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宋朝也是皇位继承比较混乱的一个王朝了,其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宋朝是最多皇帝绝嗣的王朝。
但正是因为皇帝绝嗣才给了宗亲们可乘之机,就比如出身卑微的宋理宗,最后却得以坐上皇位,并统治了宋朝整整四十年。
一、阴差阳错
说起宋宁宗也算是一位留有遗憾的帝王,他终其一生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子嗣。后人对于他的绝嗣也是众说纷纭,宋宁宗有九个儿子,但这九子无一例外幼年都夭折了。值得一说的是他唯一的女儿也在出生六个月后夭折。
但是身为帝王的宋宁宗总是要有继承人的,无奈之下的宋宁宗只能是从宗室中寻找一个适龄的孩子来培养。挑来挑去就看上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的后代。这一年的赵与愿只有六岁,可以说正是培养的好机会,当即宋宁宗就将年幼的赵与愿接到皇宫中抚养。
并且亲自为他更改了名字赵询,下旨将其封为卫国公。虽然是将赵询当成是自己的继承人,但在宋宁宗的心中还是想要拥有一个自己的血脉的,在未来的几年中宋宁宗一直在努力着。
遗憾的是努力了六七年,依旧没有进展,宋宁宗也渐渐地放弃了,朝臣也在不断地催促宋宁宗立太子。
随后宋宁宗下旨将赵询封为荣王,可以说是彻底地确定了他皇子的身份,在次年就将赵询立为了太子。赵询在太子之位上做了十几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二十八岁那一年忽然逝世,并且没有留下后代。
宋宁宗悲痛欲绝,毕竟是培养了二十余年的太子,说没就没了。宋宁宗不由地感叹可能自己命中就不应该有子嗣,不然怎么会连养子都逝世了。
眼下自己好不容易培养的继承人逝世了,但皇位还是要有人继承的,无奈之下的宋宁宗只能是将适龄的孩子都叫进宫中学习,然后在他们中挑选合适的孩子。就这样看上了赵匡胤的四子赵德芳的后代,赵贵和。
此时的宋宁宗年纪也大了,所以动作也迅速多了,在确定人选后,当即就将其认为养子,并且赐名赵竑封济国公。可以说赵竑就是当做未来的皇帝培养的,他还娶了太皇太后母家的一名女子,借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遗憾的是赵竑太早地暴露自己的野心了,赵竑此时意气风发他也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将朝局变成一个中央集权的朝堂没有专权行为。对于权倾朝野的史弥远,赵竑是十分看不上的,并且还扬言在继位后就将史弥远给除掉。
这可以说直接就影响到了史弥远在朝中的地位,他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也就是在这时史弥远的心中动了将赵竑赶出皇位候选人的计划。史弥远怎么说也在朝堂上摸爬滚打多年,无论是论心机还是城府他都远远地超过赵竑。
想要将赵竑赶下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并且无论怎么说赵竑也都不是宋宁宗的亲生儿子,也不是宋宁宗从小养大的,宋宁宗很轻易的就因为别人的谗言从而更改对赵竑的看法。
在那之后史弥远开始不断的在宋宁宗耳边说赵竑的不是。众所周知宋宁宗是一个十分能够听得进去别人谏言的帝王,说得不好听一些就是耳根子软,没有自己的主见。渐渐的宋宁宗也开始对赵竑不喜起来。
眼见着计划达成,史弥远是十分高兴的,但他却没有办法直接将赵竑给拉下。毕竟是宋宁宗自己认下的皇子,这可不是儿戏。于是史弥远就想要再寻找一位赵氏子弟来动摇赵竑的位置。也就是在此时赵昀进入到了史弥远的视线中。
二、登基称帝
若是按照辈分来说赵昀应该是宋宁宗的堂侄,不过到他父亲那一辈的时候就与皇室的关系十分地疏远了,可不是疏远,不然史弥远也不可能在远离京城的浙江地段找到赵昀。
赵昀相比较赵竑好掌控不是一星半点,并且赵昀是平民出身,他能够有今后所有的成就都是取决于史弥远,可以想象他对于史弥远会还是怎样的态度。
在那以后史弥远就开始处心积虑地想要将赵昀推上皇位,值得一说的是此时的宋宁宗年纪也大了,再加上他对于史弥远十分地相信还不是史弥远说什么就是什么。
其实史弥远与赵昀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史弥远能够证明赵昀的身份,毕竟都已经过去怎么多年了,赵昀究竟是不是赵匡胤的后代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若是有居心叵测之人怀疑赵昀的身份,他也没有办法。
赵昀虽然是身在乡野,但他能够被史弥远看重当然也不是泛泛之辈,他清晰地知道史弥远是在利用他,不过那又如何呢,九五之尊的宝座没有人不想要,一步登天不会有人拒绝。
随着宋宁宗病重,史弥远独揽大权,赵竑就连见到宋宁宗都见不到,更不用说其他的了。在宋宁宗驾崩后,史弥远拿出了一封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遗诏,那就是立赵昀为帝。赵竑当然是不相信的,但在绝对的权力之下,他的不满也只能埋在心中。
就像是捡漏一样,什么都没有做的宋理宗以平民出身坐上了那九五之尊的宝座。但虽然是做了皇帝,但他真正能不能有皇帝的权力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
在宋理宗登基后史弥远依旧还是独揽大权,并且比之前更甚,第一宋理宗年幼,其次自己有从龙之功。可以说与赵竑相比,为什么宋理宗赵昀能够登基,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足够能忍。
三、得以亲政
在那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宋理宗都是在史弥远的操纵之下掌权的,但即使是这样,宋理宗也没有任何对史弥远的不满之情,并且还对其十分地信任。颇有当年秦始皇与吕不韦的情景。
十年后宋理宗终于迎来了自己亲政的日子,因为史弥远逝世了。他的这一份隐忍也是常人所不能的,并且即使是如此地痛恨史弥远但宋理宗却依旧将他的身后事办得浩浩荡荡,还给予追封。
在处理完了史弥远后,宋理宗又开始对外征战,他与蒙古联手,攻打金国。最终逼死了金哀宗,终于报了当年徽钦二帝被俘之耻。时隔多年“靖康之耻”终于有了一个收尾。
在往后的二十余年中宋理宗精励图治,将大宋的朝局展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也正是在宋理宗期间理学派开始在朝廷上活跃。
结语
宋理宗在位期间也是极力的挽救当前的大宋,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宋理宗实施的改革最终也只能是无功而返,但对于他想要改变的决心是不容置疑的。
遗憾的是即使是青年雄心壮志的帝王都逃脱不了,晚年的昏庸,当然宋理宗也是如此。因此宋理宗留下的痕迹向来都是毁誉参半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15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