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逃亡美国时, 带走7.5吨黄金, 挥霍一生, 晚年却只想回国效力

陋室文史2024-05-08 16:18:53  136

1945年,随着侵华日军全面投降,蒋介石的狼子野心再也藏不住了,很快内战爆发。

随着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国民党节节败退,很多国民党内的高级干部和将领都选择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企图继续继续负隅顽抗。

这些国民党的官僚和将领们在临走之前最后一次极尽所能,残酷的剥削掠夺了人民百姓的一切财富,无数价值连城的珠宝字画,金银古董等都因此流失。

然而,再多的钱也买不来一个心安。

很多国民党到了台湾之后并没有过上意想之中锦衣玉食的生活,反而活得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他们空守着巨大的财富,却因为对引发内战的罪恶感,对残害人民的内疚,对国民党当局兔死狗烹的恐惧,而惶惶不可终日。

其中有位著名的国民党将领,就是这种人的典型缩影。

他不但在解放战争时期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主动为国民党效力,更是在败退台湾之后,又背叛了国民党,带着数吨纯金叛逃至美国继续苟且偷生。

此人让国共两党都对他恨之入骨,最后也没能善终。

他临死前追悔莫及,想要回到祖国入土为安,却难逃被钉在耻辱柱上遗臭万年,他就是“宁夏王”马鸿逵。

旧军阀的世家子弟

说起马鸿逵这个名字,可能绝大多数人都很陌生,但是说起著名的“西北四马”想必在老一辈人之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马鸿逵就是解放前中国西北地区,四个最臭名昭著的马姓旧军阀之一。

马鸿逵出身于军伍世家,家里三代人从清末开始就是将领。

和民国时期其他穷苦出身白手起家的张作霖、孙传芳等军阀不同,马鸿逵成为军阀的道路可谓是一帆风顺,根本不需要他自己打拼。

马鸿逵从祖父马千龄开始就从军,马千龄早年效忠满清,曾经得到过大清名将左宗棠的褒奖,成家立业后,马千龄生育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马福禄,小儿子名叫马福祥。

因为家庭关系,马家两个儿子也继承了父亲的道路参军入伍,成为了清军的高级将领。

马鸿逵正是马千龄的次子马福祥所生,家里祖孙三代都是军人,这种家庭氛围让马鸿逵少年时就培养出了军人的习气和干练。

彼时正值清末,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对各省的统治,远在西北的马家名义上是清军的将领,实质上已经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军阀。

马鸿逵的少年时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度过,因此他早早就认清了大清的腐朽无能。

到了青年时期,马鸿逵从甘肃陆军学校毕业后,瞒着家里秘密加入了同盟会,走上了追随孙中山进行反清革命的道路。

可惜的是,青年马鸿逵的革命之路早早夭折,还没来得及推翻清政府,马鸿逵就被人揭发反清锒铛入狱,判了个死罪。

清政府此时对偏远地区的统治力已经十分衰弱了,因此马家人通过贿赂买通了大清的官僚,轻而易举把马鸿逵从监狱中保释了出来。

由此,马鸿逵因为一辈子仅有一次的正确选择,被家里人狠狠的痛骂了一顿,理想也就此泯灭,在家里人的安排下马鸿逵也参军入伍,成为了军阀家的继承人。

左右逢源的投机者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终于被推翻了,然而革命尽管取得了胜利,胜利果实却被窃国大盗袁世凯所夺取。

公元1912年,独揽大权的袁世凯为了稳固权力,命令驻守各地的将领把子嗣送往北京,意为挟持质子,以人质来威胁各路军阀不敢轻举妄动。

马鸿逵也因此被送入北京,不过,马鸿逵非但没有沦为人质,反而因为上过军校,精通军事理论而得到了袁世凯的青睐。

正是在袁世凯的麾下,马鸿逵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战功赫赫一路晋升至少将,可谓是少年得志,风光无限。

