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会,其实是不太出现汇率这种问题的,古代社会很多是以货易货,或者采用贵金属交易,而贵金属的价值虽然各国有所不同,可这是贵金属价值的问题,和本国货币其实没有太大关系,毕竟本国货币依然要跟随金属货币里的金属价值波动,假如本国货币太劣质,那自然会采用其他国家得货币作为通用货币,比如两宋期间辽宋夏甚至西域日本都采用宋朝铜钱。
就算到了金本位时代,各国有了汇率关系,但实际上依然还是一样的,比如英国处在日不落帝国的时代,英镑和黄金绑定,其他货币和英镑绑定,就等于和黄金绑定,比如英镑和美元按照含金量绑定汇率,那比如日元不管是和英镑还是美元绑定汇率,都实际上就是和黄金绑定。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也是,西方各国和美元绑定,就是和黄金绑定,所以在当年的外汇市场波动其实是很小的。
但是等到了美国放弃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整个世界的外汇市场都不一样了,现在外汇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场,各国汇率也一直在变化。
那么,汇率到底由啥决定呢?有人说军事实力,那肯定不是,比如科威特货币汇率比美元还高,新加坡汇率币值比人民币还高,总不可能说科威特新加坡比中美军力还强吧。
那是财富?那也没办法解释科威特货币比美元高的说法
那购买力?问题各国的购买力和汇率完全不同,所以国际上还搞出购买力平价的比较。
那么是科技实力?也无法解释一些小国货币币值更高的说法。
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汇率的高低呢?
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资金,汇市上资金的多寡,多头空头的力量,往往就能决定汇率的高低,一群游资往往就可以控制一些小国甚至中等国家的汇率。
不过,资金决定的是短期汇率,长期还是要看第二点,基本商品的定价权。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汇率的关键在于国际贸易的交换,假如两国根本没有贸易往来,根本就不需要外汇,自然也不需要汇率。
而国际贸易中,汇率的关键在于哪里呢?一些人的看法是国际贸易的依赖性,比如说A国需要购入大量B国的商品,就需要大量B国的外汇,需求决定,则A国货币对B国货币自然就贬值。
这看上去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无法解释现实世界,中国供给大量美国需要的商品,可是人民币对美元没有大量升值。更不用说一些国家为了提高出口量,故意压低汇率。
实际上国际贸易顺差逆差只是汇率的一个因素,并不是决定汇率的关键。
有一个看法,就是美元在放弃金本位后为了确立美元的地位,和石油绑定,这个看法其实就揭示了决定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实汇率的关键就在于大宗商品或者更准确的说基础商品的定价权。
在网上有段时间很流行中国和国外的价格比较,比如汽油,米,牛肉的比较,而其中中外价格都差不多,所以热衷于此的人往往就认为,中国物价这么高,收入这么低,和发达国家差远了。
虽然这些人基本上都故意忽略了带有人力成本的商品价格,但是却有意无意的揭示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现在都说石油美元,但实际上美元不但掌握了石油的定价权,还掌握着其他大宗货物或者说原材料的定价权。
我们看看世界的主要原材料,石油煤木材粮食铁矿铜矿,其实大多数都集中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手里,虽然中俄等国虽然也有一些丰富的矿产,但是要么不占优势,比如俄罗斯有的石油天然气美国和其盟友也有。要么人均差距太大,比如中国农产品虽然世界第一,但是人均少,反而需要大量进口。美国农产品不但多还能大量出口,这就代表着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能掌握这些大宗货物的定价权。
而这也意味着他们能决定汇率。
怎么说呢?因为大多数国家实际上都做不到自给自足,都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尤其是粮食,毕竟没有汽油可能还行,但是没有粮食就完了。
那么大宗的定价权就决定了一切,举个例子,目前中美汇率是1:7。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和美国协商,把汇率改成1:3或者1:14呢。理论上可以做到,但实际上两国都不会同意。
比如说汇率变成1:3,那么意味着什么呢?就意味着我们的汽油价格粮食价格都一下变成美国的2倍,这中间有巨大的差价,这要么我们的粮食市场会被美国粮食倾销,要么我们大幅度提高关税,但是这必然会造成走私横行。而最终要么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涨价,要么我们货币再贬值,回到原来的价位。
而汇率变成1:14是一样的情况,就是反过来,美国会不同意了,因为他们的粮食市场会被倾销殆尽。
所以现在的汇率不是代表各国商品财富的多少,也不是代表各国生产力或者收入,而是代表着各国货币对基本原材料的定价。大幅度的变动必然会导致大幅度通胀或者变成倾销市场。
为什么美元是硬通货,因为美元可以买到大多数原材料,他就是硬通货,而其他货币只要能一样买到大多数原材料,一样也是硬通货,比如欧元一样也是硬通货,我们现在搞人民币商品期货,其实也是在争取定价权。
我们明白了这点,就应该了解到中外价格对比的荒谬性,各国的汇率都是由原材料价格决定的,不管在哪一个国家,基础原材料商品自然都应该差不多才对,像日本那种拉高基础食品原材料价格的国家是少数,大多数国家的原材料价格是差不多的,附加的就是税收多少,所以比较这种有什么意义呢?更应该比较的是附加了人力成本的商品才对。
虽然有很多因素,但是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都是有基础商品比如石油煤大米小麦这些基础商品价格加上人力成本决定的。
