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抚远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下发通知,公布了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入选人员和资助人员名单。其中,抚远东龙鲟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龙鲟业)董事长李国志入选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
李国志的经历堪称传奇,从一名木匠一步步成长为建设局局长,又在50岁这一年毅然辞去公职,决心下鱼塘做起鲟鳇鱼养殖。
鲟鳇鱼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称,曾与恐龙共同生活于白垩纪时期。抚远市被誉为“中国鲟鳇鱼之乡”,位于中俄界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是中国淡水鱼产品的主要集散地。然而,守着宝贵资源,抚远人却没有因为鲟鳇鱼而富裕过,这正是李国志辞官的原因。
“虽然从一名工人干到建设局局长很不容易,但是经商搞养殖却能够完成自己人生目标,同时还能带动就业,对地方经济也有价值,这做起来就很有意义。”李国志说。
创业18年,如今李国志的公司已打造成集繁育养殖、公益放流、医药研究、食品加工、餐饮文旅于一体的超有机鲟鳇鱼全产业链,品牌产品“鲟鳇鱼子酱”年产量达50吨,鲟鳇鱼产品走上了国际餐桌。
李国志辞官养鲟鳇鱼。受访者提供
局长辞官下鱼塘搞养殖
抚远市地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全市水域面积辽阔,有大小河流56条,湖泡700多个,鱼类资源异常丰富,自然环境生长的淡水鱼种类和产量居全国之最,共有21科105种淡水鱼,被誉为“中国淡水鱼都”。
在这片自然的宝库中,鲟鳇鱼尤为引人注目。鲟鳇鱼是施氏鲟和达氏鳇的统称,它们起源于距今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原始鱼类,被称为“水中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学、生态、社会与经济价值。鲟鳇鱼身型庞大,以寿命长、身体大、食量多、力量强而著称。黑龙江抚远段是鲟鳇鱼生长繁育的天然水域之一,抚远也有着“中国鲟鳇鱼之乡”的美誉。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抚远告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粗放式的传统捕捞模式,由原来的“只捕不养”逐步转变为“涵养+捕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1998年,当地尝试开展鲟鳇鱼人工繁育孵化工作和人工增殖放流工作。然而在鲟鳇鱼商业化发展初期,抚远乃至黑龙江也没有一个响当当的本地企业。
生活在水富鱼丰的抚远,李国志自然对于鱼文化也有着特殊的情感。守着宝贵资源,抚远人此前却没有因为鲟鳇鱼而富裕过。2003年,随着人工培育鲟鳇鱼成为可能,作为抚远市前身的抚远县开始了增殖放流行动。此时李国志就有了投身鲟鳇鱼养殖事业的念头。
1956年出生的李国志,对于自己早年的从政经历,他形容是“阴差阳错”。青年时期,李国志曾在抚远县(2016年撤县设市)的别拉洪乡下乡插队在公社基建队当木匠。当时的李国志就爱好广泛、与人为善且爱看书学习。回城后,他继续读书深造。大学毕业后,李国志被分配到建筑系统工作,由于踏实肯干,又一步步成长为建设局局长。
“在小县城里,从一名普通工人干到建设局局长,很不容易。”李国志说,其实相对于机关工作,他对于企业管理却更有兴趣。即便从政,李国志也持续学习企业管理的专业知识。
2006年,李国志辞去了局长的公职,毅然决然地选择养殖鲟鳇鱼,这一年他50岁。辞官下海这一决定在周围人看来,无疑是十分难以理解的。“当时县里的领导很不理解我的决定,想让我再多干一届,但是那不是我的人生目标。”李国志说。
“搞养殖既能够完成我的人生目标,还能带动就业,对社会有价值,对地方经济也有价值。”李国志说。
东龙鲟鱼子酱获得国际好评。受访者提供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6年,辞职后的李国志第一件事就是再次回到课堂,进入高校的经济管理学院学习工商管理专业。
同时,李国志还承包了当地一家濒临倒闭的养殖场,创立了抚远东龙鲟业有限公司。几十年来积攒的好口碑此时更是派上了用场,听说李国志辞官养鱼,陆续有人慕名而来,寻求合作。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鲟鳇鱼从受精卵到种苗再到成鱼养殖是一个没有成功案例可以模仿的过程,李国志完全依靠自主创新研发鱼苗及养殖。“我是建筑专业出身,跨行跨专业,起步非常艰难。当时鲟鳇鱼商业养殖属于创新行业,我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几乎是从零开始探索鲟鳇鱼的习性、营养成分。”
鲟鳇鱼是冷水鱼,它们的生存条件可以用苛刻来形容,对水环境要求较高。李国志介绍,人工环境下鲟鳇鱼的生长水温要保持在20℃左右,冬天水温保持在2℃至4℃且水面不可结冰,同时还要保证以生态饲料进行天然牧养。有一年,由于水面结冰,鲟鳇鱼在冰下出现大面积缺氧,造成鱼“全军覆没”,损失惨重。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李国志研究过后,在抚远找到了水质稳定的区域重新开始饲养鲟鳇鱼。
