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国国王嬴政统一了东方六国,建立起华夏历史上首个集权式的封建君主专制帝国,并以“大秦”作为国名。
鉴于此等功业之巨大,嬴政自誉为“始皇”,从而使我国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位举世瞩目的人物—“秦始皇”。
建构秦王朝之后,秦始皇颁布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使得中国在当时便已超越其他国家上千年,而今直至现在仍在从中受益无穷。
一,从分裂到统一
在其十三周岁之际,嬴政正式荣膺帝国大位,很快便在二十一岁之际展现出英明睿智的执政风范,亲自处理国事。
他在位期间非常看重诸如李斯与王翦等大臣的才能,先后顺利吞并了其他六个国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自此,持续长达五百余年的战乱终于画下了句号。
面对这个百废待兴的新局面,秦始皇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责任,他需要尽快地推动国家的繁荣昌盛。
长期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人们渴望重建自己的家园。
而当时的局势并不平静,各地仍存在许多反对秦国统治的势力,可谓内外交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嬴政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
在文字方面,小篆成为了官方标准字体,随后又出现了更为简洁的隶书。
在货币方面,“秦半两”铜币应运而生,“车同轨,书同文”政策则有力地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而从政治发展的角度来看,周天子所实行的封建制度,即对各地区土地进行分封,由诸侯王进行管理,这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嬴政深知历史教训,他不愿重蹈覆辙,再次走上周王朝衰落之路。
对于皇帝而言,分封领土似乎是轻而易举之事,只需挑选出一些有功之臣,再加上一些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亲属,让他们代为治理天下即可。
如此一来,皇帝无需付出任何努力,便可坐收每年的进贡。
而秦始皇并非贪图安逸享受之人,尽管他内心深处对此有所向往,但在当前情况下却无法实施,正如他曾向李斯询问,我已洞察到封建制度的弊端,且已无法继续沿用,必须寻求新的治国之道。
二,废分封,设郡县
众所周知,促使东周时期礼崩乐坏及诸侯争雄这两大纷乱现象产生的根本成因在于,诸侯国曾经在保护由西周过渡至东周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而深受周天子赞誉,大肆受其封赐恩典。
得益于此,诸侯国王族权势日益壮大,周天子却愈发难以驾驭整个天下。
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般,这一现象最终导致周天王逐渐沦落为表面上的“天下共主”,而实质性的控制力却逐步移交到各国诸侯手中。
每个诸侯国各自形成了独立的小朝廷,国内统治全然由诸侯王亲自抉择,各国竞相争夺领土资源,衍生出千百个聚合成数个实力强大诸侯国的过程。
此外,分封制并非仅限于周天子自上而下的实施,各诸侯国内部亦行之。由此引发诸侯国内权力较大的臣子逐渐凌驾于诸侯王之上,甚至可能篡位夺权,例如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事件便是例证。
同时,秦始皇自身亦曾经历过吕不韦试图谋朝篡位之事,深知这类分封制度的内在缺陷——即国家规模日益扩大时,分封制势必会导致君主权力遭到分割。
鉴于此,在秦军已成功征服六国后,秦始皇亟需寻求一种制度能弥补分封制无法实现中央集权之弱点,以供新创建的大一统王朝使用。
所有大臣与官吏皆须服从其领导,避免再次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那种诸侯割据、天子逐渐被架空的局面。
此时,廷尉李斯挺身而出,向秦始皇提出了他所设想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决定废止分封制,并任命李斯为丞相,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自此以后,秦国便展开了大规模的改革运动。
秦始皇陆续将全国划分为四十余个郡县,这些郡县并非授予地方行政长官的领地,而是归属于秦始皇本人所有。地方行政长官仅承担管理职责。
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郡县的行政长官并非由单人担任。
秦始皇为防止地方官员独断专行,故在每一个郡县设立至少三名行政长官,分别负责不同领域,使其相互牵制。
在郡县制之下,还设有乡、里等行政机构,是否觉得颇为熟悉?
确实,这正是现代省市县行政区划的原始形态,历经两千多年的演变,至今仍在沿用,为后人带来深远影响。
三.结语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演变进程中,这一制度可谓是举足轻重,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构筑了牢不可破的基石,不无论发生多大的动荡和战争,最终都能实现统一。
此种景象与西方漫长而残酷的中世纪战争相较,鲜明至极,秦始皇帝明智决断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纵观历史长河,秦始皇帝的英明决策无疑为中国的统一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直至如今,我们仍在享用着秦始皇帝统一中国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这无疑是他留给后代子孙最为珍贵的遗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9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