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电视机越来越难卖了。
根据洛图科技近日发布的数据,今年2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为177万台,同比下降26.6%,环比下降57.8%,创下连续13个月的新低。
尽管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但在众多电视机品牌中,小米还是以近40万台的出货量拔得2月份头筹。
海信和TCL以35到39万台之间的出货量紧随其后,排名第二和第三。
令人惊讶的是,四大国际品牌索尼、三星、夏普和飞利浦的出货总量竟然不到10万台,同比下降约40%。
曾经在中国市场上所向披靡的进口品牌,为何突然就不香了呢?
不思进取的“洋品牌”
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人买电视机首选“洋品牌”。
日本的索尼、夏普,韩国的三星,都被列在了年轻人结婚的采购清单上。
外国电视机外观时尚、色彩清晰,谁都想在自家客厅里放上一台。
相比之下,大家对国产电视机的期待则是“能看清画面、能收到信号就不错了”。
因此,这些进口品牌在中国市场如入无人之境,轻轻松松就赚得盆满钵满。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中国市场上本土电视机品牌所占份额已经超过90%。
这么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外国品牌又是如何失去这片战场的呢?
概括起来就是“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电视机多样化的需求,和外国品牌供给跟不上之间的矛盾”。
以前人们只需画面清晰,现在还要它音响效果好、功能多样化,除了当电视机看,还要能当游戏机玩。
但外国品牌并没有跟上如此的变化,他们仍然傲慢地认为中国市场和以前一样,对进口电视机趋之若鹜。
这些品牌不仅没有给中国消费者带来新的体验和价值,反而还在价格上搞小动作。
曾有媒体爆出,夏普在日本售价相当于五六万元人民币的65英寸液晶电视,在中国的价格却是近13万元。
可以说,这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卷得飞起的国产电视
在外国品牌不思进取时,国产电视机悄悄赶上了。
长虹、康佳、TCL、创维等一批彩电企业率先突围,凭借着出色的技术和服务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小米、华为等新玩家也纷纷入场,整个行业都卷了起来。
以前日韩的电视机卖得好,很大程度是因为显示效果好,这源于他们掌握核心技术——屏幕的设计与生产。
但中国企业不仅打破了技术垄断,还取得了领先优势。
目前TCL拥有全球唯一一条可以切割生产出一块完整大尺寸电视面板的生产线。
要知道,只有被这样完整切割出来的屏幕,才不会出现拼接缝隙漏光的情况。
正因为有了如此多的国产品牌你追我赶,消费者才有了丰富的选择空间。
如果你对品质有追求,想买高端系列,可以选择华为的智慧屏电视。
如果你平时看电视不多,只花不到三千元,也能买到一台55英寸的小米电视。
在加上国内双十一、618等电商狂欢节的助推,曾经风头无两的外国品牌就更加没落了。
可是你还看电视吗?
尽管电视机做得越来越好,但消费者却不买账了。
5年前,中国电视机销量为5000多万台,但到2023年,这一数据只有3700万台了。
今年两会上,TCL的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首度提出“开机率”这个概念。
如果人们不再想打开电视,那么他们也将不再需要购买电视。
李东生认为,目前中国高清显示产业技术和产品优势,并没有产生相应经济价值。
而如何重新吸引消费者坐回电视机前,恐怕是整个行业亟需思考的问题。
因此,他提出国家要在推出优质的电视内容产品上下功夫。
事实上,国家层面也一直在积极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今年还将出台《加快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
说实话,看到电视机企业提出电视内容改革的建议,多少是有点黑色幽默的。
多少人小时候会趁着父母出门,偷偷看电视,还要掐着时间给电视机吹风降温。
那时“看电视”是写完作业后最大的奖励,也是过年时全家人欢聚的时光。
但现在打开电视里全是广告和无聊的电视剧,换了几十个台,硬是找不到一个想看的。
无论是谁提出的建议,都希望电视机和它里面的内容,能够重新让家人们欢聚在客厅里。
写在最后:
电视机行业的发展历程反映的是我国制造业的崛起之路。从追赶到超越,从制造到创造,这股精气神是国家发展的底气。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0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