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民阅读大会·2023年度中国好书”盛典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极简中国服装史》获得2023年度中国好书。
“2023年度中国好书”奖杯及图书
值此机会,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天津出版大厦津读书苑举办“一眼千年——从‘汉服’中发现华夏文化之美暨‘2023年度中国好书’《极简中国服装史》”图书分享会。活动邀请服装史学教授、《极简中国服装史》作者华梅、天津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教授齐德金、天津工业大学服装与艺术学院服装专业副教授李凌三位嘉宾进行对谈分享。
三位嘉宾及两位出版社代表就“汉服”有哪些主要特点和历史演变进程、传统汉服造型风格及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有哪些、“汉服诗意”的表达、汉服如何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活动也展示了人民美术出版社在服装史类选题深挖方面的出版成果。
华梅教授在《极简中国服装史》在图书分享会上发言
华梅首先阐述了“汉服”的形象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服饰风貌。她提到今年央视总台龙年春晚,93岁的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常沙娜带来的创意节目《年锦》将东方美学风韵惊艳全场。汉代的古朴、唐代的飘逸、宋代的淡雅、明代的端庄……不同朝代的服饰、妆容之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极简中国服装史》以时间为序,纵不断线,横不缺项,提炼出了五千年来中国服装的发展历程。“汉服诗意”的表达,需基于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要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做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所谓“服装”或“服饰”,包含了四个方面:第一是衣服。而衣服中有主服,即人躯干上的包裹物。另外还有首服,裹在头部,如帽子、围巾等。同时还有足服,如鞋、袜子一类,也有人把手套算作手服。总之衣服是带有遮覆性的。第二则是佩饰。从头上的簪钗、小花,到耳环、项链,乃至胸花、腰带扣、戒指、手镯、脚链……佩饰主要是装饰或作标识用,不具备遮覆功能。第三是化妆。即以人体肌肤为底布,而又具有服装功能,如早期的文身、文面、穿鼻,及当代化妆等。第四是随件,包括手杖、佩剑等。这些随件可以没有,只不过有了随件,更能够彰显一个人的身份与地位。
《极简中国服装史》现场读者发言
单独论衣服,无论其造型、色彩、纹样如何带有时代特色,都不能构成服装史。所谓“服装”,除了衣服之外,还要有“着装”,即穿着方式。而穿着方式,则必然涉及性别、年龄、身份、场合,同时兼及国家、民族等特征。因而服装史,便有了文化的意义。
针对如何让“汉服”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齐德金教授更多地阐述了传统“汉服”造型风格及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李凌副教授强调服饰始终是时代的重要话题之一,它是穿在身上的文明,只有将“汉服”融入“国潮+文旅”中,将传统文化复原到现实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活动最后华梅教授就《极简中国服装史》的相关图书内容,回答了读者的提问。教富斌主任就《极简中国服装史》所具备的好书特质与现场读者阐述心得体会。他说一场直播对谈分享让我们对中华服饰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们也从“汉服”中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华夏文化之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0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