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演讲引发热议: 少些建议让年轻人更好成长

新黄河2024-05-06 11:06:22  91

从几天前胡先煦在电影《穿过月亮的旅行》北京首映礼上说:我们这个电影没有试图教育观众怎么去爱,我们还很年轻,没有给年轻人的建议,也了解自己不爱听建议;再到5月4日,人民日报发布雷军献给青春的演讲,他鼓励青年人有勇气追求梦想,成就更美好的未来。雷军表示不建议给年轻人太多建议,因为不同年代的人自有不同的答案来应对如何成就更好的自我。近些年来,有关“不要给年轻人太多建议的话题”频频引发热议,笔者也认为,少些建议能让年轻人更好地成长。

首先,少些建议能让年轻人更好成长的原因在于,传统的建议在当下快节奏变化的世界中可能不再适用。一些权威的经验或者建议,早就在时过境迁中失去了价值和意义。正如雷军所言,“每个时代的每个青年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因共性而提出的建议,并不适合个例,不同人所处的时空环境相异,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当然不能用同样的建议一刀切。故而过多的建议并不明智,每个人的人生都没有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少些建议方能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答案。

其次,少些建议能让年轻人更好成长的原因也在于能让青年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如今我们所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过多的建议很容易造成在遇到问题时的畏手畏尾和束手无措。诚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多的建议脱离了具体实践,也不过是纸上谈兵。每个年轻人都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成长,而个体的独立性同样决定了建议的同质化和局限性。另一方面,过多的建议也容易助长青年的依赖心理,长此以往,则不利于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年轻人拒绝大量建议的内核也体现了当代年轻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传统意义上的建议往往都带有一定的“说教”和“好为人师”的气息,表面带着“为你好”的幌子,堂而皇之地希望年轻人按照建议去做,使人感受到了一定的压迫和控制。当代年轻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便体现在拒绝大量建议,更加注重个性独立,愿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尝试新鲜事物,而不是被束缚于大量传统建议的框架之中而动弹不得。当代青年有青年人的魄力,敢想敢做,敢于跳脱建议的桎梏而寻找到一条崭新的路。

总之,少些建议能让年轻人在自己的道路中获得更好的成长,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建议。我们反对的应该是那些数量巨大、说教气息浓厚和不符合时代的建议,而不是那些具有建设性想法和设身处地为年轻人着想的建议。作为年轻人,要做到不盲目听从建议,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2664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