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的地理位置颇具特点,位于山岭纵横之地,易守难攻,且大部队在这样的地形中无法全面展开,攻击力受限。而且延安又位于抗战的大后方,日军虽然也曾对延安发起过猛攻,但规模始终不大,中共中央又可以退往西北腹地,日军进攻陕甘宁的意义不大。
以少胜多
基于这几点原因,中央在陕甘宁的兵力始终不多,长期保持在两万多人的水平。当然,保持这个兵力的主要原因也有当地贫瘠、人口稀少,为了避免给当地百姓增加过重的负担。但不论如何,陕甘宁边区的兵力只有2万多人是客观事实,而他们需要面对的敌军却有整整30万之多。
这30万敌军之中,有胡宗南的17万人马,都是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又没在抗日战场上经历过苦战,实力保存完整。另外还有青宁二马接近7万的兵力,以及邓宝珊的1.2万人。尽管当时有5万敌军驻守新疆,并未直接威胁陕甘宁边区,但敌我比例也已经来到了恐怖的9:1。
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情况还算相对平稳,毕竟日军虎视眈眈,敌军投鼠忌器,始终要保持一定兵力防守日军。
但随着日本突然宣布投降,这样的平衡立刻就被打破了,原本有诸多顾忌的敌军,立刻就腾出手来全力进攻陕甘宁边区,我军的中央指挥机关顿时陷入重围之中。彭德怀指挥作战的能力有目共睹,曾被毛主席盛赞,“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厉害的军事家处于敌我兵力9:1的情况,也难以取胜啊。即便是善于打“神仙仗”的粟裕,经常完成以少胜多的壮举,但胜利的背后有着很高的伤亡为代价,彭德怀的麾下本来兵就不多,即便是一直打胜仗,也经不起如此比例的消耗啊。
但事情偏偏就不寻常,彭德怀率领2万多兵力与敌军25万兵力周旋,不仅生存了下来,反而打出了三战三捷的好成绩。先后在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蟠龙战役中相继获胜。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彭德怀打的这几仗都是歼灭战,歼敌数更是一次比一次多,伤亡数却极低。
而且,蟠龙战役还是一场攻坚战,三战歼敌一万四千余人,还活捉了三个敌军旅长,战绩堪称豪华。这就不禁令人疑惑了,彭德怀的兵力明明处于绝对劣势,无论是后勤、兵源、武器装备、兵力等等,我军都要落后于敌军,但为何彭德怀能够连战连捷,西北的整体局势也逐渐开始偏向我军呢?
笔者在前文已经提到,彭德怀的指挥能力是独一档的,但9:1的敌我兵力比例下,也断然难以获胜,除非有人在暗中牵制了敌军大部分兵力,否则断然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到底是何人在暗中吸引了敌军的火力呢?这里其实主要是两个方面。
陈赓兵团
第一个方面是陈赓兵团。陈赓同样具备超群的指挥作战能力,陈赓兵团的战斗力自然不必多说,这也是军委一度直接指挥陈赓的原因所在。正因为如此,中央在最危急的关头,曾经考虑过调部队回来参与防守,陈赓是中央当时的首选。
陈赓得知这个安排以后,心中有不同的想法,认为自己还是不回来的好,部队在晋南反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敌人的牵制力也强。用陈赓自己的话说,那就是调回延安参与防守,有些“大材小用”了。
事实上,毛主席起初确实是想调陈赓回来保护中央的,但后来又改变了主意,想法与陈赓不谋而合。毛主席认为,陈赓保护中央虽然可以提升中央的安全,但对敌人的牵制力严重下降,甚至隐隐有被敌人牵制的感觉。
陈赓率部进入晋南,中央的安全依然由彭德怀和警卫队负责,这样的决定与后来南满不与北满部队合兵一处是一个道理。当时的南满处境十分艰难,几乎到了无法立足的程度,必须在北上与北满部队会合,或者与根据地共存亡之间做选择。
最终,南满部队决定留在根据地与敌人拼命,为何要这样做呢?因为合兵一处就会成为敌军的重点包围目标,从此以后再无后顾之忧。而分兵两处,敌军攻北满要防南满,攻南满又要顾忌北满,这就是当时提出的牵牛头、拉牛尾策略。
正是凭借这一点,陈赓兵团在晋南牵制着敌军的兵力,不敢全力进攻彭德怀,这才给彭德怀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毛主席
第二个方面是毛主席。陈赓兵团不回中央担任保卫工作而去晋南这件事,乍一看是陈赓有见地,军事嗅觉敏锐。但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还是毛主席目光高远,若没有毛主席的批准,陈赓的想法自然难以实现。
更重要的是,陈赓率部纵横战场的代价,是党中央的处境更加危险,毛主席的人身安全少了保障。简而言之,毛主席是牺牲了自己的安全保障换来的陈赓兵团驰骋战场的机会。而事实也是如此,失去了陈赓兵团的保护以后,党中央长期处于敌军的围追堵截之中,甚至延安也拱手让人,只能在西柏坡与敌军四处周旋。
党中央面对敌军的追击、包围、袭扰,需要不断的改变地点,所有精力几乎都用在了自保上,只为了牵制敌军更多兵力,为全国各个战区的解放军争取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毛主席为此付出了到底有多大?可能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认为,党中央当时只是四处辗转辛苦一些,但真实情况要远比这样的想法艰难百倍。
这一点从《毛泽东军事文集》中的电文可以看出,1947年3月7日以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毛主席对其他战区的电报几乎没有了,电报全都是发给彭德怀的,而这样的情况在之前是不存在的,以往毛主席对各个战区的发报频率很高,出现如此变故的原因就是,毛主席当时的处境太艰难了,即便是毛主席也只能将精力放在求生存上。
另外,毛主席在此期间还做出过一个决定,将党中央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由朱德率领前往晋西北。这意味着什么?即便是目光高远、算无遗策的毛主席,在当时严峻的处境之中,也不得不为我党我军准备一条后路,证明毛主席有牺牲的危险,也有牺牲的准备,这是何等伟大啊!
幸运的是,在陈赓兵团和毛主席的全力牵制之下,胡宗南部被牢牢吸引住,无暇支援其他战区,给我军在全国这盘大棋中争取到了绝佳的战机。而彭德怀也不负众望,再次展现出“横刀立马”的威严,在敌我兵力比例悬殊的情况下,一步步蚕食敌军有生力量,后续开始扭转战局,逼得胡宗南乖乖交出延安,最终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