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百位历史文化名人的一生》大型文化纪录栏目
01.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元丰五年,公元1083年7月16,苏东坡和诸友泛舟赤壁,一念感怀,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赤壁赋》。
同一年10月15,苏东坡复游赤壁,仍有赋一篇,因此称《后赤壁赋》。
此时,苏东坡已经被贬黄州两年,许多事都慢慢看开了,人也逐渐变得豁达通透。
因此有学者说,苏东坡在黄州的“一词两赋”,直接绝了后人赤壁怀古的路。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了苏东坡早期的经历,他21岁中进士,深得欧阳修赏识。可在此后的十年里,他先后经历了丧母、丧妻、丧父之痛,去除6年的守孝期,他的青春时光就这样过去了。
公元1069年,33岁的苏东坡丁忧期满,复官还朝。此时宋英宗已经崩逝,宋神宗即位,由王安石主导的“熙宁变法”正在预热中,保守派与新党派的争斗暗潮汹涌。
苏东坡的父亲素来与王安石不和,王安石母亲病逝时,满朝文武唯独苏洵没有去吊唁,并作《辩奸论》暗讽王安石。
至于苏洵和王安石的“仇”,本质上还是由党争引起的,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的时候,欧阳修、富弼、韩琦等权臣鼎力支持,可是等王安石开始推行变法了,不但欧阳修、司马光、富弼、韩琦等人不支持,就连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也全力反对。
毫无疑问,这些人都属于一个集团,而欧阳修对“三苏”有提携之恩,所以苏东坡必然会被贴上“元祐党人”标签。
公元1071年,苏东坡上书论述变法的弊端,王安石深感愤怒,原本他是很欣赏苏东坡才华的,于是他指使御史谢景温在神宗面前谈论苏东坡的过失。
没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因此苏东坡在看到势头不对后,主动提出去外地任官,授杭州通判。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苏东坡正式开启了“贬官”之路。套用一句广告语,苏东坡因贬官走过的路,可以绕地球一圈。
02.
杭州三年,苏东坡的小日子过得很安逸,有诗有酒有山有水,还效仿白居易收了侍女朝云。
对于未来的仕途,苏东坡在心里充满了希望,因此辞别杭州太守杨元素时写: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这首词写完后不久,苏东坡就被调往密州任知州,算是擢升。当时西北有战事,38岁的苏东坡一腔热血,壮志豪情,作《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不过,苏东坡在密州过得并不轻松,他刚上任不久就发生了旱灾和瘟疫,因此他身先士卒,带领官兵、民众一起抗灾,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次年,苏东坡建超然台,并题词《望江南 · 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超然台”是苏辙起的名,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文意,当时苏辙任齐州掌书记。
公元1077年,徐州发生了水灾,因此苏东坡改官徐州知州,去那里负责治水。苏东坡治水很有一套,而且很有经验,他效仿大禹,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官民齐力,终于治住了水患。
而此时的朝堂之上,正闹得沸反盈天,曹皇太后和高太后向宋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群臣也纷纷上表弹劾,最终王安石被罢相。宋神宗不死心,隔了一年又复王安石相位,可此时的王安石已经心力憔悴,加上长子王雱病故,于是再度请辞,回江宁养老了。
虽然王安石不在相位,但革新派势力依旧强大,毕竟大老板宋神宗是支持变法的。
公元1079年4月,苏东坡出任湖州知州,上《湖州谢上表》,表中有“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等句,因此以舒亶、李定、何正臣为首的御史台开始翻阅查找苏东坡过往的诗词、文章,从中找出诸多“忤逆之言”,并轮番上奏,弹劾苏东坡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目无天子等十几项罪状,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
实际上,早在5年前,深受王安石器重的沈括就弹劾过苏东坡,说他的诗词涉嫌诽谤朝政,不过当时宋神宗并没有理会。
现在不同了,王安石被迫罢相,宋神宗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没处撒,那好吧,就拿你开刀好了。
御史台去湖州宣旨的前一天晚上,苏辙曾派人快马通知苏东坡,让他做好心理准备,并叮嘱他不用太恐慌,自己会在京城活动。
可是心高气傲的苏东坡被御史台抓捕以后,乘船回京时竟然想到了自杀,幸好被人拦下。
入狱以后,御史台轮番审讯,苏东坡以为自己必死无疑,还给苏辙写了一封遗书,信中有诗一首: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实际上,苏东坡知道这封信到不了苏辙手里,最终一定会被摆在神宗的案头上。而宋神宗也知道,他这封信就是写给自己的,但还是被苏东坡情真意切的文笔给打动了,所以迟迟没有下旨。
这个时候,远在江宁的王安石也听说了这件事,于是他给宋神宗上了一封奏疏,其中有一句话是: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王安石这句话很有力度,宋神宗主张变法强国,目的就是实现中兴盛世,此时他如果杀了苏东坡,那就等于变相承认现在还不是盛世,变法没有成功。
因此闹了100多天的“乌台诗案”因王安石“一言而决”,当初的死敌反而成了苏东坡的救命恩人,这件事对苏东坡的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他的一生。
03.
