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命陈修和劝降堂弟陈毅: 省主席和兵团司令官帽没送出去, 却送出了一个兵大型工厂

半壶老酒半支烟2024-04-30 11:29:44  119

老蒋是运输大队长,这已经是被历史证明了的事实:他不但给我军输送了大量武器弹药,还通过各种方式,为我方输送了大量人才。

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很搞笑但也很贴切:他曾经认为胡宗南、刘峙都是无能之辈,接着又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抗美援朝和中印战争之后,他又觉得自己很行了。

那个段子是怎么说的,笔者好像不能全完引述,因为那里面有些词是不太好过审核的,所以咱们今天还是讲一讲老蒋一件不太为大家熟知的糗事:他居然派陈毅元帅的中将哥哥去劝降,结果劝降不成,又为我方输送了一个大型兵工厂和一大批军工专家。

提起陈毅元帅,大家熟知的是他的诗文侠义,《梅岭三章》更是大气磅礴,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陈毅元帅的堂兄陈修和、胞兄陈孟熙,在当时也是人中龙凤,陈毅元帅代理新四军军长期间,还把《梅岭三章》的第一章送给了大哥陈孟熙。

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尽人皆知,“陈家三兄弟”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咱们今天要讲的,就是昏了头的老蒋病急乱投医,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

陈毅元帅是1919赴法留学生,并没有上过黄埔军校,他的大哥陈孟熙和堂兄陈修和都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五期。

很多人都说黄埔五期不出名将,那显然是只统计了老蒋那边的,没统计我方将领,我们细看黄埔五期名单,就会发现那里面有许多名将:陶铸、张宗逊(上将)、宋时轮(上将)、许光达(大将)、廖运周、赵尚志,他们跟“陈大哥、“陈二哥””都是黄埔五期同学。

陈孟熙黄埔五期毕业后,又进入了陆军大学特别班,抗战爆发后,他以上校团长身份于1937年冬率部出川作战,却因为他是陈毅的大哥,而被老蒋剥夺军权保留军衔“安置”于安徽歙县。

陈孟熙当过川军二十六师政治部主任、一六四师参谋长、川西师管区少将副司令官等职,1949年12月,他在四川乐山率部起义。

陈毅元帅的长兄陈孟熙一直拜老蒋打压,堂哥陈修和的境遇要好很多,他在起义的时候,已经是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兵工署第九十兵工厂的中将厂长了——第九十兵工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也是后来解放军沈阳兵工总厂的前身,陈修和起义后,仍然担任厂长。

在担任第九十兵工厂中将厂长之前的1946年3月,陈修和在担任军政部兵工署驻昆明办事处处长期间,卢汉收到了老蒋的急电:请陈修和速到南京,有要事相商。

老蒋一向是情急抱佛脚,想用陈修和,却不知道陈修和在哪里——陈修和当时正在上海督察军工生产,根本就不在昆明。

老蒋不知彼不知己,连自己手下的技术将军在哪里都不知道,指挥起来岂能不每战必败?

接到卢汉转发来的急电,陈修和从上海连夜驱车赶到南京,见到了笑眯眯的老蒋,老蒋的第一句话就直奔主题:“我听说,那个闹翻了天的陈毅,就是你的弟弟?”

陈修和实话实说:“是,我堂弟,他的原名叫陈仲弘。”

老蒋继续微笑:“我还听说,你们的感情很好?”

陈修和依然实话实说:“报告校长,学生在抗战初期和他曾有通信。他是主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不过,以后就没有联系了。”

老蒋看出陈修和有点紧张,就笑得更加温和:“尊兄敬弟,孝悌之道,这很好嘛。你还可以和他多通信,可以告诉他,我蒋某人也是热爱咱们的国家的,对于国家有用的人才,历来是求贤若渴的。我很欣赏他,很佩服他的过人才干。你还可以给他写信谈谈,告诉他,我早打算让他做山东省主席,为他组织一个新兵团,由他兼任兵团司令,还可以兼任大战区副司令。”

虽然蒋介石的语气温和,陈修和却听得全身冒出冷汗:“对校长爱惜人才,我刻骨铭心。不过,以陈毅的为人,恐怕写信对他不起作用。我愿意亲自到临沂去找他,当面向他转达校长的安排,可能会起作用。”

老蒋也留了个心眼儿:你要是借着劝降的机会跑掉,我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于是老蒋想出了一个办法:让陈修和直飞北平去见郑介民,然后再由郑介民派特务“陪同”他去山东找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当时王和陈毅正在青岛会谈。

陈修和转来转去,拖延许久也没成行,老蒋无奈,只好把这个当时顶级的军工人才带着中将军衔去沈阳主持第九十兵工厂。

老蒋派陈修和去劝降二弟陈毅,陈修和虚以委蛇,当了兵工厂厂长之后,他却马上跟二弟恢复了联系,并做好了保全兵工厂起义的准备。

卫立煌、杜聿明在东北连吃败仗,老蒋想把兵工厂转运去台,陈修和不能硬扛,就给老蒋出了一个难题:迁移设备至少需要一年半时间,至少需要若干专列、若干大型货轮、若干大型运输机,还需要三万多人安置的费用。

收到陈修和的回复,老蒋鼻子都气歪了:用一年半的时间搬迁,等你开始搬迁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老蒋气急败坏地派“参谋总长”顾祝同亲自去东北督促搬迁,陈修和对他可就不太客气了:“图纸都被地下党偷光了;运输,既没有火车也没有飞机;毁坏,几万工人都造反了,仓库里就有他们制造的几万条枪,几万颗手雷,逼他们拿起枪自卫,只是一眨眼的事。”

熟悉那段历史和近现代兵工厂生产流程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那些制造枪炮的人使用枪炮,比身经百战的特种兵还数量,枪炮校验员随便拉出一个,都能以一敌十,那几万枪炮行家要想守住兵工厂,十万大军也未必能拿得下——兵工厂的弹药,可以说是无限的。

这样拖来拖去,一直拖到陈孟熙起义、陈修和把整个兵工厂交到解放军手里,老蒋才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多天真: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居然让陈毅的哥哥去劝降,这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7995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