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兴, 看见城乡融合风景线

钱江晚报2024-03-27 17:33:26  133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俞刘东通讯员袁正

3月23日,嘉兴乡村一景。记者俞刘东/摄

来到嘉兴,既能体验都市的繁华,也能享受诗意的栖居,更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3月下旬,春光正浓,潮新闻记者随“融合蝶变20载统筹城乡看嘉兴”2024中央、省级媒体嘉兴行。在乡野、在集镇、在工业园区,城与乡的一次次“握手”述说着嘉禾大地特有的奋斗故事,嘉兴人民唾手可得的“左手诗意、右手繁华”,既让人羡慕,也让人深思。

一辆开往春天的公交车

有人说,如果你想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坐上本地的公交车,在这座城市转一遍。

在嘉兴,101路城乡公交绝对不能错过。作为嘉兴城乡公交里密度最高、人流量最大的一趟公交车,每天发车112班,客流量在4000人次左右。

绵延24公里,它让城与乡之间不再孤独遥望,它一路向前开启城乡融合的一条流动风景线。从嘉兴火车站到南湖区凤桥镇公交枢纽,沿途经过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南湖天地、南湖景区、中央公园、凤桥三星村、梅花洲景区等众多的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景点和美丽乡村。

3月23日,停在三星村村口的101路公交车(复原2004年景象)。记者俞刘东/摄

作为嘉兴市首批城乡公交线路,101路城乡公交车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嘉兴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的殷切期望。车窗外展现的美好图景,正是20年来南湖区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将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全国领先的1.42:1,还通过“教共体”“医联体”等模式,努力实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优质均衡、普惠共享。

“从前,村民搭着公交车进城,卖水果、看病、读书。现在,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搭着公交车来村里,摘桃、看风景,还有孩子们来研学。”3月23日,凤桥镇三星村党委书记徐利军引着记者步入村中。

3月23日,三星村一处桃园。记者俞刘东/摄

记者看到,为了保证充足的阳光雨露,村里的水蜜桃树都被修建成了“开心型”,粉色的桃花点缀其间,别有风情。徐利军说:“再过一周,桃花开得最盛的时候,凤桥就要办桃花节了。”

三星村民祖祖辈辈都是种桃人,早年摇船到市场上去卖,开通城乡公交后,不少村民就到人流量大的站点附近搭棚卖。“现在我们通过互联网,物流快递,桃子很方便就能发往全国各地,去年全村共销售水蜜桃43万箱。有好的品质,不怕钱赚不到。”徐利军表示。

近年来,围绕“桃”的文章越做越大,三星水蜜桃荣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水蜜桃走出了嘉兴,走向了全国。接连落地的乐淘馆、船游码头、共富冷库等10个农文旅业态,从卖桃延伸到卖风景,三星村发展的路子更宽了,村民的腰包更鼓了。

2023年,村集体经济增收300万元以上,三星村户年均收入约35万元。

3月23日,联丰村一处民宿。记者俞刘东/摄

离三星村不远的联丰村,曾是远近闻名的“养猪村”。养猪虽然赚钱,但环境污染很大。为了找回美丽家园,联丰村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清零”猪舍,“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环境后,民宿经济兴起。随后又开发了本地剧本杀,将咖啡馆、村史馆、民宿、农家乐融入剧情,吸引了很多游客。

“以前,城市的灯火离我们很近,但我们农村人跟城里人的生活相差很大,我做梦都想当城里人。现在,住在农村同样能享受到城区的便利,一趟公交几十分钟就到了。”村民王玉琴说,外面的省道,村里的村道,都修得宽敞整洁,去隔壁村串门,到城区办事,别提有多方便。

村口咖啡店老板陈凯乐,这些年也完成了从进城务工人员到返乡创业人员的身份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扎根,无疑激活了乡村发展的活力。

一场20万人参与的春日盛典

长风塔下,游人如织;钟溪路旁,早樱开得正艳。

3月22日至24日,一年一度的钟溪文化节暨樱花节如期召开,为游客与居民带来了一场别致的浪漫体验,把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钟埭街道)的春天变成一场盛大节日。

游客不仅可以在樱花树旁体验浪漫音乐节、特色庙会,也可以在商贸城体验多样的传统美食,亲自DIY樱花相框、樱花蜡烛……

钟溪文化节暨樱花节。平湖市传媒中心供图

不仅樱花里博览汇上的摊位“人山人海”,生意火爆,附近钟埭村的农庄也多了不少客流。在李小平农家乐,樱花节和周末叠加效应,给他们带来了“满场”的生意。

“走进钟溪印象·樱花里,一时竟忘记了这是一个小镇,还以为是哪个大城市的综合体!”游客洪女士为樱花里热闹的商业气息所折服,品牌咖啡店、大型电影院、儿童乐园云集,“吃、喝、玩、乐、游、娱、购”一网打尽。她感叹:“把‘好风景’转换成‘好钱景’,政府下了真功夫。”

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钟埭街道)党工委委员徐煜薇介绍,20多年前,钟埭集镇还处在设施陈旧、管理松弛的状态。塑料袋在马路上乱飞,车辆停放乱七八糟,违章乱搭建屡见不鲜,商铺越线摆放也很严重。

钟溪文化节暨樱花节现场。记者俞刘东/摄

钟埭集镇改造首先从环境最差的老市场拆违开始,为发展腾出了空间。2014年,成功修建了兴平一路延伸段和虹光路两条路,打通了集镇往南和往东的交通要道。也是在这一年,钟埭集镇种下了上万棵樱花树,建造了樱花公园,茶花公园、草坪公园后来相继开建,丰富了樱花里的景观。

