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掉队! 中部第一城, 急了!

城市财经2024-05-08 12:48:27  91

01 | 赛道切换

放在十年前,你可能打死也不会信,传统的汽车强城广州、重庆、武汉,会被如今的深圳、上海、西安替代。

然而时代就是这么奇妙。

深圳、上海、西安的上位,离不开国家的大战略。也是他们迎合这个时代的结果。

在传统燃油汽车无法超越的大背景下,我们选择了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来实现弯道超车。

去年6月2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宣布对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继续执行到2027年。

财政部初步估算,2024-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中央拿出了5200亿资金直接支持新能源汽车赛道。

在自上而下地支持背景下,去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 和37.9%。

958.7万产量,占全球比重6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及到了新能源汽车。

第一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第二次,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第三次,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02 | 严重掉队,武汉急了

在这种背景下,没有燃油车历史包袱且拥有新能源本土品牌的深圳,异军突起,随着比亚迪的全球大卖,产量一路狂飙,并于2023年超越上海,荣登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比亚迪的崛起,不仅成就了深圳的汽车产业地位,也成就了西安、长沙等城市的地位。

深圳是比亚迪的总部,而比亚迪最大的生产基地在西安,当然,第一生产基地即将再次回归深圳,毕竟比亚迪与深汕合作区的项目已经在进行中。

长沙则是比亚迪第三大生产基地。三座城市的汽车产业,皆因比亚迪的兴起而兴起。

上海在燃油时代,本就威风凛凛,虽然产量不如广州、武汉、重庆三座传统汽车三强城市,也位列全国前列。

2018年7月,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上海临港管委会共同签署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该工厂包括整车生产区、试验区、零部件生产区及联合厂房(维修车间)等四个区域。

2019年特斯拉工厂投入使用。这让在燃油车时代中本就位居前列的上海,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瞬间处在了领跑位置。

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23.86万辆,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继续第一,2022年在黑天鹅影响下,产量被西安超越,去年又被深圳超越。

传统燃油车时代的霸主广州,虽然没有深圳所拥有的巨头新能源汽车企业,但也有一批自己的品牌,所以其新能源产量虽然不如三强,也仍在十强阵容。

重庆也是如此,觉醒还不算晚,抓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重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国第8,正因如此,才改变了其汽车产量下滑的局面。

数据:重庆统计局

传统汽车产业强城中,最后知后觉的便是武汉。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本来就是个跷跷板,互相争夺市场,此消彼长。

看看上面重庆的汽车产量,2016年见顶之后,出现了跳崖式下跌。哪怕这两年重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飙涨,也没能填补落差。2023年重庆汽车产量(包括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恢复至231.79万辆,与高点时期相比,仍有很大落差。

武汉也同样。在新能源汽车冲击之下,武汉的汽车产量在2017年见顶之后一路下滑,到2022年只生产了134.6万辆,较高峰期下降了近30%。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能源汽车竞争,武汉后知后觉,直到去年才全面觉醒。当然,期间武汉也努力争取过小米汽车的落地,但败给了北京。

去年年初,湖北省政府背书,推动东风集团降价出货清仓燃油车,回笼的资金全力押注新能源汽车项目。

去年7月份,湖北省又召开了研究更好服务和支持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专题会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支持东风公司扩大销售,深耕省内市场、抢占国内市场、开辟国际市场,持续拓展市场空间;进一步支持东风公司转型发展,推进技术改造和智能升级,做强岚图、猛士等重点品牌,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更好发力新赛道。

目标很明确,湖北要借助“东风”这股风,实现武汉汽车产业转型,并给予东风集团不遗余力的支持。

汽车是湖北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而东风又是湖北汽车的当家人,东风好,湖北的汽车产业才能好。

然而,效果并不如人意。

根据东风集团披露的2023年财报显示,东风集团虽推出了新能源品牌“岚图”,但销量并不高,2023年全年销量为5.06万辆,平均每月不足5000辆。

这一数据,让武汉更加急迫。

2024年武汉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能源汽车”一词共提及5次,而前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只有1-2次,透露出武汉想要加速发展新能源车的紧迫感。

同时,报告还定下了其年度目标:

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目标,计划突破50万辆。

如果能够如期实现,武汉勉强能够挤进前十。

03 | 风云再起

进入2024年,新能源汽车卷入了一片混战局面。各大品牌为了争夺市场,掀起了价格战。

一将功成万骨枯,百家争鸣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肯定会有一大批倒下,而少数品牌会踩着倒下的品牌,成为大赢家。

这样的剧情,当年燃油车时代就上演过,最终诞生了一批造车“失意者”联盟。

中国城市造车“失意者”联盟/搜狐城市制图

面对大风口,没有哪个城市不心动,因为争夺风口,本质就是争夺产业,争夺未来的发展潜力。

产业是经济和人口的基础,没有产业,经济发展无从发力,无法提供就业,也就无法吸引人口。

过去四十年,北方的资本和人口不断流入南方,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的更新迭代和跟随时代浪潮中,北方被南方甩开了。

中心城市争夺新能源汽车,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是当下和未来汽车产业的风向标。谁能够在这个赛道上胜出,谁便抓住了时代的发展机遇。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就深圳和上海。深圳有比亚迪、华为,上海有特斯拉。

这只是开始。

深圳去年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圳紧跟汽车绿色化、数字化、无人化、平台化发展趋势,发挥“深圳制造”的强大优势和内生动力,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支柱,乘势而上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同时,深圳在去年发布的《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

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超200万辆,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上海在其发布的《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中定下的目标是:

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

西安为了抓牢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23年就提出全市工业总产值要“力争突破万亿元大关”,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规模超过85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10%以上。这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显然被寄予厚望。

同时,西安正在谋划草堂工业区铁路货运专用线,这条线路被外界视作比亚迪的专线。

广州方面,根据《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计划到2025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智能汽车(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新车占比达到80%。

在新能源汽车的施压之下,已经掉队的奥迪、宝马开启了重投资,这也让作为这两个车系生产基地的长春、沈阳,迎来了希望之光。

后知后觉的成都,也加入了战斗。合肥、柳州、长沙这些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产地,当然也在局中。

在已经慢了一拍的背景下,武汉想要在不少城市已经建立护城河的情况下,闯关晋级,难度很大。

但有压力才有动力,有挑战才有成就感。即便不成功,至少也曾努力过,将来也有故事可以讲。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5109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