民国12年,北洋军阀之间脆弱的平衡被打破,直系奉系皖系军阀混战爆发,此时马鸿逵在各路军阀中,选择了抱住直系军阀将领冯玉祥的大腿。

在冯玉祥的影响下,马鸿逵积极响应革命,联合共产党人一起投身北伐战争,为援陕战役立下了大功,因此得到了冯玉祥的嘉奖。

然而,纵使有顶头上司大帅冯玉祥的影响,和共产党人同僚刘志丹的劝说,马鸿逵还是难改旧军阀的习气。

也许是家庭出身和个人经历的影响,马鸿逵在经历了效忠大清,加入同盟会反清,投奔袁世凯,拥护冯玉祥之后已经彻底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个人主义利己者。

他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个人利益,数次改弦易辙亦是如此。

他也不是没有向往过伟大的理想和正义的事业,但旧军阀家庭出身的影响和旧社会的黑暗,彻底扭曲了他的心性

因此,在蒋介石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之后,马鸿逵立刻就背叛了冯玉祥,成为了老蒋的座上宾。

飞扬跋扈的“宁夏王”

马鸿逵在蒋介石的麾下可谓是如鱼得水,升官发财一路顺风,很快就从旅长升上了军长,手里的军队数量也翻了几番,远超当年祖父和父亲在西北当军阀时的兵力。

不过,虽然蒋介石和马鸿逵之间相处得看似十分融洽,实际上两个人都心怀鬼胎

马鸿逵效忠蒋介石本质上还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蒋介石的势力最强,他就效忠蒋介石,如果蒋介石的权势一落千丈,马鸿逵会毫不犹豫的效忠其他人。

而蒋介石也提防着马鸿逵这个西北军阀出身的回族将领,会不会率领大军改弦易辙。

因此,蒋介石一边以金银财宝加官进爵拉拢马鸿逵,一边忌惮着马鸿逵的大军,不停的想方设法削减马鸿逵的兵力。

民国20年,西北大乱,国民党在甘肃和宁夏等地的统治根基不稳,急需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去主政一方。

因此,西北出身的马鸿逵得以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华民国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得以回到西北故地,成为了在宁夏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封疆大吏。

对马鸿逵来说,去宁夏尽管是故地重游,也是初来乍到,因此为了能尽快在宁夏站稳脚跟,马鸿逵刚刚上任的时候施行了不少改善民生的政策。

为了尽快树立威望,马鸿逵在宁夏禁毒缴费,植树造林,兴修基建,得到了百姓的热烈拥护,也借此麻痹了蒋介石的警惕,放松了对宁夏的监视。

此后,马鸿逵再也不加以掩饰,脱离了蒋介石掌控对他来说意味着彻底的自由。

身为一个旧军阀,马鸿逵一辈子就在乎两件事,一是享乐,二是扩军。

为了满足自己无穷无尽的贪欲,马鸿逵在宁夏敛财的手段可谓是层出不穷,不但设立了各种苛捐杂税,还强行发行新货币,用以从百姓手中最大程度的榨取财富。

为了扩军,马鸿逵在宁夏省强征大量青壮年男子当兵,甚至以“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方式拉壮丁,这种强制征兵让宁夏失去了大量劳动力,导致宁夏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对此,马鸿逵有句人生格言曰:“有兵就有权,有权就有钱”,这句话把他这种旧军阀的丑恶展现得淋漓尽致。

西北马家尽管是旧军阀,但也不乏忠良之辈。马鸿逵的爷爷马千龄效忠大清,因此被名将左宗棠誉为忠诚的“良回”。

马鸿逵的亲叔叔马福禄是旧社会的武举人,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抗击洋人壮烈牺牲了。

就连马鸿逵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也追随过孙中山参加革命,在北伐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马鸿逵的经历导致了他在数次易主之后彻底成为了坚定的利己主义者,在党政公务上排挤蒋介石派来的干部,维持自己对宁夏的绝对统治。

