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价格厮杀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手段。最近几个月,汽车圈内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流量”,特别是在小米宣布进军造车行业后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那汹涌而来的关注热潮,让同行们眼红不已。于是,不少车企大佬亲自上阵,直播、互动,企图在舆论的海洋里捞取更多关注。但是在舆论的波涛之下,有暗流涌动,未必全是好事。
看看今年的几个例子:理想遭遇了MEGA车型的负面风波,当一个“奠”字P上理想MEGA的车身时,只要是MEGA的图片或者视频出来,评论区铁定沦陷,满屏都是“奠车”、“外棺材,里头豪,葬爱家族专属”这类的舆论。这一波操作,简直是给MEGA扣上了一顶超级负面的大帽子,想摘都摘不下来,车还没咋跑呢,名声先“跑偏”了。
然后是小米,雷军本身就是个行走的流量体,小米SU7一出,那简直就是汽车界的超新星。不管哪个汽车品牌直播,弹幕里总有人cue到SU7,好像哪儿哪儿都有它的影子。关于小米SU7的短视频,更是火得一塌糊涂,传播速度比村口大妈的八卦还快。
最后是智己汽车,智己汽车在发布会上想蹭小米SU7的流量,特意拿SU7对比。结果对比就算了,SU7的一个对比参数的标注错误这不是打别人脸吗?结果可想而知,智己汽车被全网的网友喷的体无完肤,被流量舆论反噬。
当“流量”成为新宠,一些手握舆论资源的车企,开始在社交网络上编织各式各样的热点与话题,试图用舆论的杠杆撬动市场。信息爆炸,真假难辨,消费者的判断力面临考验,购车理念也可能随之扭曲。舆论,这个无形之手,其力量之大,足以撼动人心,改变认知,甚至引领行业风向标。一旦汽车行业的竞争沦为纯粹的舆论战,国产汽车的前行之路将布满荆棘。若企业纷纷沉迷于营销炒作,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的根基就会动摇,产业发展恐成空中楼阁。
说到底,现在的汽车圈里,打舆论战快成了家常便饭,大家都想通过这招在市场里取得更多的关注度。但问题是,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搞不好还会拖了整个行业进步的后腿。企业和咱们消费者都得擦亮眼睛,别让这些花哨的宣传给带偏了。真心希望咱们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能聚焦到产品和技术创新上,实打实地成长,那才是硬道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77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