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长治市的一个小村庄里,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峰上,竟然安葬着两位曾经在全国政坛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副总理。
这犹如一枚隐藏在乡野之中的"明珠",令人浮想联翩,不禁好奇这两位分别是何许人也?他们又为何会选择葬身于此?
第二位副总理,我们很快就能猜到,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出身的副总理陈永贵。
陈永贵小时候随父亲逃荒来到这里,后来当过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一生扎根于这方水土。他去世后,依照生前遗愿,骨灰被安葬在这座虎头山上,可以说是"落叶归根"。
而第一位副总理的身份,却让人感到一些意外和困惑。原来,他就是享誉中外的文化大师、诗人、考古学家郭沫若!
郭沫若一生曲折多舛,饱经沧桑。他出生在四川乐山一个小商人家庭,祖籍并非山西大寨。
1914年,他远赴日本留学,发表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后相继担任过蒋介石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北洋政府官员等要职,还曾一度追随过蒋介石。
1927年"三二三惨案"后,郭沫若在朱德家中写下《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的檄文,由此加入中国共产党。
南昌起义失败后,他流亡日本,专心研究甲骨文,后被称为"甲骨四堂"之一。1930年,他撰写了开创唯物史观的著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全面抗战爆发,郭沫若回国从事宣传鼓与文宣工作,大力宣扬抗日救亡。1938年,他与于立群结为伉俪,并在随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风风雨雨,几经流离辗转。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担任过诸多要职,是毛主席倍加器重的大师级人物。他和毛主席之间,更是诗酒交浅、唱和频繁,可谓惺惺相惜。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位德高望重的文化大师,竟会选择将自己的骨灰撒向大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原因还得从1965年说起,当时全国"学大寨"运动方兴未艾,郭沫若带领一批科学家到大寨参观学习,目睹了昔日贫困落后的村落经过艰苦奋斗后的巨大变化,深受震撼,对大寨精神由衷钦佩。
回到北京后,郭沫若题诗一首《颂大寨》,在多部文学作品中都有歌颂赞扬大寨精神之处。可以说,他对大寨精神难以忘怀,才下定决心将遗体火化后的骨灰撒向大寨这方热土。
然而,郭沫若临终这一决定的具体执行,却与他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有着密切关系。于立群本是郭沫若恋人于立忱的亲妹妹,当年于立忱为郭沫若的缘故自杀身亡,郭沫若后来出于内疚,才娶了于立群。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去世后,他对妻儿们说过,自己死后葬在八宝山。但于立群却说"不麻烦党",郭沫若一怒之下说要将骨灰撒在大寨肥田里。
6月20日,于立群竟然真的从飞机上将郭沫若的骨灰撒向了大寨,后又在虎头山为他建墓立碑。
这一切,都源于郭沫若对毛泽东领导的大寨运动、大寨精神的由衷推崇。在他心目中,大寨代表了共产党执政后,带领人民摆脱贫困落后、重拾尊严的最好缩影。
而他也是毛主席倚重的文化名人,将骨灰撒向大寨,正是对毛主席和共产党事业最大的致敬。
一座小山村,葬有两位曾在全国政坛耀武扬威的副总理,一位为根植于此的农民出身者,另一位则是远道而来的文化名流,这确实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独特话题。大寨村,看似普通,却有着别样独特的人文魅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42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