违背初心

耿起昌,这个名字在那个十年运动期间,曾是风云人物。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他的崛起与陨落,都与那个时代紧密相连。在那个狂热的时代背景下,耿起昌积极投身于运动中,他坚定地执行“左倾”政策,这一立场使他在政治舞台上迅速崭露头角。他的积极参与和扮演的重要角色,很快引起了高层的注意,并因此受到了提拔。

1971年,耿起昌晋升为河南省委书记,这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后的中共十大和十一大上,他更是当选为中央委员,达到了他职业生涯的巅峰。

但是,十年运动结束后,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社会风向的显著转变,耿起昌过去的“左”倾路线开始与时代显得格格不入。1978年3月,随着局势的变化,他被撤销了在河南省的领导职务,被降职为郑州市蔬菜研究所副所长。对于耿起昌来说,这无疑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他的职业生涯开始走下坡路。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揭批查运动”的深入和历史的审视,耿起昌在十年运动期间的所作所为被重新审视。1983年,他被开除党籍,并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这一处罚,不仅是对他过去行为的法律定性,也标志着他政治生涯的彻底终结。

耿起昌的经历,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那个“特殊时期”的复杂性。他的崛起,是那个时代狂热的产物;他的陨落,则是时代变迁的必然。1991年,耿起昌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76岁。他的离世,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关于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他的故事,既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也是后人研究那段历史的宝贵资料。

结语

耿起昌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的建设,他以朴实的青年之身,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但是,在“特殊时期”,耿起昌也因应时代的狂潮而起伏,他因“左”倾立场在“特殊时期”崛起,又在时代的转折点上陨落。耿起昌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的回忆,更是对后人深刻的警示和启示,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正确的立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7183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