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胡拿云
“欢迎来到我们的乡村民宿,在这里可以感受清新的空气、美丽的田园风光!”五一假期,“90后”乡村CEO丁球凤正接待着一批批游客,为他们介绍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桂联村下辖自然村石坪村的特色美景。
曾经,这里老房子长期闲置、村集体建设用地缺乏管护,房空人荒是阻碍村子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村民外出务工,大片耕地一度处于丢荒状态。
两年前,丁球凤带着一批“90后”“00后”组成的团队来到乡村,运用流转、入股、托管等方式,系统盘活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推动乡村资源的整合利用,将石坪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走在石坪村的乡间小道上,无论是瑶族婚礼墙画还是壮族铜鼓壁画,都展现着浓浓的少数民族风情。用旧青砖、瓦片、坛罐、原木建设的一批文创围栏,让村庄文化气息愈加浓厚,改造出的游客接待中心、乡村咖啡屋、公共餐厅、样板民宿等,结合300亩地的统筹种植,也让村子有了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
“在乡村,我能很好地实践自己的想法,用创新理念将农村资源盘活,也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在这里工作很开心!”丁球凤说。
丁球凤的成功也吸引了一批当地的年轻人返乡。“00后”姑娘蒋新宇回到村里开办咖啡厅,从一名“小白”初学者成为咖啡师;在连山县城工作的王敏丽,回到家乡石坪村成为一名乡村管家,负责庭院和民宿的日常管理……
曾经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因为一批兴乡青年的进驻而充满活力。“我希望能带动更多的年轻人返乡,乡村需要我们,我们也要在这片舞台上发光发热。”丁球凤说。
在广东省西部的茂名市金塘镇罗非鱼生态养殖基地内,王启腾正在广阔的鱼塘中忙活,他一边投放饲料,一边观察鱼种活性情况,并不时对检测数据进行记录。
29岁的王启腾出生于海南农村,毕业时,身边同学们都选择去大城市发展,他毅然选择回到乡下。在学校的一次暑期社会实践中,他了解到茂名盛产罗非鱼,这里罗非鱼养殖面积大,但销售渠道仅限于普通的成鱼售卖,售价偏低,且产业结构趋同、差异化发展不足,王启腾便开始了脆肉罗非鱼项目研究和开发。
从投料、放水、检测到放鱼、捕鱼、分解各个环节,王启腾亲力亲为记录了大量实验数据。回想起那段艰苦又有干劲儿的时光,王启腾说:“我那时几乎每天都在水里泡着,了解罗非鱼的存活情况,跟村民们一起探讨养殖经验,就想研制出这种新产品。”
在经历了多次大片死鱼、养不脆、成本降不下来的艰辛阶段后,创业团队养殖的脆罗非,存活率最终提高到了95%以上,脆度稳定,养殖成本降低到了每斤6元,脆罗非出塘价达到了每斤10元以上,效益是普通罗非鱼的两倍以上。
研发成功后,王启腾和他的团队将脆肉罗非鱼进行市场化运营。根据年轻化的大众消费市场特点,开发出脆肉酸菜鱼、脆肉鱼丸、脆肉鱼饼、麻辣鱼、麻辣黄金腩等系列预制菜产品,加工延伸出丰富的产品种类。
到农村创业,王启腾发现了广阔天地。“我是乡下长大的孩子,我觉得我也有责任把乡村建设好。我们要接好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抓住机遇,用青年的奋斗实现乡村振兴。”他说。(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11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