比如说飞机,他是由各种各样的零件组成,而各种零件都是由人对各种基本原材料加工而成,而最终组装也是需要人,所以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组合在一起,就决定了最终商品的价格。
所以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原材料价格,一旦原材料价格飞涨,则通胀是必然起来的。
这也是冷战时期,美国放弃了金本位之后,剧烈的通货膨胀情况下,苏联却无法大幅度提高卢布对美元汇率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两者并不能自由兑换,另一方面美元通过对石油农产品的定价权稳定了汇率,因为只要基础原材料价格稳定住,汇率就能稳住。
举个例子,原来美元和卢布是1:1,原材料的价格都是1,双方老百姓假设都是500美元和500卢布的收入,都只能买到相同500的原材料,人工也一样,享受一样的商品和服务。现在美元增发货币,增发到原来的十倍,但是美元掌握着原材料的定价权,原材料只是小幅上涨,只增长了0.5倍,那么卢布对美元的汇率就不可能大幅度上涨。
而增发的钱去哪了呢?有些是通过金融游戏消化掉了,其他的则是转为货币变成收入,虽然大头被资本拿走了,但是普通人明面上收入也增加了几倍。
那么很有趣的问题就来了,此时因为苏联没有增发货币,卢布依然保持坚挺,但是汇率还是1:1或者1:1.5,老百姓收入依然是500卢布,生活水平没有变化。
可是呢,美国这边老百姓通过十年左右剧烈的通胀,收入涨了三倍,变成1500美元,物价(不包括原材料价格)也涨了三倍甚至更多,只要是包含人工的商品物价都飞涨,但是美国人也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自觉减少原来用人工的服务和商品,虽然因为通胀的因素,大家都不再储蓄。但是明面上生活品质和以前差不多,而且表面上因为原材料没有大幅度上涨,明面上的收入可以买到更多的原材料了。
虽然实际上因为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涨价,加上人消费的原材料有限,除了资本家,平常人根本不可能买那么多原材料囤积起来。
为什么70年代之后美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为通胀尤其是劳动力成本通胀是有利于富裕阶级的,我们注意到大通胀之后,实际上生活水平是没有变化的,尤其只能在本地和本国消费的普通人,本来就没啥结余,自然和以前过着差不多的日子,但是相对富裕的阶层就不同了,他们有钱出国旅游的话,就能享受到劳动力溢价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比如同样的商品,因为外国劳动力价格低,在国外一样的商品和服务就比美国便宜得多,这就使得富人可以享受更多的便宜的服务。
而在资本层面,则动用的力量更大多了,借助溢出的货币,资本能在国外买到便宜得多的商品和服务。这还没有考虑到这种影响对于经济的刺激,外加人的感受也有所不同了,所以美国在80年代稳定了通胀之后,表现出一定的复苏迹象,而苏联也试图进行一定程度的通胀,最终却失败了。
这里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现象,美国自己拉高了劳动力成本,虽然大多数的劳动力成本都在内部消化,但也不可避免的导致了美国贸易逆差的大幅度上升,这也是拉高劳动力价格带来的弊端,当然凡事总有利弊,有些人认为是美国故意贸易逆差来推行美元的全球化,这纯粹就是无知,美国也不想贸易逆差,但是劳动力价格高,必然会出现贸易逆差,这也是获取他国商品利润的副产品罢了。#深度好文计划#
比如日美贸易,虽然日本一开始通过拉低自身劳动力价格大规模对美出口,比如著名的一美元衬衫。但是在金本位时期,这种出口还是被遏制的,小规模的,日美贸易实际上到60年代中期才出现日本顺差的局面,但是70年代后美国随着劳动力价格的快速上涨,出现了大规模的逆差。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其实日本是金本位制取消后的受益者之一。
日本和美国苏联这样的大国不同,它基本上没有原材料,大多数要依赖进口,自然掌握不了原材料的定价权,它长期依赖廉价的原材料和低廉的人力成本扩大出口获取财富。
虽然说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日本赚的盆满钵满,但实际上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要美国收缩市场,日本最多也就是保持原来的贸易量而无法扩大。
但是金本位取消改变了这一切,美元猛烈的通胀导致巨大的需求,但是美国内部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导致美制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而日本虽然劳动力价格也有所上涨,但远不及美国,外加大宗货物价格的上涨有限,有利于需要进口大量原材料的日本。
当时除了原油外,其他原材料的上涨都被遏制住了,这大大有利于日本进口原材料,而原油的上涨虽然确实打击了日本经济,尤其是石油危机那年日本的经济还倒退了,但是日本也通过出口耗油低的日本车赚了好处。
也就是从70年代开始,日本对美国的顺差大幅度提高,让其做了许多年的世界第二。
所以美国要求提高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本质上也就是希望快速提高包括日本各国的劳动力成本,而日本也出于自己的目的同意了日元升值。
其实日本经济在进入80年代已经出现了颓势,日元升值实际上给日本一个强心剂,快速的提高了自己的GDP,日本号称人均GDP超越美国,但实际上这是日元快速升值的后果,本质上当时日本人的购买力远远没有达到美国乃至欧洲的水平。
任何货币的大规模变动必然会导致经济的起伏,即便强如美国都要经历十多年的困境,日本又想要好处又不肯放弃任何东西,最终必然会导致长期经济的停滞。
而这次日元的大规模贬值一样是道坎,这种接近一倍的贬值必然会极大的影响经济,日本能不能跨过去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