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昭寺之战标志着耗时8载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尾随不掉的藩镇割据;这个困扰着代宗、德宗与顺宗三代君王的问题,最终在唐宪宗李纯一朝得以解决。
平服藩镇与开创中兴的功绩使他名留青史,但后期宠信奸臣、信佛炼丹导致最终死于家奴之手,又令他抱憾终生;这毁誉交加的一生,背后到底隐藏着唐宪宗李纯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唐宪宗李纯,是唐顺宗李诵的长子,从小天资聪慧;六七岁的时候,祖父唐德宗李适将他抱在腿上,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幼年的李纯却说自己是第三个天子,德宗听后对他的才智感到惊讶,并且更加喜爱他。
六七岁时,德宗抱置膝上,问曰:“汝谁子,在吾怀?”对曰: “是第三天子。”德宗异而怜之。——《旧唐书·宪宗本纪》
公元805年,李诵继位,开始任用王叔文、刘禹锡等人进行改革,结果却因得罪宦官而惨遭终止,持续了100多天的改革最终失败,史称“永贞革新”。
其实李诵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做太子之时便体力衰弱,口不能言;于是宦官俱文珍等人拥立太子李纯登基,并胁迫李诵交出军政大权,改称“太上皇”;之后一批革新大臣迅速被贬。
公元806年正月,唐顺宗李诵驾崩,李纯也由此开启了他君临天下的时代。李纯登基后,很喜欢读贞观年间的实录,对太宗李世民更是崇拜至极,并立志不输先祖。
蜀地平叛
李纯登基伊始,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去世,还没等到朝廷任命,他的部将刘辟就迫不及待地夺取了藩镇的控制权。
起初李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便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认可了刘辟强夺节度使的做法,但他毫不收敛,愈发嚣张,还想扩大地盘,李纯也不再惯着他。
经过其父李诵先前的积累,朝廷已经拥有了讨伐藩镇的实力;李纯派大将入川,耗时9个多月,终于生擒了刘辟,至此蜀地之乱已平。此时的刘辟依旧毫无悔过之意,最终被押往长安灭族。
平定浙西
公元807年,元和二年,就在蜀地被平定后一年,各地藩镇看准时机,纷纷表示愿意臣服大唐,并遣使入朝觐见。
浙西节度使李琦表面归附,实际上却暗流涌动,鼓动士兵叛乱,并号召周边的藩镇共同抵御朝廷大军。
唐宪宗得知后,褫夺了他的官职并发兵平叛,最终唐军大获全胜,李琦被押往长安斩首示众;李纯也借此战立了威,表明自己容不下藩镇割据的立场。
成德归降
公元809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去世,王承宗主动接管了其父王士真藩镇内的大小事务。唐宪宗李纯虽然默许了王承宗的做法,但又怕他不受节制,便将他所管辖的地区分为德州与棣州,分而治之,另设节度使由朝廷派人接管;王承宗不服,遂后发起叛乱。
李纯立即派兵平叛,并令成德周围的节度使共同围攻王承宗,可惜这次唐军败了,李纯只好妥协,认可了王承宗继承成德的控制权。
等到淮西之乱平定后,王承宗便主动归降了,并且将两个儿子送往京师充当人质,以表诚意。
魏博归顺
公元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11岁的田怀谏接替了其父田季安节度使职位,因为田怀谏年幼,军政大小事务都掌握在了家仆蒋士则手中;蒋士则多次撤换将领导致士兵们心存不满,将士们希望拥护大将田兴为魏博节度使。
田兴便夺取了魏博的控制权,事后田兴主动向唐宪宗李纯请求重新归顺;李纯对他的做法大加赞赏,并封他为魏博节度使。
平定淮西,统一全国
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其子吴元济掌控了淮西军务,之后秘不发丧,不仅对朝廷派来的使者拒不接见,而且还时常挑衅朝廷大军,反心已露。
李纯也很想收复此地,于是派兵征讨。淮西一站打得尤为艰难,历时3年才将吴元济擒获。公元818年,淮西平定一年后,之前屡屡对抗朝廷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被部下刘悟杀死,并请求归降。
至此,唐宪宗终于平定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名义上的一统天下;李纯也成为了中唐时期少有的一位中兴明主。
唐宪宗李纯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削藩派宰相;裁撤冗官,善于纳谏,重视生产,最终一举奠定了“元和中兴”的盛世局面。
如果李纯的生命就停留在这一刻,那么他的一生将会很完美;但他后期却开始倦怠朝政,就如同他的先祖唐玄宗李隆基一样,毁誉交加。
自从平定淮西之后,李纯开始有所松懈,逐渐骄奢起来,并沉迷于修道炼丹,无法自拔;因长期服用丹药导致性情大变,最终被宦官陈弘志杀害,一代明君,就这样死于家奴之手,驾崩时年仅43岁。
如果唐宪宗李纯没有沉迷炼丹,或许能够彻底解决“藩镇割据”的棘手问题,从而扭转大唐衰败的气象。很遗憾,历史没有如果;从他之后,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演愈烈,尾随不掉,从此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9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