创业初期,除了研究饲养技术、鱼的习性,李国志就是在不断地寻找更好的水源地。养殖鲟鳇鱼需要离水库近,具备引水回流条件,且在附近还需要有合适的地块,同时养殖鲟鳇鱼对面积、离水距离等都有着具体要求。
此后几年,正是鲟鳇鱼商业养殖产业发展起步时期,彼时抚远当地陆续涌现出40多家公司在市场上竞争,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只有东龙鲟业成功突围,此后公司从初创期进入成长期。
创业18年,如今的东龙鲟业已经是一家集繁育养殖、公益放流、医药研究、食品加工、餐饮文旅于一体的超有机鲟鳇鱼生产加工企业,有着500名员工,2022年还组建了大湾区市场团队。
东龙鲟业养殖的鲟鳇鱼可以在其不同成长阶段灵活销售。鲟鳇鱼全身都是宝,可以直接销售到各大鲟鱼繁育基地,一条50多斤的鲟鳇鱼通过繁育鱼苗的方式,可获得3万多元的收入,一条鱼可卖出100多条鲜鱼的价值。东龙鲟业还凭借其国际领先的加工技术,将雌鱼的鱼子精心加工成鲟鳇鱼子酱。这款鱼子酱颗粒饱满,晶莹剔透,不仅口感极佳,更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东龙鲟业的三大养殖基地鱼子酱年产量达50吨,2021年获得鱼子酱加工技艺非遗认证。
现在东龙鲟业的鱼产品已远销全国各地,并和伊朗等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鲟鳇鱼走上了国际餐桌。
在李国志看来,“任何事情从头开始做的,从艰难到成功是必经之路,更重要是看能不能熬过这个艰难时期。”
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
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入选人员和资助人员名单的通知》,公布了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入选人员和资助人员名单。
在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入选人员名单中,黑龙江省有15人入选,其中就包括李国志。4月12日,抚远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转发上述通知。
李国志介绍,公司是全产业链在运行,目前在旅游板块正在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打造鲟鳇鱼的繁育、养殖、加工纵向产业链的同时,也可以打造一些观光、旅游等横向产业链,只有这些链条相互拧到一起,才能织成经济发展的大网。
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李国志目前也在探索工厂旅游,它基于传统的生产场景、养殖公益、生产设施,再辅之以解说、导览、品鉴等服务,让游客获得有别于传统旅游的体验,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更重要的是进行科普。例如,在恐龙灭绝的时候,鲟鳇鱼是怎么生存下来的?由于过量捕捞等多方面因素造成鲟鳇鱼濒危,我们应当如何去保护它?如果开发利用人工养殖,可以为社会提供哪些产品?”李国志介绍。
小志愿者参与鲟鳇鱼增殖放流活动。受访者提供
开放技术、公益流放
不仅如此,李国志还进行保护增殖等鱼类资源保护工作。在育苗和养殖之外,在李国志的推动下,当地还成立了抚远市鲟鳇鱼保护协会,有组织地进行鱼类资源的保护工作。2022年6月14日,抚远鲟鳇鱼保护协会获批升级为黑龙江省鲟鳇鱼保护协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原因,黑龙江流域鲟鳇鱼资源急剧减少,鲟鳇鱼自然分布水域变得相当狭窄,鲟鳇鱼资源濒临枯竭。
李国志介绍,鲟鳇鱼成长周期特别长,性成熟晚,一般在十年以上才能达到产卵状态,因此其野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
每年抚远市鲟鳇鱼保护协会都会号召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家参与到鲟鳇鱼放生活动中。从2010年起,东龙鲟业几乎每年都坚持放生活动,且放生鱼苗数量逐年递增,当地还确定了每年的8月8日为抚远鲟鳇鱼放流节。2022年8月,鲟鳇鱼增殖放流活动在哈尔滨和抚远举行,东龙鲟业无偿提供约35万尾鲟鳇鱼苗送归黑龙江、松花江。
“通过放流放生活动,逐步增加黑龙江鲟鳇鱼野生种群数量,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又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李国志说。
从掌握孵化繁育养殖技术开始,东龙鲟业就积极免费向大众推广。作为一名商人,开放技术不是在为自己培养竞争对手么?
李国志表示,鲟鳇鱼产业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从业者需要用开放思维,与各方面力量共同谋求发展,如此才能形成产业。东龙鲟业不索要任何利益回报,对小到村民、渔民个体,大到世界五百强中国企业,没有任何保留开放技术。
“国内市场都存在着巨大空间,而未来中国的鲟鳇鱼产业一定要面对全世界的。”李国志说。
目前,李国志还在谋划新建数字化渔业项目,并帮助农民建起家庭渔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致富路。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75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