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初的一天,在北京大学教法语的汪华突然迎来了两名特殊的客人。来人是两位外交部的官员,因为汪华在法国出生长大,他们要向这位“法国通”请教一个重要文件中的法语语法问题。
汪华的父亲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汪德昭。汪德昭在法进修期间,1937年4月25日,汪华就出生在巴黎。直到1956年随父母回国,汪华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都在法国度过。
从“法国通”口中得到满意的答复后,到访北大的外交部官员悄悄告诉汪华:就在昨天,中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已经在瑞士签署协议,即将正式建交,三个月内就要互派大使。而他们询问汪华法语语法的那份重要文件,正是中法建交联合公报。
当时,新中国长期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中苏关系也已逐渐恶化,与法国建交无疑是新中国外交的一项重大突破。当面听到这一消息,对法国有着特殊感情的汪华兴奋异常。没想到接下来,对方的一番话更令汪华惊喜。
“你在法国出生长大,法语这么好,愿不愿意跟我们一块到法国建馆去?”
汪华很爽快地就答应下来。他说道:“我愿意接受组织的安排,让我继续在学校教书也可以,去法国工作也可以,都没问题。”
就这样,因为一个法语语法的疑问,年轻的汪华从北京大学调入了外交部,成为中法建交后第一批驻法外交官中的一员。
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交。2月23日,宋之光率领的中国驻法使馆建馆小组从瑞士日内瓦乘火车抵达巴黎里昂车站。一下车,汪华便被眼前的人山人海所震惊,站台上欢迎的人群足有三四百人,大家都想来看看新中国外交官的样子。时隔60年,那热烈的景象仍然让汪华难以忘怀。
抵达巴黎后,建馆小组需要为中国首任驻法国大使黄镇选定大使官邸。这项有些紧迫的任务很自然地落在了汪华身上。那时候可没有在线看房软件,汪华和同事快马加鞭,每天要看两三栋房子,最多时每天看六栋房子,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看到第101栋的时候,终于在巴黎西北郊诺伊地区找到一栋合适的建筑,成为迄今为止共12任中国驻法国大使的官邸。
那段时间,国内派出的一支艺术团正在法国演出。建馆小组和艺术团商定,要为法国各界友好人士举办专场演出。由于是建交后第一次组织这样的活动,汇总后的嘉宾名单有2000多人。当时的电话必须先打到总机再转给通话对象,汪华和同事足足打了三天三夜的电话,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终于顺利完成了嘉宾邀请工作。这次演出获得巨大成功,成为中法建交后,驻法使馆举办的首场重要活动。
当年10月1日,黄镇大使在使馆主持中法建交后第一次国庆招待会,场面十分隆重。招待会开始前嘉宾进场时,一位老华侨引起了正在迎宾的黄镇和其他中国外交官的注意。步入使馆院内,这位老华侨突然在五星红旗的旗杆下停下了脚步。只见他先是向五星红旗敬礼,随后又三鞠躬。看到此情此景,汪华和同事上前询问。
“你们不知道,你们来之前,我们华人走在外面,法国人看不起我们,问我们是不是日本人。”老华侨说,“现在你们在这儿,我们终于可以把头抬起来了。”说着说着,老华侨就流泪了。
汪华说,这一幕他一直记在心中,即使离开外交战线多年,每次看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画面,他的心情都难以抑制地激动。
几十年来,汪华始终活跃在推动中法友好的一线。2004年,为表彰汪华为中法关系所作贡献,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他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19年,法国政府又将这一荣誉升级为荣誉军团军官。
今年1月中法建交60周年纪念日前夕,汪华再次踏上法兰西之旅,参加贯穿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采访当天是4月25日,也是这位中法建交亲历者的87岁生日。采访前,他专门提醒记者稍晚联系,因为他要在巴黎的住处收看当天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的直播。
“看到火箭起飞、上升的画面,我的心情无法形容,没有一个字能够描述我的感觉。”汪华说,当时他用平板电脑发了一个帖子,只有四个字:祖国万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22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