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中国、朝鲜和“联合国军”代表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持续三年之久的朝鲜战争正式进入停火阶段。
虽然战争告一段落,“联合国军”未能达成其战略目的,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并没有改变其封锁和敌视社会主义,将朝鲜半岛打造成其在亚洲桥头堡制衡苏联、中国的计划。
1953年10月1日,美国和韩国共同签署《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11月17日生效,无限期有效,即使是在和平年代,美国在韩国的驻军最高峰时也超过30万人。
除此之外,美国还与韩国签订了《美韩关于军事和经济援助的协议记录》和《美韩关于建立兵工厂及生产军火最低限度设备的换文》 ,将大批武器装备运输到韩国,使得半岛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
但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金日成而言,他所面对的困难比对面的李承晚还大得多。
恢复经济难度很大!
三年战争使得朝鲜的人口减少了120万,经济损失达140亿卢布,电力生产锐减83%,采煤量锐减83%,钢产量锐减98%,水泥产量锐减95%。
整个北部地区差不多都被“联合国军”的飞机炸成了废墟,仅有的一点点工业底子也差不多都消耗完了。
农田荒芜,村庄破败,大批老百姓嗷嗷待哺,虽然有几十万志愿军留下来帮助国家重建,但那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对于被打得稀巴烂的朝鲜,新中国在支持其重建方面堪称不遗余力,1950-1957年累计经济援助高达9亿卢布,此外还接收大批朝鲜工人和学生来华学习培训。
除此之外,为了平衡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新中国还无偿提供给朝鲜1.12万吨橡胶、26万吨焦炭、345.6万吨煤炭,以及大量的棉花、棉纱、大豆、粮食。
金日成与周总理
金日成在积极接受新中国援助的同时还果断靠拢苏联老大哥,他频繁访问莫斯科,向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伸手要钱。
因为一旦北朝鲜彻底垮台,南朝鲜统一半岛严重不符合苏联的利益,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慷慨解囊”,彻底免除朝鲜的债务并给予资助,还动员东欧国家源源不断地向朝鲜输送工业装备。
苏联第一波经济援助送了10亿卢布,日子并不宽裕的东欧国家联合起来送了11.5亿卢布,累计援助金额高达46亿卢布。
阿尔巴尼亚提供了1.2万吨沥青及布匹;其余东欧各国都决定无偿援建朝鲜2~5个工业企业,并赠送大量生活物资。
自1960年以后,苏联又向朝鲜提供了36亿卢布的低息贷款,中国也提供了三笔无息贷款,使得朝鲜的腰包再一次鼓了起来。
金日成与苏方人员
毫无疑问,朝鲜战后的经济恢复,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支援基础上的。
在国民经济建设方面,金日成借鉴了新中国的成功经验,决心先完成工业化,再努力改善民生,制定了“战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三年计划。”
到1957年,朝鲜农业合作化达到百分之百,经济领域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随即启动。
从1957年开始,新中国又向朝鲜提供了大批煤炭、硫磺等工业原料(尽管我们自己也缺少),以及棉纱、棉布等轻工业制品。
那时候,中苏之间的论战已经有了苗头,为了平衡朝鲜的立场,赫鲁晓夫开始着力巩固苏朝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援助方面的态度更加积极。
赫鲁晓夫积极援助朝鲜
1959年3月,苏联宣布将向朝鲜提供价值5亿卢布的工业设备和技术帮助,包括不锈钢、拖拉机、推土机、挖掘机和汽车,以及协助朝鲜建设火力发电站、化工厂、麻纺厂和毛织厂,及扩建金策制铁所和平壤丝织厂。
就是在这样源源不断的输血下,朝鲜的经济发展在1958-1959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58年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加了40%,粮食产量也超额12%完成计划,达到370万吨。
1959年第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又比去年同期增长75%,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长7%,到1959年8月15日,朝鲜提前两年多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自1961年开始,朝鲜决定改革管理体制,并推行新的“七年计划”,经济体制和管理思路的超前改革,加上中间加入了苏联主导的“经互会”,使得朝鲜的日子过得格外滋润。
加入“经互会”期间,朝鲜主要从别的社会主义国家进口廉价的原材料,再加工成工业品卖到4亿人口的社会主义阵营,仅仅是贸易顺差就让这个才千把万人口的国家实现了经济腾飞。
金日成在朝鲜工厂
到1970年代时,朝鲜经济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城镇化率达70%,农业生产实现了70%的机械化,全国100%农村通电,各方面远超同时期的中国,1970年金日成宣布朝鲜已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借助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分工,韩国经济自1960年代中叶也开始起飞,经济总量在1970年首次超越朝鲜,达到410亿美元。
到1980年时,韩国GDP约为1592亿美元,朝鲜GDP约700亿美元,尽管韩国已经是朝鲜的2倍多,但在人均GDP方面两国依然相差无几。
由于韩国人民对李承晚的独裁统治逐渐不满,到1960年4月19日,韩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李承晚的“4.19”运动,8天后李承晚被迫下台。
李承晚的垮台让金日成看到了通过谈判方式实现南北统一的希望,在大义上最大的“敌人”被赶走了,双方是不是可以进行对话了?
