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八路军山头多, 内部有矛盾意见不合, 毛主席派一人完美解决

纵观历史20212024-04-30 23:40:00  139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抗战期间,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多年存在多支部队并存,互不统属,没有明确主官的现象,导致内部矛盾较大,意见不合。

关键时刻,毛主席派来一人,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发展并壮大根据地,此人是谁呢?

平级领导,意见不合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是我党领导的华北抗战的四大根据地之一,为我国抗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初期,曾有一段“一山有二虎”的过程,相处地并不愉快。

1937年12月,日军进攻山东前,蒋介石任命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渠得知消息,放弃山东逃跑了。此后,山东城内除了侵占的日军,还有地主豪绅等势力的崛起,城内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

这时,毛主席先后派出115师的两大主力部队前去建设山东抗日根据地,再加上山东本地抗日的山东纵队,组成了八路军在山东当时主要的抗日武装力量。

遗憾的是,115师和山东纵队的领导团队不统一,谁都不服谁,很快就出了问题,抗日和发展根据地的任务进展缓慢。

在商量怎么样去统一抗日决策时,山东纵队的领导对115师的领导批评指责,后来在桃峪会议中,115师的领导人进行自我批评,山东纵队的领导仍旧不依不饶。

领导团队间的不和谐,显然是不利于建立抗日根据地,非常急需解决一元化领导的问题?可是该选谁去做这个一元化领导的领导人呢?

罗荣桓沉着冷静,识破敌军假消息

1942年1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始终没有形成统一指挥,作战时,山东纵队和115师会出现决策分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决定由115师统一指挥山东纵队,罗荣桓主持军事工作。

然而,这次只是形式上的统一。

罗荣桓能胜任吗?

1902年,罗荣桓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曾在私立青岛大学、武昌中山大学读书,后来入党参军后,进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罗荣桓是个有文化的军人,能文能武,在与敌人作战时能够冷静分析局面。

1942年10月,日军放出消息说“扫荡滨海两个月”,同时我军的特务机关也收到要扫荡滨海的消息,并且部署相关作战计划。

主持军事工作的罗荣桓认为扫荡滨海消息的真实性有待考查。

在会议中,罗荣桓拿出地图,反反复复地观察地形,结合收到的其他消息,语气沉稳地说:“我们现在最好先待在原地,不往沂蒙山区转移。”

接着,罗荣桓又指了指地图继续说:“你们看,认为日军如果真要攻击滨海,那么滨海的北面和南面应该要有动静,可是并没有。”

山东纵队的领导不听意见,急忙带着部队转移,结果遭遇敌人合围重创,虽然后面突出重围,但是损失惨重。

罗荣桓最后根据战况分析,灵活运用“翻边”战术,打开滨海南部。

罗荣桓的出色表现,赢得党中央的认可,毛主席任命他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由山东纵队和115师合并而来,自此,山东抗日根据地终于有实质上的一个领导中心。

山东军区由罗荣桓统一领导后,十分重视思想建设和精兵简政的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迅速,成为八路军抗日的一支强大力量。

毛主席曾说:“罗荣桓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领导干部”。毛主席慧眼如炬,在山东根据,罗荣桓证明了他的能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7822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