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一段题为“别拔管,我想活着”的视频,称“56岁肾衰竭病人被救护车拉回家,维持6个小时家属准备放弃,病人在纸上歪歪扭扭写了几个字‘别拔管,我想活着’,家属最后把呼吸机停了,十几分钟后人就没有了”。视频引起关注和争议后,原作者才承认视频为其杜撰,因标题与事实不符现已删除,并向家属诚恳道歉。
网传相关视频画面截图
为了追逐流量,一些短视频博主通过策划表演、恶意剪辑等手段,编造富有戏剧性冲突的故事,近年来已经屡见不鲜。这次“别拔管,我想活着”的视频,又增添了一个新案例。病人还能写字,家属就拔管,这么违背常情常理的事,本来可信度不高,要是在过去的图文时代,读者或许会有一些本能的怀疑,可在短视频时代,貌似真实的现场画面放出来,欺骗性更强,危害性当然也更大。
这类杜撰编造的视频,不仅冲击公序良俗,对于毫不知情的画面中的人,也是很现实的伤害。视他人隐私和生命尊严如无物,短视频作者仅仅删除内容道歉,恐怕远远不够。除了平台处罚涉事账号之外,是不是涉嫌违法,也值得警方调查和确认。让这些企图通过编故事获取流量和收益的人,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才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而类似的短视频乱象为何屡禁不止,也值得借此案例做进一步的反思。从过往类似案例来看,这些铤而走险的短视频博主,都有很直接的利益动机。因为流量能带来收益,而靠合法合规的手段获取流量并不容易,一些想走捷径的博主也就开始尝试冒险。要预防这样的流量冒险,当然需要平台做出更多努力,增强对平台生态的引导和管理,不能因为这些流量也能给平台增添活跃度,就采取默认纵容的态度,这是极不负责的。
此外,这次“别拔管”案例还值得特别留意的地方,是发布视频的账号。最初账号名称中提到一家提供非急救转运服务的企业。有网友就怀疑,视频是不是这家企业的策划。当然,该怀疑已被企业否认,企业回应称是有人冒充,言外之意,企业也是受害者。
不过近些年很多企业都热衷于搞所谓的“事件营销”。策划一些热门事件,把企业品牌软植入进去,借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如果“事件营销”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作为一种商业行为,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有企业抱着“黑红也是红”的心态,进行这种铤而走险的事件策划,并从中获取利益,显然就不在可容忍的范畴。所以,该企业和“别拔管”视频作者是什么关系,也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核实。
总之,只有精准锁定能从这些视频乱象中获益的群体,斩断乱象背后的利益链,才能最大可能地净化短视频平台的生态,避免劣币驱逐良币,避免对无辜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85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