同时为了讨好蒋介石,马鸿逵在西北大肆围剿残害共产党员,杀死了不少红军战士来为向蒋介石邀功。

俗话说,百因必有果,这个恶贯满盈的“宁夏王”对宁夏百姓和共产党组织犯下了无数罪行,他的悲惨命运也因此早已注定。

穷途末路的叛徒

有的人,死的早就是英雄,可惜活太久反而成了祸害。

就像汪精卫一样,如果早死十年,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绝句后为革命慷慨赴死,必然青史留名,不至于在多年后堕落成为叛国投敌的大汉奸。

马鸿逵亦是如此,如果在同盟会时期死于清军的残杀,他是一个高尚的反清志士;如果在北伐战争时期壮烈牺牲,他是一个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甚至如果他在刚到宁夏施行安民的仁政时死在任上,他至少也是个造福百姓的好官。

可惜他活得太久了,只能背负着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解放战争时期,一向摇摆不定的马鸿逵,反而坚定的站在了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身边,也许是他错误判断了国共两党的实力,还是把宝全部押在了看似优势更大的蒋介石身上。

也许是他还有一点自知之明,清楚自己对宁夏的共产党和红军做过什么,知道解放军绝对不会轻易放过自己这个残暴统治了宁夏17年的土皇帝。

1949年是马鸿逵最后的机会,解放军一路大胜,即将进攻西北,毛主席为了大局着想,亲自联络马鸿逵,希望他能够认清国民党反动派的实质,站在人民这边,放弃负隅顽抗,党中央承诺会善待他。

可惜马鸿逵这时候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依旧死性不改

他倒是没留在宁夏和解放军决一死战,而是带上执政17年来从宁夏用各种方式巧取豪夺搜刮来所有财富逃往了台湾。

到了台湾后,马鸿逵的处境非常艰难,国民党高级军政领导大多是汉人出身,和他这个回族人没什么交情。

蒋介石也对他早有不满,随便找了几条罪状革了他的职,把他软禁在台湾严加看管。

俗话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马鸿逵当宁夏王的时候最大的底气来源于自己的大军,现在他连光杆司令都不是,日子真是过得比死了都难受。

为了摆脱蒋介石的管控,1950年,马鸿逵假借给亲属看病为由申请离开台湾去香港治疗,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批准。

然而这只是马鸿逵瞒天过海的诡计,到了香港之后,马鸿逵和家眷们带着7.5吨黄金坐上了飞往美国的客机溜之大吉,从此永远离开了中国。

到了美国后,马鸿逵才发现,异国他乡的日子比台湾更难过,此时他已经步入老年,身体虚弱还患上了糖尿病,生活在病痛的折磨下苦不堪言。

语言不通,文化隔阂更是让他这个旧社会出身的老人感到无比的寂寞,就连他跟在他身边的几个小老婆对他也没任何感情,对他假意逢迎,心里都在盘算着怎么分他的财产。

早些年,看在钱的面子上,马鸿逵身边还有人追捧,后来他吸毒赌博,肆意挥霍,财富逐渐消耗殆尽,身边的所有人都弃他而去,他也在穷困潦倒中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一直念叨着如果当年听了毛主席的话,留在祖国多好。

很难说他是后悔自己没能在解放战争的最后一年投奔共产党,做对最后一道选择题;还是后悔早年压榨百姓,残害共产党和红军,到老了遭受报应,妻离子散无人问津。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马鸿逵最终还是悲惨的病死在了美国,享年79岁,死的身边只有医生,没有亲人。

不但死前不得安宁,死后依然被无数同胞痛恨。

总结:

马鸿逵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

风头最盛时,就连蒋介石都要礼让马鸿逵这个“宁夏王”几分;失势后,就连出门治病都要看监视他的卫兵脸色。

年轻时,马鸿逵曾经也是反清起义的同盟会热血青年;垂垂老矣濒死之时,却背负着骂名耻辱离世。

他的一生阐述了一个唯我主义利己者的卑鄙,一个走投无路的叛徒战犯的可悲和可憎。

他的遭遇既是自己一辈子所作所为的因果报应,也是旧社会旧军阀们的缩影。

参考资料:

《马鸿逵传》——张树林、张树彬

ISBN:9787227026785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5030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