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研究表明加拿大的离婚率不增反降——这似乎有违人们的常识。但其实,低结婚率从某种程度上酿成了这样的结果。
根据加拿大国家独立的Vanier家庭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新报告,离婚率实际上自1990年代初以来一直在下降,并且达到了50年来的最低水平。
研究所称,2020年的离婚率降至每千名已婚人士5.6人,这是自197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991年,该比率为每千名已婚人士12.7人。但与此同时,首次结婚的人数也在减少 —— 2021年,15岁以上的人口中只有44%结婚,而1991年为54%。
此外,离婚率的下降也并不意味着同居的夫妇不会分手。研究所指出,2021年,在加拿大同居的夫妇中,超过1/5(22.7%)是非婚同居,而当这些关系结束时,它们不会被记录在离婚数据中。
“离婚统计数据并没有提供‘关系结束’的完整图像,”Vanier研究所在其“家庭结构”报告中指出,“有一种看法认为离婚率很高,但实际上,由于结婚的人越来越少,离婚率自然而然地减少,”阿尔伯塔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加拿大人口研究》杂志的主编Lisa Strohschein说道。
在过去的100年里,加拿大夫妇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据加拿大统计局2022年报告,约57%的成年人报告称身处婚姻关系。
自1968年通过第一部联邦离婚法以来,加拿大的离婚率开始增加,并在1980年代末达到顶峰,就在《离婚法》进行了修改后,使得离婚更容易(加拿大总理就是离婚大队中的一员)。尽管如此,Strohschein表示,在加拿大离婚率没有美国那么多——2000年代开始的婚姻大约有38%到41%的概率在30年内以离婚结束。
自1990年代以来,加拿大的离婚率稳步下降。报告指出,部分原因是结婚人口的老龄化,年长夫妇比年轻夫妇更不容易离婚。
但加拿大年轻人群体的离婚率也在下降,研究焦点在于性别和家庭的UBC社会学副教授 Yue Qian认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更有可能结婚,但与此同时,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离婚的可能性较低。
她说:“因此,那些更容易离婚的人一开始就不结婚。”
可以同居
年轻夫妇更倾向于选择同居而不是结婚。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加拿大20至24岁的夫妇中,将近8成(约78%)的人选择了同居伴侣。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加拿大的非婚同居夫妇总体比例为23%,在G7国家中最高。这主要是由于魁省,该省更受欢迎。
不过,婚姻仍然是主要的结合方式——77%的夫妇结婚。
一些省份已经修改了法律,为结束关系的非婚配偶赋予了与已婚夫妇相同的财产权利。例如,在BC省,已经非婚同居至少两年的夫妇通常会分享在关系期间获得的任何财产。
Strohschein指出,非婚同居夫妇的关系往往比婚姻更脆弱,更容易结束,但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她补充说,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更像是一种“准备”或“试婚”,分手是其中的一部分。
更可以单身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从1981年到2021年,同居夫妇的数量有所下降。
研究人员说,夫妇数量的下降是由社会变迁造成的。数据显示,结婚的人越来越少,一些离婚的人选择保持单身。
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家Geoff MacDonald表示:“世界各地似乎存在着人们越来越长时间保持单身,有时甚至永久保持单身。”
SFU研究人际关系和单身的副教授Yuthika Girme说:“我还认为,离婚趋势使人们非常谨慎地思考他们在生活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他们确实想要一段关系,那么他们潜在的伴侣是谁。”
她还表示,一些人选择推迟恋爱关系,专注于事业。
单身人士不快乐?
多年来,许多关于单身的研究专注于人际关系状态与幸福感的比较。
在SFU领导的“单身经历与关系复杂性”实验室中,Girme表示人们对单身人士一直有一些假设和刻板印象。社会也一直在强化浪漫关系和婚姻的价值观。外人通常认为“单身狗”很可怜。
另一位学者MacDonald的研究发现,对单身感到最幸福的人往往是更加独立,习惯于独处的人。而最渴望“脱单”的人往往是渴望联系的人。他将他们描述为“焦虑依恋”的个体。
此外,社会不仅对单身生活产生负面刻板印象,还设计“单身税”的奖惩机制。世界上已经由国家实施这项规定,例如:
美国:密苏里洲对21岁到50岁未婚男子,每年收税1美元。
韩国:政府规定年薪2000万-3000万韩元的未婚劳动者,需要每年多缴纳20万韩元(约1160元人民币)。
比利时:单身买房,只能得到买房津贴的一半。
俄罗斯:不仅有单身税,而且还对没有生育子女的征收无子女税,税率高达每月收入的6%。俄罗斯鼓励公民生孩子。
其实,两位加拿大学者们的研究表明,一个单身人士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亲密的人对其关系状况的看法。与单身相比,来自亲密朋友和家人的不解和焦虑才是威胁到他们幸福感的因素。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43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