“今年我们整个樱花里一年四季的档期都是很满的,比如说像春季有樱花节,在夏季有啤酒龙虾节,秋季有稻田、麦田等等,到了冬天这边满满的年味,也给樱花里带来更多旅游方面的经济增长。”徐煜薇说。

40公里外秀洲区油车港镇,同样也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作为嘉兴北部生态湿地的核心区域,油车港镇域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27%,千亩以上的湖荡有6个,大小河流共有333条,密布的水网宛如血脉一样生生不息,在大地上绘出河道纵横、江河相通的水景图。

沐着春风,银杏天鹅湖风琴码头,十几位本土农民画画家正在作画,清新感扑面而来——一幅幅线条粗犷、色彩清晰的乡土农民画,让人目不暇接,把村庄点缀得诗意灵动、情趣盎然。

天鹅湖景区。本端资料图

银杏天鹅湖前身叫南官荡,上世纪80年代,由于围湖造塘,它被分割成了一个又一个鱼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曾让这里的环境遭到破坏。油车港镇通过退渔还湖、湖荡清淤、生态绿化、湿地修复等举措,让这片水域蝶变成了“千顷碧波澄如练”的湖景。

“我们在追求精美的过程中,保留些许自己独有的元素,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步移景异,巧借自然。”油车港镇党委委员张榆说,利用油车港镇丰富的水域资源,融合浓郁的传统文化,我们植入30000棵银杏,同时引入环湖小火车、美术馆、生态鹿场及原生态水乡民宿等独具特色的项目,打造起一个生态与自然和谐共生、艺术与人文相互交融的文旅综合体。

“生态变好了,各种机会也都来了,油车港人抓住了机会,引进不少高端产业和人才。”张榆介绍,2020年4月,天鹅湖未来科学城正式开园,围绕建设“世界级企业总部、生态智慧未来社区”总体目标,规划集“生态环境+双创平台+专项政策+生活配套+‘管家式’服务+基金金融”于一体的创新人才生态圈。2020年12月,全国首个“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落户天鹅湖未来科学城,引进了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这样的高精尖平台;2023年8月,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项目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400名研究生已入驻……

一个湖,擎起一座江南小镇的腾飞梦想。

一个常态化开放的社区书场

“杨家将女多男少,杨继业妻佘太君亲自挂帅,率杨门十二寡妇出征,大破天门阵杀退辽兵……”3月25日上午,嘉善县姚庄镇桃源新邨书场,一袭长褂的说书人正在台上讲评话,台下坐满了听书的老人。

77岁的陈大爷是桃源新邨一邨安置小区的居民,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台上坐的是上海评弹团来的老师,一出《金枪传》讲了10多天,自己每天都过来听,“我家到这个书场也就200来米,散散步就来了,家门口听戏,蛮好!”

姚庄镇桃源新邨社区党支部书记吴雪丽透露,就是这样一个文艺范十足的书场,之前曾是居民口中戏谑的“牌场”。

桃源新邨社区是姚庄镇农房集聚的一个主中心集聚点,占地1252亩,安置了周边10个行政村的3419户农户,本土居民加上新居民,常住人口在2.4万人左右。

桃源书场听书的老人们。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供图

2013年8月,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桃源新邨文化礼堂启用,骤然“进城”,居民一时无事可干,只能聚集在文化礼堂的活动室抽烟打牌,整个活动室乌烟瘴气。

“这里是嘉善县最大的城乡一体新社区,如此庞大的居住群体,对社区基层治理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吴雪丽说,2017年7月,姚庄镇通过几轮的走访、调研,重新规划了活动室功能,累计投入300万元,历时半年时间,对桃源新邨文化礼堂进行改造提升,在礼堂一楼设置了桃源书场。

“师傅,书场开着空调呢!进去要把烟掐掉。”“大爷,我一时忙不过来,您脚边的瓜子帮忙扫一下吧!”说书唱戏劝人方,书场如今不只是“书场”,一时间竟然把书迷多年的不良生活习惯都改了过来,想象中的管理问题,消弭在谈笑间。如今,进门先“熄烟”,出门“捎袋垃圾”成了书场不成文的“规矩”。

不止如此,多年来,桃源新邨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集学习、教育、服务、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目前,桃源新邨社区已形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微驿站的“1+X”服务阵地,细化“一老一小”群体需求,优化功能配置,打造社区服务微场景,常态化开展桃源书场、老年学堂、青苗学堂等活动,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服务。

“幸福里”农贸市场完善了桃源新邨社区5分钟生活圈。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供图

视线转到海盐县首个工业社区——智汇湾工业社区,由于地处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1000多家企业、3.9万名企业职工在这里工作、生活。

“为强化工业园区服务,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职工高品质生活的实际需要,我们引入‘工业社区’概念,创新开展工业园区社区化治理和服务模式创新,着力破解园区治理、企业生产发展、职工生活保障等痛点难点。”智汇湾工业社区党支部书记冯文勤说。

自2021年成立以来,社区按照“就近就便、规模适度、有利治理”原则,划分2个片区、8个网格、178个微网格,近300名网格工作人员进网格、亮身份、优服务,解决辖区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智汇湾工业社区也注重引进标准化方法、数字化手段“升级”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模式。2023年,通过“三色分级法”问题解决机制联动部门处理问题近400个;通过“未来工业社区”e站通(智企连)应用场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249个。通过搭建“家门口”服务平台、建设多功能综合服务大厅,形成“企业问题一个窗口全包揽、所有问题一站解决”的“15分钟服务圈”……逐渐把“有事找工业社区”培养成了越来越多企业和职工的习惯。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099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