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闪耀时: 区区上尉军官, 为啥疯狗一般死咬着中将次长的公子?

度度狼观抗战2024-04-27 18:53:21  75

要说这俩年轻人,怎么看都完全属于两个世界: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父亲是国民政府军政部中将次长,哥哥是委员长侍从室第二处秘书,20岁冒头轻松迈进陆军大学的门槛,前途好大一片;另一个是普通农民的儿子,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黄埔军校,千辛万苦挤进了“体制内”,成为淞沪警备司令部的上尉侦查队长,一步步迈得小心翼翼,一双皮鞋穿三年都舍不得换!

没错,正是热播谍战剧《群星闪耀时》的两个年轻角色,男主角华桢和男配角魏岱擎,对手戏颇为精彩,而两个人的初次见面,还是在华次长的五十寿宴上。

当时被魏岱擎追捕的地下党员邓铭远,急中生智逃进华府,找到了自己曾经的学生华桢,并且委托这位华二公子,把一本藏有秘密的外文书,一定要按时送到上海某个地方。

侠肠义胆的华桢,毫不犹豫地承诺下来,自此卷入一场刀光剑影的谍战,而邓铭远交代完嘱托,跟着尾随进来的魏岱擎走出华府,坦然被捕。

在此之前,尽管魏岱擎是在执行任务,然而在国府大员的家门前,还是被警卫挡了驾,并且被迫交出佩枪才能入内,奇耻大辱啊!看惯了特务们横行霸道的观众,总算应该明白“嚣张也是要分地头的”

按理说,军政部次长和侍从室大秘,皆是那个年代“通天”的人物,随便哪一位动动手指头,都可以让淞沪警备司令部的一个尉级军官,降级撤职甚至粉身碎骨,毫无悬念。

那为什么小小的侦查队长魏岱擎,居然跟条疯狗一样,死咬着华桢不放,而且差一点就办成铁案,给华二公子戴上了“红帽子”呢?这里面其实大有讲究!

一、魏岱擎的身份其实并不简单

邓铭远受审时,曾经一语点破魏岱擎的黑历史:原名魏福来,曾就职于南昌行营调查科军事股,因1934年南昌机场失火大案,调查科遭到解散,魏福来也被降职他调上海,从少校股长撸到上尉侦查队长(不是侦察队,那是野战部队的术语)。

其实绝大部分观众,并不太了解这段历史,也没有理解编剧给出如此“人设”的良苦用心:“南昌行营调查科”为早期的情报单位之一,是与“党务调查处“(中统前身)、“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前身)并列的特工机构。

调查科偏重于军事情报和谍报行动,科长是一度颇为受宠的黄埔一期邓文仪。1934年7月,南昌机场发生大火,烧了好些仓库和飞机,那个委员长将案件的侦破工作,直接交给了邓文仪的调查科。

然而这场大火背后,牵涉到许多大人物的利益,邓文仪畏手畏脚迟迟不能破案,一直觊觎调查科人马和业务的中统方面,一边干扰办案一边大造舆论,指责邓文仪收了好处不敢深入调查。

那个委员长因此甚是狼狈,重新指派特务处戴笠接手案件,这段历史笔者之前曾有文章介绍,总之最后戴笠把案子破了,而且方方面面都能交代过去,很出了些风头。

光头委座既大喜又大怒,戴笠从此权势日增,而邓文仪因办事不利而失宠,更倒霉的是,一纸手令下来,整个南昌行营调查科1700多名内外勤,包括大批技术人员,通通合并到戴笠的特务处。

于是这位戴老板的手下,瞬间从几百人增加到上千人,终于可以跟中统平起平坐了,至于邓文仪的调查科自此不复存在。也就是说,魏岱擎作为原南昌行营调查科的骨干军官,一夜之间被特务处给“收编”了。

没有靠山没有背景的魏少校,在重新安排工作期间,被降为淞沪警备司令部上尉侦查队长,饭碗算是保住了,但是面子丢大了前程渺茫了,这正是魏岱擎心中凄苦所在,出现点心理变态也算正常。

但是要注意,魏岱擎从此便是“特务处”的成员,而类似于各地警备司令部稽查处、侦辑队这样的单位,都被特务处所把控着,专司谍报和情报工作,直接对戴笠的南京总部负责,隶属关系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所以魏队长衔级虽不高,但是警备司令部的司令和参谋长等等,还真不能像对普通部下那般,很是有些忌惮,看过《暗算》第一部的对此当有所了解。朝深里说,哪怕魏队长捅了篓子,警备司令部也无权单方面撤换他,必须经过南京同意。

现在清楚了吧?魏岱擎这个上尉队长,可不是简单的连级军官,而是军统前身的特务分子,实际权力还是蛮大的,难怪剧中的警备司令部佟参谋长,也不好过多干涉魏队长的活动,实在是身份比较特殊。