70年代的朝鲜
金日成很快就在当年8月提出了“实行北南朝鲜联邦制”的方案,即他所考虑的统一后新国家的政治雏形。
当时朝鲜和韩国的许多人已经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即半岛长期分裂将会留给外部势力干涉的巨大空间,损害整个朝鲜民族的利益,因此金日成方案引发了韩国方面一些有志之士的响应。
经过李承晚之后执政人员的快速更迭,1962年3月,军人出身的朴正熙掌握了韩国政权并开始新的独裁统治。
朴正熙雄心勃勃,很有手段,一开始对金日成通过拉外援发展经济的办法并不服气,由于当时的韩国国贫民弱,因此他一开始积极主张要在实力上全面超过朝鲜,抛弃了李承晚一味追求的依靠武力的“北进统一”,而主张“先建设,后统一”。
1970年开始,中美关系发生重大转折,双方领导人开始寻求对话,这让朴正熙感到压力。1970年8月15日,在庆祝“光复节”的大会上,朴正熙正式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案。
政治强人朴正熙
1972年5月,韩国中央情报部长李厚洛和朝鲜第二副首相朴成哲先后访问平壤和首尔,分别会晤金日成和朴正熙。
金日成在接见李厚洛时提出了祖国统一三项原则:即自主、和平和民族大团结,这一主张得到了朴正熙的赞同。
当年7月4日,朝韩政府公开发表了历史性的《7·4南北共同声明》,并将金日成的三项原则全部体现在《共同声明》中,这样的默契确实令国际社会大为惊讶。
到了次年6月,金日成又发表了“关于统一朝鲜的五点纲领”,包括结束对峙,实现交流,召开大民族会议,以单一的“高丽联邦共和国”为国号加入联合国等内容。
就在当月,朴正熙也发表了《关于和平统一外交政策的特别宣言》,宣布要对社会主义阵营“开放门户”,还提出了朝韩同时加入联合国的主张,事实上承认朝鲜作为国家的存在。
70年代末的朝鲜民众
1973年度两国关系空前改善,甚至韩国都产生了“金日成将到汉城过生日”这样的传言。
这样看来,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事业似乎走上了正轨,但双方在政治立场上的分歧使得谈判困难重重。
第一个大障碍就是美国驻军问题,金日成坚决反对美国在韩国驻军,朴正熙虽然也不愿意保留美国的军事存在,但明显对此有心无力。
第二个大障碍则是政治体制问题,1973年8月,因为反对朴正熙而流亡日本的金大中突然被韩国政府派人绑架,朝鲜方面对此反应很大,加上1974年8月又发生了自称受朝鲜指派企图刺杀朴正熙的“文世光事件”,双方的互信关系产生明显裂痕。
就在半岛统一之路走得磕磕绊绊之际,1979年1月1日,中国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在尊重台湾现状的前提下对话解决统一问题,是为“一国两制”的先声。
告台湾同胞书
10个月后,朴正熙被不满其独裁统治的军人刺杀身亡,韩国政局再一次陷入混乱,半岛和平统一的进程因此受阻。
即便如此,金日成也没有放弃推动统一的希望,1980年10月10日,朝鲜劳动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在中央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中甚至对朝鲜半岛统一后的国名做了规划。
金日成主张朝鲜南北自主和平统一,并使用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高丽国”作为国号,即“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
该方案的本质为谋求以“一国两制”的方法统一朝鲜半岛,正如金日成所说:
“这个联邦共和国应该互相承认和容纳对方的思想和社会制度,成立双方以同等资格参加的民族统一政府,双方实行地区自治。对外采取中立政策,不加入任何政治、军事联盟或集团。”
金日成与金正日
可惜随着金日成和朴正熙两个有魄力、有威望、有能力的当事人先后作古,南北矛盾不断加剧,朝鲜半岛的统一至今依然遥遥无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18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