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宋神宗下旨,贬苏东坡为黄州团练副使,即刻启程,当时马上就是除夕年了,苏东坡出城时,无人相送,他也没来得及跟亲友告别。
身为谪官,苏东坡到黄州后没有官舍可住,只能住在寺院里,因此他写下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不仅如此,苏东坡还没有俸禄可拿,这就意味着要挨饿。同时,他还要受监管,不能离开谪地半步,也就是今天的“双规”。
所以苏东坡刚到黄州时,日子过的很苦,幸好苏东坡有一个超级铁杆粉丝叫马正卿,上书朝廷跟苏东坡在黄州东坡要了一块地,以躬耕自给,这才算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马正卿,字梦得,为太学生,多年来一直得不到重用,就一直跟随苏东坡,期待苏东坡飞黄腾达后能提携自己。就和当初的董传一样。
然而苏东坡不但没有发达,还越混越差,可马正卿见苏东坡失势后树倒猢狲散,许多朋友为了避嫌都弃他而去,还是从京师一路跟了来。
因此苏东坡在《东坡八首并序》中写:
马生本穷士,从我二十年。日夜望我贵,求分买山钱。
我今反累生,借耕辍兹田。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
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
人落难以后才能见到真情,早年苏东坡在酒宴上交的那些朋友,剩下的已然不多,尽管如此,苏东坡还是连累的许多人,比如黄庭坚、李之仪和王巩。
几年后,王巩复官,携爱妾寓娘来黄州看望苏东坡,聊起王巩贬官的经历,苏东坡就问寓娘,随夫君被贬岭南,可还适应那里?
寓娘笑了笑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所以苏东坡作《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04.
因为有了耕田,苏东坡在黄州的日子逐渐好过了一点,他亲自耕种,闲暇时就去江边捕鱼,次年就收获了许多粮食。
这个时候,继室王闰之早已让朝云过来陪伴他,所以慢慢适应的苏东坡心境渐次开阔,并自号“东坡居士”。
黄州是苏东坡的人生蜕变期,在那里,他不仅写下了“一词两赋”,还写了: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等经典名篇,这些诗句、文章的背后,既是苏东坡对人生的感悟,也是他在经历生死劫难后,重新树立起的处世观和价值观。
他苦不苦,很苦,一个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落魄到要为填饱肚子发愁,幸好他生性达观,视苦难为磨砺,把孤独当成长。
仔细想来,我们的人生又有谁会是一帆风顺的呢,都是在经历了无数的不公平后,才逐渐看淡纷扰,追寻内心的平静。
很多时候不是不苦,而是我们知道了未来的方向。当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时,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因为篇幅有限,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期继续。
黄州之后,苏东坡还有很多坎要过,甚至可以说,直到他临终前都未曾消停过。尽管如此,黄州以后的苏东坡总是能让你明白,人是如何在苦难中保持快乐的。
所以有人说,每个人都能在苏东坡的诗词里,看到自己的影子,把苏东坡的经历读透了,人生就清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