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是安葬共和国先烈的一片土地。长眠在这里的人,生前无一不为共和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许多人都将去世后能够安葬在八宝山,视为自己毕生的殊荣。
但是,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却有这样的四位人是例外——他们生前为共和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身后却并没有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四位共和国功勋身后没有安葬在八宝山?他们各自为共和国都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第一位:刘少奇
第一位为共和国做出过杰出贡献,却并没有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的人,就是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二位国家主席:刘少奇。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少奇并没有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刘少奇对共和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需要从革命时期说起。早在革命时期,刘少奇就投身华北地区的工人运动,响应江西瑞金等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活动。
红军北上长征抵达陕北后,刘少奇成为了继毛主席、周恩来之后,主持革命根据地后方建设的一把手。解放战争时期,刘少奇与毛主席、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四人一起制定解放战争的战略方向,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杰出贡献。
正是因为刘少奇在革命时期种种优秀的表现,毛主席才有意让刘少奇成为自己的接班人。1958年,毛主席从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百年大计出发,主动辞去了国家主席的位置,让刘少奇担任共和国的国家主席。
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的历史时期,共和国的经济建设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刘少奇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才让共和国度过了这次前所未有的经济难关。在20世纪60年代的尾声,共和国的经济已从自然灾害时期基本恢复,对此刘少奇功不可没。
然而,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刘少奇曾经为共和国提出种种和经济建设相关的建议,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这让刘少奇深陷在了历史的漩涡当中。加上他早年因投身革命,积劳成疾,所以身体患上了严重的疾病。1969年,刘少奇与世长辞,享年71岁。
刘少奇病逝后,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刘少奇追悼会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得以举行,他的遗体甚至一度被人以“刘卫黄”的化名来进行火化。对于刘少奇历经的种种不公正待遇,刘少奇的家人们都默默忍受着,他们将刘少奇的骨灰收敛在骨灰盒内,艰苦地等待着历史真相公诸于世的那天。
1978年,共和国进入到了改革开放的崭新历史时期,刘少奇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恢复历史名誉,国家为刘少奇追补了规格隆重的追悼会。但是,正当国家准备将刘少奇的骨灰盒纳入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时,刘少奇的家属却婉言谢绝了,因为刘少奇的生前遗愿是恢复历史名誉和将自己的骨灰盒撒入大海。
就这样,刘少奇的家人们在等待刘少奇恢复历史名誉后,就将刘少奇的骨灰撒入大海,以这种方式告慰刘少奇的在天之灵。
第二位:周恩来
历史上继刘少奇之后,另一位没有将自己的骨灰盒放入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的人,就是周恩来。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并没有让自己的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呢?
周恩来总理一生鞠躬尽瘁,为共和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种种历史贡献,已经无需多言。所有人都认为,周恩来总理完全拥有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享受身后无限哀荣的资格,但是周恩来总理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却放弃了这样的资格。
周恩来总理拒绝进入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的故事,需要从他和毛主席两人一起签署倡导火葬协议书开始说起。1950年,毛主席在视察地方,看到有人进行土葬时,忧心忡忡地说道:“中国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如果人人都进行土葬,那么难免会出现死人同活人争地的现象,这将不利于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
但是,中国毕竟是有着千年土葬文化悠久传统的国家,想要改变民间的风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毛主席看来中央领导干部要在倡导土葬一事上发挥出自己的表率作用。于是毛主席就在土葬倡议书上第一个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毛主席名字的后面,周恩来总理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晚年的周恩来总理,饱受癌症病痛的折磨,但他从始至终依然活跃在国家经济建设的一线。在医院调拨医疗资源,为自己诊断病情时,周恩来总理不止一次说道:“我这里的病情已经好些了,你们还是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志们吧。”
1976年1越,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享年78岁。周恩来总理的去世,让亿万中国人民深陷入了巨大的精神悲痛当中。许多人们纷纷走上天安门广场,自发悼念周恩来总理。在周恩来总理的遗体被运走时,许多人用自己的目光向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共和国好总理致敬,形成了历史上“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珍贵一幕。
第三位:邓小平
在共和国历史上,第三位为共和国做出过杰出贡献,却并没有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的,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那么,邓小平没有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邓小平之所以没有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也与邓小平的遗嘱有关:将自己的遗体火化之后,撒入大海。有人对此感到十分不解,询问邓小平究竟是什么原因要将自己的骨灰火化,撒入大海,对此邓小平曾经做出过这样的解释:
“其一,是因为我喜欢游泳,我希望自己身后依然能够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其二,我视周恩来总理为榜样,希望日后能够和他一样来处理身后之事。”
邓小平对自己为什么选择火葬的原因,并非言虚。早年的邓小平和毛主席一样,十分喜欢游泳,而且酷爱冬泳,这是因为在邓小平看来适当的冬泳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身心体魄,而且还能够磨砺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邓小平对身边的人不止一次说过,自己十分喜欢大海,自己的一生都与大海结下过不解之缘。
邓小平选择火葬的第二点原因,就是邓小平一直以来将周恩来总理视为自己的榜样和师长。早年的邓小平,和周恩来一起出洋留学法国。
在留法期间,因为周恩来年长邓小平几岁,所以周恩来一直将邓小平视为自己的弟弟一样照顾,每次周末,邓小平都会来到周恩来的家中,邓颖超会亲自给邓小平煮面条吃。
在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被升任为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成为了协助周恩来总理处理各项政务工作的左膀右臂。
在此期间,周恩来总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邓小平,邓小平终其一生,都以周恩来总理的学生自居,向周恩来总理虚心请教,包括改革开放的种种构想,邓小平都曾坦言周恩来总理曾经的经济建设工作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因此,在邓小平病逝后,邓小平家属遵循邓小平的遗愿,将邓小平的骨灰撒入大海,这也是在表达对周恩来总理的一份敬意。
第四位:华国锋
最后一位曾经为共和国做出过杰出贡献,却并没有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的人,就是曾经力挽狂澜,改写共和国历史的华国锋。
与之前几位共和国的功勋不同的是,华国锋在去世之后,并没有选择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而是选择安葬在了自己的故乡:山西省交城县,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华国锋自己曾经坦言,自己的一生,就是从交城县走到北京市的一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华国锋曾经在交城县的抗日大队做过县委书记,主要负责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后方建设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华国锋被调往毛主席的故乡:湖南湘潭韶山冲,成为了当地的县委书记。
在湖南湘潭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华国锋积极推动当地的农业经济建设和交通运输工作,在毛主席视察湖南湘潭期间,毛主席的每一个问题,华国锋都能给对答如流,毛主席惊喜地称赞华国锋是自己的“父母官”。
20世纪70年代,在毛主席的提拔下,华国锋得以从湖南地方调至中央,成为了毛主席晚年最信任的人之一。1976年,华国锋与叶剑英两人力挽狂澜,共同改变了共和国的历史名誉。
虽然华国锋曾一度担任共和国的领导人,但是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父老乡亲,华国锋多次对身边的人说道:“我是从山西省交城县走出来的人。”因此,安葬在故里,成为了华国锋晚年最后的遗愿。
2008年,华国锋与世长辞,享年87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6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