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开明皇陵, 导致上千件文物损坏, 考古队员们的命运都发生转变

纪个人物2024-04-30 22:58:41  144

这是一段被封禁多年的考古悲剧!1956年,郭沫若执意打开了明皇陵,导致上千件文物遭受严重损坏,而且所有参加此次任务的考古队员们,无一例外命运都发生了致命的转变……

1955年10月,数名国家领导人一同来到十三陵郊游,当中就有著名文学巨匠郭沫若,以及著名历史学家同时也是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到达长陵之后,大家聊起了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的事。

郭沫若不仅是一位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历史学家,所以对于古墓是非常感兴趣的,于是他主张挖掘这个皇陵,但是我国当时并没有完备的挖掘技术和手段,更没有条件保护好出土文物,因此当时很多人反对挖掘皇陵。

他想要挖掘明皇陵,有个主要原因就是他认为《永乐大典》被明万历皇帝带进了自己的陵墓,也就是明皇陵之中。《永乐大典》是由明成祖朱棣命人编纂的,据说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若是能够打开皇陵,也必然会为我国明代历史研究提供相应帮助,最后国家批准了。虽在这段时间内,郭沫若曾坚持发掘长陵,但受到技术水平限制,我国考古专家们并未成功找到长陵墓道入口。

无奈之下,郭沫若等人便只能将发掘目标转移到定陵之上。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国考古事业也是刚起步,没有先进的仪器和如何保护出土文物的手段,这一场考古学家主动挖掘陵墓的事件,成了中国考古历史上的一场灾难。

当时很多人纷纷猜测:这一定是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考古发掘,肯定是由一只实力雄厚、训练有素专家的!当所有人眼巴巴等着他们拿出一两篇震惊全球的学术性报告时,郭沫若带着一批人“轻装上阵”开始了发掘工作。

郭沫若看着眼前气势恢宏的帝王陵墓,一行人一鼓作气,直接挖到了定陵门口,顿时门被打开。那个尘封了几百年神秘莫测的帝王陵墓,就像一个孤苦无依的小孩一般,暴露在大家的视野。

当考古人员从入口进入墓室,被室内的金碧辉煌完全震惊了,无数的字画以及丝绸服饰、瓷器珠宝几乎遍地都是,一时之间让很多人都沉醉其中,帝陵的奢华确实让他们颇为震惊。

明定陵一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虽然为史学界对研究明朝提供了实在的器物,但大量的文物在接触空气后立即被氧化、破坏,各种珍贵字画、丝织品顷刻之间灰飞烟灭,定陵发掘也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头号悲剧事件。

而万历皇帝巨大的金丝楠木棺,深埋地下三百多年依旧保存完好,据说出土时还能闻到淡淡的香味。而最终,被扔进峡谷,又被山下的村民拖回家中,打成了家具。万历皇帝和皇后的遗体已经腐烂,只剩下骨架。

虽然万历皇帝的尸身已经腐烂,但是装束还在,身上穿着龙袍,腰上系着玉带,头上带着乌纱翼善冠,还是那么威严,那么富贵。众人刚看得入神,那件龙袍却忽然像变魔术一样,灰飞烟灭了。

3000多件瑰宝损毁大半,后来人们再去看,除了感觉到是废墟外,没有什么惊叹了。所以到现在,人们除了对那些金银首饰饱饱眼福,除了知道明定陵每年带来不少的收入外,至今不知道明定陵的挖掘有什么实质意义。

万历皇帝陵墓中的这些珍贵的文物,中国再也找不回来了,这是永恒的损失。这也让国家文物局局长痛心疾首,为了保护其他的陵墓与文物,局长向国务院申请停止不正当的挖掘。知晓这件事情的总理立刻批准了这个建议。

毋庸讳言的是,挖掘明定陵是建国以来最为惨烈的考古悲剧,这个纯属人为的考古史上的重大失误让很多人心痛不已。更为奇葩的是,在这之后,郭沫若等人居然还再次申请发掘其他帝王陵。

定陵的考古挖掘工作一直是秘密状态下进行的,直到1958年9月6日,新华社才向世界公布了这一消息。而这一爆炸性新闻也震动了国际考古学界,许多人都在猜测里面究竟藏有什么惊天大秘密,但对我国来说这却是史上最大的考古悲剧。

纵观郭沫若的一生,世人对他评论至始至终都是毁誉各半。不可否认,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和功绩是非常大的,但他带领考古队挖掘定陵造成的文物损失,却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8495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