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5月2日电(记者夏亮)“明天理发店关店一天,带女儿去安吉中南百草园。”五一小长假,王晓珍只给自己放了一天假,用来陪女儿。
今年44岁的王晓珍,是一位聋哑人理发师,在杭州和同为聋哑人的丈夫经营着一家理发店。去年,她在法国梅斯举行的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美发组比赛中拿到了金牌,这让她在镇上声名鹊起。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又称特殊职业奥林匹克、国际残疾人展能节,是最高水平的世界性残疾人职业技能赛事,自1981年开始举办,四年一届。
“知名度高了之后,有一些顾客开车一小时来光顾我的小店。”虽然是聋哑人,但王晓珍会打字和识字,所以平日里和大家交流起来并无障碍。
聋哑人王晓珍在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领奖。新华社发
位于杭州市临平区天府家园沿街的理发店并不大,十余平方,放置了两张理发椅和一张洗发台后,一家人吃饭的小方桌已经被挤到了角落。走进小店,最显眼的是进门左手边的一面墙,上面挂满了王晓珍获得的各种荣誉,有参加比赛获得的,也有省市奖励的。
原来,在她拿到世界冠军前,她还多次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曾先后荣获“临平工匠”、浙江省技能能手、“全国技能能手”等称号。
“您好!我是聋人,您想要怎样的发型?请以笔代语或发型图片给我看,谢谢!”理发镜下沿贴着的一行小字格外引人注目,它提醒着每一位前来理发的顾客,这是一家“无声理发店”。
聋哑人王晓珍(左)跟她的丈夫董华良一起收拾理发工具。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在交流的过程中,王晓珍的人生画卷也徐徐在记者面前展开。出生于普通农家,天生失聪。从淳安县聋哑学校毕业后,长大成人的她,第一次萌生了想要自食其力养活自己的念头,“那年我17岁,想去理发店当学徒,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不想增加家里的负担。”
为了掌握理发这门手艺,王晓珍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也是在那时候,她立志一定要苦练技术,掌握理发这门手艺,更好地在社会立足。
2003年,她结识了同是聋哑人、前来学艺的小伙董华良,俩人喜结连理后,回到丈夫老家杭州临平区塘栖镇开了如今的这家理发店。
为了让女儿长大后以父母为荣,在杭州市残联和临平区残联的关心下,王晓珍开始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理发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年先后多次在省市乃至全国职业技能多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路走来,付出过汗水和泪水,努力终将有回报,困难是一时的,不放弃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日子会越来越好。”王晓珍写道。
去年,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在淳安启动,而她作为火炬手也参与了传递。“当时我爸爸、妈妈、姐姐和朋友们也来到现场观看火炬传递,为我加油,我感到很开心。这段特殊的经历,不仅展现了残疾人阳光的一面,而且让我面对今后的生活更加自信。”时至今日,字里行间里仍然能感受到王晓珍心里的那份骄傲。
如今,头顶世界冠军的光环,也让她的小店生意好了不少,但在她看来,“名声是一时的,热度过去之后生活会回归平静,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才是长远之计。”
闲暇时,夫妻俩经常去位于塘栖镇的国家盲人门球基地做公益。与其说是做公益,王晓珍更愿意称之为“举手之劳”,因为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一路走来很多人帮助过她,她也想把爱传递下去。
“希望有合适的机缘能够去特殊学校看看,看看自己的这门手艺能不能教给有需要的人。”谈及未来,王晓珍写道,“还是希望继续守好理发店,服务好每一位顾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9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