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20年—1627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生母选侍王氏(孝和皇后)。年号“天启”。
而天启十一两是明朝熹宗皇帝执政期间铸造的,为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补铸完“泰昌通宝”之后开铸。天启十一两与后世的咸丰大钱,极为相似。同样是大钱,也同样的落寞......
“天启通宝”初铸为小平钱,天启二年七月开铸当十大钱。
“天启通宝十一两”单是币背面的文字,就有很多种,有纪局名、地名的户、工、高、浙、福、云、密、镇、府、院、新;纪重的有一钱、一钱一分、一钱二分等。天启钱有折二钱,但铸得不多。当十钱种类却很多,大小、轻重不一。
因此有人认为明朝天启年间所铸的“天启通宝”,开启了我国古代钱币背面版式多样化的先河。
为什么开铸大钱呢?原因在于当时的小钱质量过差,导致钱币贬值严重,另外就是当时也存在和清代咸丰年间铸造咸丰大钱一样的背景——战争。
当时东北后金势力强悍,屡屡威胁明代东北边地;西北,西南又有农民军不断起事(主要以山东郓城徐鸿儒起义为代表);各地的兵变也不断发生;佃农抗租的斗争不断发生,数者相加,使得当时的明朝政府不堪重负。为了应对战争所需要的巨额军费,铸造大钱成为了使然项。
这里需要着重说明一点,天启十一两的铸造与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无必然联系。前者铸造于天启二年,停铸于天启五年;后者起义事件晚于天启七年。
明史《食货五》“天启元年,铸泰昌钱,兵部尚书王象乾请铸当十、当百、当千三等大钱,用龙文略做白金三品之制,于是两京皆铸大钱。后有言大钱之弊者,诏南京停铸大钱,收大钱发局改铸,当时开局遍天下,重课钱息。”
天启五年十月,因官私所铸大钱过多过劣,下令停铸,并由朝廷出白银,回收当十钱,大钱铸期不过三年。另有天启通宝50多个版别。
这里继续说一下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故事。朱由校在位初年,重用东林党人,一度出现“东林势盛,众正盈朝”的局面 。后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东林党人。
这个时候,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已经激化,山东郓城一带爆发了徐鸿儒起义,各地的兵变也不断发生,佃农抗租的斗争在天启以后更加激烈,成为明末农民起义的前奏 。外患则是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制定了“三方布置”策。而辽东巡抚王化贞则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最后熊廷弼被罢免并遇害,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 。天启六年(1626年)和天启七年(1627年),袁崇焕在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两次击退后金军,才使战局有所改观。
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因划船嬉戏,溺水获疾。后虽痊愈,仍沉缅于声色犬马之中,饮“仙方灵露饮”,以求长生。结果全身浮肿,卧床不起 。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崩于乾清宫,遗诏以皇五弟信王朱由检嗣皇帝位 。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天启大钱时期的铸造背景与后世咸丰年间大钱铸造背景极为相似,都是战争使然、都是君王无能、都是王朝落寞......
中国古钱币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和轨迹,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在书画、历史、美学等方面都有淋漓尽致的表现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多人热爱的原因。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89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