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五千年: 210件丝路文物讲述亚洲文明的交流与共新

钱江晚报2024-05-10 21:31:11  104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章咪佳通讯员吴雅兰

跨越五千年的210余件/套文物集中在同一个时空,讲述亚洲文明的产生、发展和交流互鉴。

5月10日,浙江大学“首届亚洲文明周”开幕,作为亚洲文明周的重磅内容——“交流与共新:丝路上的亚洲文明”主题特展,同时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幕。

2019年5月,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并表示“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亚洲”,“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主要指爱琴海以东的广大区域。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亚洲地大物博、山河秀美,在世界三分之一的陆地上居住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47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星罗棋布。

亚洲各地区人民很早就开始了物质的交换、文化的交往,汉唐时期,东起长安,途径河西走廊、新疆天山南北、中亚、西亚,最西至罗马的丝绸之路,发展至鼎盛,沿线的“器与艺”“城与人”展现着亚洲各区域文化和文明的交汇与互鉴,在延续几千年的丝路文明交汇中,亚洲文明不断发展,为世界文明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

“交流与共新:丝路上的亚洲文明”主题特展分为“亚洲:人类文明的摇篮”“器与艺:文明的延续与互鉴”“城与人:文明的交汇与创新”三大部分,共展出跨越五千年的210余件/套文物,展示亚洲文明的产生、发展和交流互鉴,以增进对亚洲各区域文化的了解,推动亚洲各地区间的对话。

展览中最古老的一件文物,是约公元前30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的一块楔形文字泥板——上面的一笔一划,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百姓的生活状态。图片由浙江大学提供

作为中国与亚洲各地区贸易中的重要交流物品,中国的丝绸,以及先进的丝织技术传播亚洲各地区,其它地区别具特色的艺术风貌与纺织技术也反向地影响了中国。图片由浙江大学提供

亚洲艺术与考古国际学术会议是此次亚洲文明周的另一重磅活动。

会议由考古、文博、艺术史与丝路四个板块构成,邀请了东亚考古研究所所长、韩国国立博物馆前馆长、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合会前主席KidongBae(裴基同)、史密森学院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ChaseRobinson、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馆长平山东子、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鹏勃以及来自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英国华威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等国内外相关领域顶尖学者出席并作发言。

展讯

时间:2024年5月10日-8月10日(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馆)

地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厅二、展厅三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6799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