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问界M7高速撞车着火,最终导致两大一小三人丧命的事儿相信大家都看过。整个事件也是几经反转,虽然目前官方尚未公布具体情况,但不管问题出在哪里,华为都被这件事情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一些人口诛笔伐的批判对象,而负责问界汽车的余承东先生还在最近调换了职位。
其实严格来讲,这事儿根本就与华为没有太多关系,只是某些舆论却不这样认为,所以说起来还是任老的决策英明。当初华为内部高管想要造车的时候他就下达了死命令,华为坚决不造车,当时一些不明所以的人还认为是任老年龄大了跟不上时代,因为彼时都觉得新能源汽车是如今的大风口。
假如当时华为把汽车挂上华为的牌子,那这次事件必定影响的就是华为多年积攒下来的口碑。所以放到今天来看,任正非的决定确实是大智慧,让华为成功地躲过了这次舆论危机。因为智能汽车不同于华为主业通信和手机业务,这两个领域可以有容错率,第一代产品不好可以接着发力研发。
当初的火麒麟芯片不就是这样一步步不断试错中走上行业之巅的吗,但汽车就不能这样玩儿,一个产品或者是一个零件出问题影响的可是生命。几番拉扯之下,华为最后选择了高度参与的方式造车,看后面余承东的操作方式,这大概率也经过是任老同意的一种模式,而这种模式的好处也是非常多的。
01
盘活小厂,提高自身话语权
在华为没加入之前,东风小康几乎已是无人问津的“小作坊”,说小作坊可能略微有点不妥,不过当时的东风小康在业内存在感的确不高。从每年发布的财报中也能看出,亏损相当严重。但自从与华为合作之后,小康摇身一变,赛力斯满血出发,是不是高端感一下就起来了,曾经的小康又有谁还记得。
与小康这种小厂合作的优势就是,华为话语权拉满,赛力斯也是完全没有包袱,一切都听华为安排。因此便有人说赛力斯已经丢了灵魂,殊不知最佳的合作方式就是双方无尽的信任。在这种紧密合作之下,他们做出了震惊业界的产品,由华为全程技术主导的问界M9成了这个段位的王者。
02
双重改名,安全加倍
然而小康改名这还没完,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汽车品牌最后竟然取名问界,既没有叫赛力斯,也没叫华为,在华为这边的解释还是因为华为不造车,它还要联合别的车企,其实了解的都知道,目前合作程度最深的就是问界,参与程度最深的就是M9,所以也导致了今天M5不温不火,M7又想观望,结果卖得最好的反而是价格最贵的M9。
这样命名也确实能带来诸多好处,同样是多方面的。目前国内传统车企冲击高端的打法都是重新取名另起炉灶,这样一来就可以对主业品牌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如果新品牌出现问题,至少不至于影响到主营品牌,问界也是如此。虽然现在已经非常成功,但是如果失败则有可能对赛力斯或者华为造成影响,这次问界M7的事儿已经足够说明。
目前华为的品牌属性基本是趋近于完美,这是它多年努力积攒下来的口碑。前文我们也说了,汽车不同于其他产品,出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而出问题造成的后果更是无法挽回。在这个领域没有任何人能吹牛,即使是拥有几百年经验的老企业,有时候同样也会因为一些小问题而召回产品。
并且现在汽车都增加了很多智能功能,跟电子产品极其相似,这出问题的概率就更加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当所有厂商都一窝蜂往这里面冲的时候只有任老依然保持清醒,明确规定华为不能下场造车。本身华为这个品牌就有极高的热度,如果华为这次挂的是自家牌子,那种画面可以想象。
在众多用户的实际体验中,我们确实已经看到,华为的智能驾驶就是领先同行的。因此才有奥迪、小鹏、宝马、奔驰等这些拥有不少经验的“老牌”车企不断与华为智能驾驶展开合作。而赛力斯通过与华为的深度合作更是是赚得盆满钵满,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冲到了新势力第一的位置,在最新的财报中已经开始盈利。
任老决策的不亲自下场造车这招就问你们溜不溜?除此之外,为了对这个行业保持基本的敬畏之心,据说还在华为内部禁止了再使用“遥遥领先”这个词儿,华为能走到站在的高度,任老这个主心骨的战略手法确实是令人佩服,特别是长远来看。
~END
谢谢阅读,以上就是我的观点!赠人点赞,手留余香。欢迎关注,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1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