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亶望, 最会为领导和下属考虑的巨贪!

万小妖说2024-03-27 16:13:06  147

王亶望,山西临汾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曾做过江苏巡抚。1750年王亶望考中举人,成为了一名候补官员,为了能够立即走马上任,他一咬牙卖掉祖产,换成银子买了一个知县。虽说知县是一方土皇帝,但终究也只是个七品官,满足不了王亶望的欲望。一般知县晋升靠的都是政绩,然后等着领导提拔。但是王亶望觉得这种升迁速度太慢,于是就选择了另一条捷径,那就是继续买官。

然而买这个知县就已经花光了王亶望卖祖产的银子,此时的王亶望也没有银子再买官了,怎么办呢?于是王亶望就伙同当地的士绅大户巧立名目征税征捐,这就和《让子弹飞》电影里的剧情一样,让士绅大户带头交税交捐,然后搜刮老百姓的银子,等银子到手后士绅大户的银子如数奉还,老百姓的银子则三七分成,七成给这些士绅大户,留下三成归自己。然后再把搜刮来的银子孝敬自己的上司,上司对王亶望搞钱的能力非常欣赏,所以王亶望的官运也像坐火箭一样,没过多久就升任为了甘肃布政史,掌管着整个甘肃的钱粮出纳和人事升迁。

当时清廷有一条政策叫“监粮”,就是允许士民捐粮食来获得国子监生资格,从而有资格参加乡试或取得官衔,说白了就是可以卖官,但这些卖官的粮食却要充公交给朝廷,但王亶望来了以后,就伙同他的上司甘肃总督勒尔谨不但以甘肃旱灾为由,一颗粮食没有向朝廷交,反而骗朝廷调粮食来甘肃赈灾,然后将从朝廷骗来的粮食和“监粮”卖官搞来的粮食,全部卖了换成银子给甘肃各级大大小小官员分。虽然朝廷也曾怀疑过,也曾派人下来明察暗访,但这些官员都被王亶望用银子给收买了。

据相关史料记载,王亶望在甘肃布政使任上就为老家置地近2000亩,贪污白银10万两,玉器50多斤,金器400两,珍珠5000余颗。就这朝廷还以为王亶望是个清官,在甘肃做的政绩非常出色,还给他升官了,将他调到了当时清朝最有钱最富庶的地方江苏做巡抚,从一个贫困省的常务副省长,摇身一变成了经济大省的省长。

到江苏做巡抚后,王亶望的生活极尽奢靡,全然不管江苏财政的严重亏空,完全靠做假账来蒙混过关。王亶望的生活奢靡到什么程度呢?他秘密建了一个玻璃室,用来搜罗江南美女供他享用,为了方便行事他还命令这些美女只准穿小孩子才能穿的裤子。由于这货爱吃驴肉,所以后厨就专门养了一大群驴,每当这货想吃驴肉的时候,厨师就用活驴割一块肉来现炒,一头驴也就只做一盘菜,然后这头驴就废了不要了。

为了应付朝廷检查,王亶望还想出了一个妙招,那就是借高利贷。他用朝廷做背书,然后以官府的名义向全省官员百姓借高利贷,最低利息就达20%。由于有朝廷做背书,加上高额利息,让全省的官员百姓都无比心动,抢着给王亶望借钱,然后王亶望再用借来的钱付前面借款的利息。就这样王亶望用金融的手段把全省官员百姓都和自己绑在了一条船上,只要王亶望倒,全省的官员百姓都得跟着他遭殃,借出去的钱也就全部打水漂了,所以就算是有钦差下来调查,所有的官员百姓也会给他做假证,给出的评价也都是统一的,那就是王亶望是个好官,是个清官,不但为官清廉而且勤政爱民。

但是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王亶望在江苏过了几年好日子后,终究还是出事了。这事不是出在江苏,而是出在甘肃,而且问题也不在王亶望身上,而是在王亶望的继任王廷赞身上。这王廷赞就是个二傻子,虽然他延续了王亶望的作风和行事方法,也在甘肃大赚特赚了一笔。但也不知道他是哪根筋抽风了,他竟然给乾隆送银子孝敬,而且这一送就是4万两白银。乾隆收到这笔银子的时候,脸都绿了,这甘肃不是穷吗?不是每年都需要朝廷救济才能度日子么?怎么你王廷赞一出手就是4万两白银,难不成以前年年叫穷都是假的?于是乾隆亲自监察,命令阿桂和李侍尧彻查此事,就这样拔出萝卜带出泥,查出巡抚以下以及各州县官员一百多人涉嫌贪污,共涉及贪污赃银一千多万两。

面对如此的贪污窝案,如果把这些贪官全部法办,那么甘肃整个政府系统就会瘫痪,所以最后乾隆也只处理了六十几名主要官员就草草了事,其他的也就既往不咎了。其中王亶望被判处死刑,勒尔谨让其自裁,王廷赞被判处绞刑,涉及冒赈资金在二万两以上的二十二人被处以死刑,其余免死发配充军。

这就是清朝著名的甘肃冒赈案,又称甘肃米案。贪污数量之巨,涉案官员之多,古今罕见,巨贪和珅在王亶望面前也只能望其项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058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