二、魏岱擎有着小人物对“官二代”的仇视

华二公子到上海来玩,住着最好的酒店,吃着最贵的饭店,连喝杯咖啡的账单,都让警察所的陈浩队长差点闪了腰,没办法,作为民国几乎顶级的“官二代”,人家从小就是锦衣玉食不差钱。

而出身普通百姓的魏岱擎,三年换双皮鞋乐得嘴歪眼斜,还把旧皮鞋当宝贝一样送给部下,明显是穷惯了。年迈的父母从乡下来看儿子,魏岱擎竟然不敢公开相认,只怕自己的出身和过往,突然暴露在人前,哎,很现实的刻画。

金钱和地位的差距只是一方面,华桢行为举止间透出的那种优越感,足以让魏岱擎气到发狂。剧中华桢隐藏身份当起小警察时,无论是面对队长、所长、分局头头还是警备司令部的军官,所表现出来的不屑一顾,还真不是装出来的。

世家子弟骨子里居高临下的气场,也是魏岱擎之辈最受不了的:我是特务,我是掌握“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生杀大权的军官,既然这个官二代从一开始就有嫌疑,那我一定要把他踩在脚下,以降服我的心魔。

当然了,亦有小人物拿下特权阶级的满足感,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坐实华桢头上那顶“红帽子”!------ 这便是魏岱擎心中真实的念头。

在白色恐怖的年代,普通的治安或者刑事罪名,根本不能把华桢这样家世的公子哥怎么样,前门抓后门就得放,唯一的办法就是扣上“红帽子”或者“通共”,在这个罪名之下,轻易无人敢于说项。

即便是陈布雷(侍二处处长)或者傅作义这样的大员,当他们的女儿被查实是地下党时,也只有光头委座的特批,特务们才肯罢手,从而免去牢狱之灾。是故在整倒华桢的许多种办法中,魏岱擎无疑选择了最狠最有效的一种。

如果不是那场大火案,魏岱擎本是有机会调入“军政部陆军署”任职的,成立于1928年的军政部,掌管全国军队的编制人事装备粮饷,权力大得邪乎,在1944年之前,部长职务一直被黄埔系二号人物何应钦所占据,重要性可见一斑。

要是能入职军政部,对魏岱擎来说简直是光宗耀祖,结果这个机会错过了,其中有没有华次长的因素不清楚,总而言之,魏岱擎对军政部的头头们恨之入骨,对华二公子更是“恨屋及乌”,必欲除之而后快!

三、魏岱擎是个有政治野心的“新青年”

某种意义上,魏岱擎的目标不仅仅在华桢身上,而是针对整个华家,华二公子不过是个突破口罢了。一旦华桢的罪名坐实,在当年的政治气候下,华次长和华大公子,也会因此失去信任和权势,这才是魏岱擎真正的目的!

既然是要整垮华家,朝中没有强援怎么行?魏岱擎冒着夜雨等候,终于攀上了“监察院郭秘书长”这个高枝,其实在五院体系中,监察院真不算是个威权部门,反正就是代表那个意思,魏队长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华家政敌的力挺!

显然这位郭秘书长也看准了魏队长的命门,秘密承诺,只要魏岱擎能够拿下华桢,进而整垮华氏一门,便可以将魏岱擎调往南京高就,以满足其向上爬的野心:几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魏岱擎终于彻底疯狂了!

为了凑够证据,魏队长不惜造假,以构陷根本不是地下党的华桢;为了打赢官司,魏队长甚至申请特别权限,对侍从室二处的华大秘实施24小时监控,以防止华梁搜集反向证据,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一般说来,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无论谁胜谁败,冲在前面的小人物,永远都是炮灰或者替罪羊的角色,因为所谓的政客们,今天可以你死我活,明天就能握手言和,无非是利益的分配以及再分配罢了。

可惜我们的魏队长,已经被仇恨和野心迷住了双眼,根本看不清自己的身份和位置,一门心思要将华桢拿下,以求晋身之阶梯,是个可恨‘、可悲又可怜的角色,该说不说,演员王茂蕾对这个角色的拿捏把握,还是非常到位的。

凑证据的时候,魏岱擎不辞劳苦,坐着轮船从上海到广州,几天一个往返,可谓是舟车不停;然而华梁为了能把证人及时弄到法庭,却直接动用了军用飞机,几小时就达成目的,当场让魏岱擎目瞪口呆。

那一刻,阶级和权力的巨大差距,魏岱擎似乎有点懂了,可又懂得并不深刻。而如果不能深刻地理解这个差距,一个没有相当背景没有真正靠山的小人物,顾头不顾尾地继续向上爬,即便在今天,也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再如果不能及时收手,魏岱擎的下场一定很惨,此事无解。

华家当庭胜诉,牛皮哄哄从警备司令部离开时,华二公子揍了魏岱擎一记老拳,后者鼻青脸肿也只能忍着,而华大公子的“临别赠言”更是画龙点睛:你野心很大,可你的本钱太小!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6660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