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这两天,随着气温回暖,陕西渭南市的小麦陆续返青,田间春管也到了最忙碌的时候。今年麦田里的生产工作进行得怎么样?
在渭南市临渭区的麦田里,随着气温不断升高,这两天这里的小麦已经进入了返青期。现在的麦苗属于幼年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来保证它能正常生长。以往这个时间,种植户会把肥料撒在田间,然后再大水漫灌。这种方式对农业生产会带来一定影响,一个是遇到地势比较低的地方,会产生积水,麦苗的根茎就会因为长时间泡水而腐烂。其次,容易让土壤板结,影响小麦生长,对水的利用率也不高。
水肥一体喷灌让麦苗“吃饱喝足”
2024年,这里的小麦用上了水肥一体化喷灌机,可以在春灌时通过一次作业完成麦田所需营养及水的补充。在喷洒过程中,水肥可以均匀地洒在麦地里,比起传统的大水漫灌节省了大约40%的用水量,降低了80%的人工劳动量,提升了水肥的综合利用率。
智能监测苗情提高预防病虫害能力
田间物联监测系统可以对田间墒情、气象、虫情、苗情等实时监测,这些数据会传递到后台,让工作人员及时了解麦田的生长情况。通过这些数据,工作人员就能更加精准地提供解决方案,比如哪里缺水、哪里肥力不够等。有了这些智能监测设备,改变了以往需要大量人工调查、监测的被动性,对于提早发现病虫害危害等情况更加有利,让田间管理更加数字化、信息化。
青年新农人“巡田”有妙招
现在,种地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是一家一户自己种田,现在,种植户可以把自己的田地以托管的模式,交给合作社的专业人员统一管理。田块变大、变整齐,更容易管理,而管理这些土地的大都是“90后”,甚至是“00后”,这些年轻人可以让更多的现代化设备进入农业生产中来。
小型无人机就是青年新农人的“智慧装备”,通过在200米低空“井”字形航线飞行,10分钟就可以获取500亩农田的植物生长、田间杂草和小麦生长状况等一系列关键指标,再同步到手机上,不下地就可以轻松完成巡田的工作,确保管理措施及时到位,为这一季小麦的丰收奠定基础。
小麦正返青春管向“新”而行
甘肃陇南市的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在成县,虽然2024年冬季雨雪少,但近期的几场雨雪有效缓解了当地的旱情,农技人员紧抓时机追肥喷防病虫害。
在成县苏元镇水坝村,这两天,小麦已经逐渐返青。植保无人机开展喷防作业,每天可以为几百亩的小麦喷洒药肥,而且不受地形的限制,喷洒得也均匀。如果用人工,每个人每天最多可以为3亩小麦喷防作业,效率差别非常大。
这几年,成县正在推广农机托管服务,也就是把零散的农机化“零”为“整”,“抱团发展”科学使用。实施农机托管服务的耕种面积已经接近10万亩,农机总量达到43000多台(套)。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已经不用在农忙季节赶回村里劳作,而是把田间地头的工作交给植保无人机、覆膜机、旋耕机等农机设备来完成,农户要支付的服务费用也有大约三分之一由国家补贴。
这些长势喜人的小麦,是2023年秋天按照新标准、新技术种植的1000亩条播小麦,现在已经长到一拃多高。条播技术就是利用播种机把种子一行一行均匀填进土地,这样能更好地通风透光,也更有利于田间管理。机器还可以控制化肥和种子的数量,比起人工撒播能节约大概三分之一的成本。
新技术助力春耕生产
最近,随着气温回升,成县23万亩越冬作物春管工作和18万亩耕地春播生产陆续展开。技术人员介绍,通过观察小麦的根部分蘖情况来判断长势,目前小麦的长势比较好。
种在群众家门口的“示范点”
这几年,成县在小麦种植上,一面对传统品种进行提纯改造,一边试验种植优质新品种。2023年秋季,苏元镇建成了1500亩示范基地,同时,引进种植了科研院所培育的15个小麦新品种,这些小麦新品种就种在了群众的田边和房前屋后。专家介绍,等小麦长高了,邀请群众亲自来看,和自家的老品种对比一下苗情和病虫害情况,让大家明白好种子、好技术才能种出好庄稼,增强大家依靠科学发展农业的信心。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