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技术迭代正在加速,300Ah+储能电芯尚未站稳,500Ah+储能电芯已迎面而来。如今,PCS、电池、系统等储能技术降本大战正悄无声息展开。
01. 概述
在业内人士看来,降本增效是2024年储能行业的“主旋律”,降本增效的关键是创新,储能企业降本增效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还能推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自去年以来,随着储能电池单体容量的不断增大,储能系统的容量也在同步扩展,单机容量达到5MWh以上的储能产品正在加速问世,而500Ah以上的储能电池或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目前,涉足500Ah以上电池的企业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宁德时代、天合储能、亿纬储能、雄韬股份、蜂巢能源、海辰储能等多家企业正在大容量电池领域进行激烈竞争。
02. 新技术
据昆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宋柏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容量化的电池设计不仅有效降低了电池材料的BOM成本,还提高了材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利用率,从而增强了价格竞争力。
随着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系统的运营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因此在未来市场的持续发展过程中,许多技术问题和设计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他还指出企业不应该只专注于某一型号电池的发展,应该注意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可能带来的转型困难和高成本等问题。
天合储能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储能企业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视为重中之重,这不仅反映出业界对短期成本竞争力的关注,更是对企业内在价值提升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量。
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括研发创新、供应链管理、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响应等,而不是简单的成本压缩。
锦浪科技副总经理陆荷峰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储能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系统优化,但同时也需要考虑产品的可靠性。技术创新是降低储能成本的主要推动力。通过技术进步,可以采用等效替代低成本材料,从而降低储能系统上游的成本压力。
同时,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储能系统的效率、延长储能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寿命,并提升储能系统的功率密度,从多个方面实现成本降低。例如,采用新一代液冷储能系统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更高的系统年可利用率和功率密度。
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储能研发部负责人楚攀表示,储能行业实现降本增效有多种途径。在过去的三年中,储能领域主要通过规模化来实现降低成本,例如2023年的储能市场规模大约是2021年的10倍,这种规模效应直接带来了成本的降低。然而,单纯依靠规模化的降本潜力有限。
预计从2024年开始,储能项目的降本驱动力将逐步从电池要素转向系统要素,而系统要素的降本主要依靠先进技术,特别是先进的集成技术。那些掌握前沿电力电子技术、大电流均衡技术、复杂控制技术和电气拓扑技术的厂家将在这方面取得领先地位。
03. 淘汰赛
储能行业正不仅仅在电芯领域进行技术降本,储能逆变器(PCS)和系统等关键技术也在加速迭代。以PCS为例,作为储能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升功率和模块化分簇管理,可以实现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
陆荷峰表示,随着PCS、电池和系统等技术降本的竞争愈演愈烈,过时的产能将被加速淘汰。新技术的应用和规模化生产将提高整个行业的标准,导致无法升级或适应新技术的产能被淘汰。
那些效率低、能量密度差、对环境影响大、成本高、安全性和稳定性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和标准的技术,缺乏持续研发投入的厂商,将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储能行业的发展必然需要淘汰和升级落后技术。
楚攀表示,电芯单体容量不断增大,从过去的50Ah发展到目前的314Ah。在这个过程中,电芯单位成本大幅降低,性能特别是一致性也不断提升。然而,电芯的制造迭代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每款电芯的研发和大规模销售需要提前2至3年的技术布局和大量研发资金。
头部企业每年在电芯研发上的投入超过100亿元。每次推出新款电芯,实质上都是通过技术和资金的优势进行行业洗牌,无法跟上步伐的电芯制造商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同样,用于储能领域的PCS规模也越来越大,从几年前的百千瓦级提升到4兆瓦级。经过5至6年的产品更迭,少数国内领先企业已占据国内PCS市场七成以上份额。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0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