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重用过的5大汉臣, 不仅善终且一个比一个厉害, 他们都是谁?

玲珑历史放映厅2024-04-26 04:29:00  82

康熙治理下的大清海晏河清,康熙盛世的出现更振奋人心。康熙担的上是“千古一帝”,并且康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在为大清王朝的治理工作下功夫,时间长,效率高。

清朝涉及的范围广泛,不是说只靠康熙一个人就能解决的,朝廷文武大臣的俸禄不是白拿的,这其中自然也就有让康熙委以重任的。

在清朝,名声在外或是备受重用的大臣自然是满人,但汉人大臣的贡献同样不输他们,甚至一个比一个厉害。即使“重满抑汉”,这五位大臣的光辉同样阻挡不住。

一、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

大学士陈廷敬,他的跨度可谓不是一般的大。虽然陈廷敬家中世代为官,但是他在未进入仕途前乃至刚进入仕途时,就是一个典型的书呆子,以书为伴。

在他的介绍中,陈廷敬可以说是清代的诗人。一般来说,诗人的仕途都非常坎坷,更何况陈廷敬身处清朝还是个汉人,可他的仕途还算是一帆风顺,最后还能功成身退,身退之后还是不行,朝廷还是需要接着重用他。

入朝为官后,陈廷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官,但是对于朝政大事,他并未过多涉及,而是成为了皇帝的教员。众所周知,康熙年少上位,手里没有实权,上位后也只能是处在学习的状态。

陈廷敬是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师,康熙后来能有所成就陈廷敬的启蒙意义重大。只要是陈廷敬知道的、学到的,都会不留遗漏的传授给康熙,两人算是在暗潮涌动的朝堂上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更尤为密切。

在鳌拜的势力铲除后,康熙想要发展自己的势力,首先选择的自然就是自己信任、亲近,更有能力的人,这三点显然就是冲着陈廷敬去的,如此陈廷敬不再只涉足文化上的事宜,在朝政大事上陈廷敬的地位和话语权也只会越来越重。

只能说先不能和满人大臣比,在汉族文臣之列,他已然独挡一面,更升迁之快。虽然他的仕途有过起伏,但不妨碍康熙还是信任他。渐渐地度过这段特殊时期后,康熙还是在一步步提拔,每一次都在重要的位子上享有最高话语权。

所以说陈廷敬在康熙帝这里不一样。作为汉臣,后来清廷缺人手的时候,竟首先想到的还是他,所以康熙能成才,是受陈廷敬的教导,而后朝廷事宜也多依仗他。可见,能力、威望都不低。

二、河道总督靳辅

第二位靳辅,他的出身不错,为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奠定了基础。靳辅是本本分分做事之人,在岗位上更是兢兢业业,他做出的贡献无异于在治理河道上,黄河、淮河泛滥时,他长年累月的在视察河道,最后的成果,更得到康熙赞赏。

由此可见,靳辅所做是利民之举,而且从靳辅第一次上任地方官时,靳辅就将民生放在了第一位。

就如在安徽时,百姓受天灾的威胁极大,连年干旱让百姓们吃不上饭,他们也便只能四处流散,这时靳辅就将这些流民重视了起来,让他们有了可以生存的工作岗位。

可以说靳辅治理地方问题丝毫不留情面,只要是违反规定的,靳辅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其中靳辅争取来了一处田赋为的就是让这些流民劳动起来,从开荒开始,待他们有了本钱以后,再开始收取赋税。

总之,只要靳辅上阵,各地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下来。而后回到治理河道上,靳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将提议切实落实了下去,并颇有成效。

如此,康熙皇帝如何不依仗、如何不重用他。

三、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

于成龙,康熙亲自将他誉为“廉吏第一”。百姓出现灾荒,很多官吏能帮不帮,但是于成龙是不能帮也得帮。

一边于成龙率先以身作则,将自己的俸银拿出来救济。但这终究是杯水车薪,如此于成龙就号召更多有财的乡绅出来帮忙,以达到有粮可以发放。

另一边于成龙还安抚着民心,总之是要让百姓们放心。可以说于成龙去到一地,就是百姓们人人认可的父母官。

有一次于成龙在离开湖北时,百姓前来相送的众多,多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舍不得。

于成龙的功绩康熙肯定是心知肚明,不仅当面褒奖他,更落实到了封赏上。特别是在于成龙病逝后,不仅受到过于成龙恩惠的人悲痛,就连康熙都非常痛心,并为其撰写了碑文。要知道这可不是随便一个大臣都能享有的殊荣。

四、盛京提督周培公

还有周培公,他的出身可算不上好,甚至家境还非常的贫寒。但是他可是清军中,不可多得的谋臣。

康熙时期,最大的动乱莫过于三藩之乱。吴三桂发起后,王辅臣也便很快在北方响应他。这时清廷自然就坐不住了,立马派出了黄锡衮出兵进行围剿,这时周培公就在队伍之列。

而后征讨王辅臣等人的势力开始后,周培公是出谋划策之人,当时图海作为大将军,听了他的建议后,深感周培公的不一般。如此周培公顺理成章的就成为了图海的幕僚,必要的时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即便是为征讨任务付出性命,周培公恐怕都在所不辞。在王辅臣的劝降事宜上,有很多的变故,但是周培公愿意前去说服他,如此带着很多不确定性,周培公终是不负众望的完成了。

而后周培公备受重用,在康熙时期的评价更非常的高。

五、福建水师提督施琅

这最后一位较其他四位就有点不一样了,施琅最开始并非大清王朝的大臣,而是先跟随了郑芝龙。奈何大清盛极一时,郑芝龙最后也不得不归顺清朝,随之施琅为清朝效力。

要说施琅最拿得出手的功绩,那肯定是和姚启圣在台湾上的努力了。最开始在这件事情上康熙并没有太上心,但施琅可是重视不已,可以说下足了功夫。

而能让康熙开始重视的时候只有在三藩之乱平定后,施琅也便终于等到了机会。总之施琅的功夫没白下,康熙也没有看错他,在澎湖海战众施琅功绩突出,更打的敌军溃不成军,只能灰溜溜的投降。

有记载称,康熙认为施琅什么事务都知晓,特别是海中各事,而康熙也便有了事情就会询问施琅的意思,以达成一定的商量。可见康熙都重视的人,自然都不是无用之人。

结语

康熙年间不仅有满臣,在“重满抑汉”的大清王朝,汉臣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康熙年间也不止这五位,到了晚清时期左宗棠、曾国藩等无疑都是,总而言之他们的贡献参差不齐,但却在古代历史上名留青史。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1506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