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展现场 | 时隔5年, 浙江美展上出现的年轻面孔

钱江晚报2024-05-10 17:04:36  96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陈新怡

5月10日上午,浙江美术馆人声鼎沸,不少年轻的面孔穿梭其间,欣喜、困惑、思考……各式各样的表情,出现在了浙江省第十五届美术作品展览开幕式上。

作为浙江美术馆开馆以来展品最多,展线最长的展览,也是有史以来参评作品种类、数量及展出作品数量最多的一届美展,浙江青年美术创作者的持续发力,成了此次美展的亮点之一。

“这个大展的特点之一,则是青年一代的自主表现。这种表现不仅体现在体裁,更体现在语言修辞之上。”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在致辞时说。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院院长、浙江省美协主席高世名将美术馆上下4层来回走了两遍,提及琳琅满目的作品,他用了“感动”一词:“特别可喜的是,有很多金奖、银奖的得主,都是非常年轻的艺术家。他们在画法、语言和技巧上,都有自己的创新和体会,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能开拓创新。”

95后的新面孔

走进美术馆,你很难不被《囡囡回家乡》以及《帅爸爸》两个风格、体裁不同的雕塑作品所吸引。

一女一男,一静一动,一含蓄一洒脱,背后则是青年艺术家们对生活洒然的塑造,以及青年创造者自主和自信的体现。

《囡囡回家乡》的作者郑晴川,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现为青年艺术家。许江评价其作品《囡囡回家乡》:“展现出内敛如神的女性青年形象,宛若东方玉女。”

雕塑《囡囡回家乡》郑晴川25cmx25cmx80cm

从展厅往里走,第一幅则是95后青年艺术家钟志宏的作品《芳草天涯》。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诗经》所述百种草木,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一个诗意栖居的世界,被钟志宏用画笔一一展现。

不是梅兰竹菊,也不是任何名贵的花草树木,只是一片朴素的草地,和层层堆砌的野草。

“在《芳草天涯》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在自由松动的氛围中暗含着的稳妥熨贴的笔墨,很难相信,这是出自95后的年轻画家之手,他用无比的耐心呈现出了这片自由的山花野草,这是很感人的。”高世名评价道。

中国画《芳草天涯》钟志宏240cmx240cm

丰富的语言,实验性的形式,以及各种不同的画法,成了这批年轻人带给美展最大的惊喜。

从生活经历中走出来

黑色短发,棕色上衣,说话慢条斯理,站在记者面前略带腼腆的90后姑娘蔺洁青,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教师,同时也是“浙江美术奖”中国画金奖提名《清风徐来》的作者。

传统的中国画大多以固有色为主,但《清风徐来》却是特例。

粉色、橙色、红色……各类鲜艳的色彩跳跃点缀其间,晚霞、灯光、火光,各类光影映射在画中年轻人的脸上,表情放松、自在。这种对青年人物塑造的笔墨,在许江看来,有一种特殊的洒然:“这种洒然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人物造型的皴擦的晕染洒然,点划洒然。另一层是青年一代笔墨观念的风神洒然,笔意洒然。”

中国画《清风徐来》蔺洁青240cmx240cm

成为生活的聆听者,描绘者和施洗者,蔺洁青曾这样定义自己的创作。

《清风徐来》也来源于她的生活经历,她喜欢户外露营,这种对题材的喜爱被她带到了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创作中,一直延续到了此次的美展:“户外露营是年轻人非常流行的生活方式,我想表达的也是一种很悠闲的时光。”

从定稿、打稿再到最后的定稿,蔺洁青花了两个月时间:“不仅是把人物排列组合画下来,我更多是希望能把《清风徐来》这种意境传递给观众。”

延续自身创作,从生活汲取灵感,站在“浙江美术奖”油画银奖提名《新生》面前,作者甘晟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

《新生》寓意着新的生命,画中一家人和乐融融,在公园中玩耍,里面孕妇形象灵感,来源于甘晟的妻子:“画一个人太单薄了,于是我再补充了几个人物进去。之前我画的人物比较多,构图会满一点,但这这次画中人物比较分散,大部分是背景,对我而言还是不小的挑战。”

仔细看《新生》的背景,不难认出,背后的八角亭和郁郁葱葱的树木,灵感来源于西湖。西湖的早晨,太阳初升,云朵层层叠叠呈现出粉红的色彩。“这也符合我想表达的新生命诞生的意境。”甘晟说。

一圈聊完,甘晟回过头,又开始仔细地端详起自己的作品,他不好意思地挠头:“说实话,自己的画没法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看的时候,感觉全是问题,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是想调整一下里面色彩的细节。”

一场别开生面的指导课

展馆之中,有两三结伴、零零散散前来打卡的年轻人,也有围成一个圈,对着画作相互讨论、交流、沟通的学生们。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何红舟站在圈子的中间,只见他脚步飞快,走到作品前,啪地落定,点评几句,圈外的学生们伸长了脖子,站在圈内的作者们,则思考着回答他的提问。

“你在画画的时候,人物动作有参考过吗?”站在作品《启程——蓝色海湾》面前,何红舟问作者李昊阳。

“参考过,我是按照现实场景来描绘的……”何红舟一边听着李昊阳的反馈,一边用手给他指出人物形象的具体问题以及他的修改意见。

指导不多,但切实入微,讲完后,何红舟又将目光转向下一幅作品,围绕在他身边的学生们,或紧张或忐忑,也有人还在和同伴预测:下一幅,是不是就轮到我了?

学生陈志一的作品《师·徒》让何红舟驻足良久,他在纠结师傅卡其色围裙下隐隐透出的两条腿:“(围裙)这个地方是透光的吗?透光的话,你这两个颜色不能一样?你前后两个颜色都一样,远看上去不是很明显。”

讲完之后,他又鼓励她,色彩用得不错,很形象:“但是两个人物面部上的颜色可以做一个区别,老师傅的人物颜色可以用得让他再‘老’一点,把师徒的年龄感用色彩区分开来。

讲完具体的作品分析后,何红舟提高了声音,给仍在外围旁听的同学们“上课”:“有些要考虑到光线的变化,在不同的光线下,可以看到各种细的问题,还是得把层次做得高一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6657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