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一参加过清军、北洋军、国军、八路军, 解放后授衔的人

诺言的卿史录2024-04-28 17:52:23  66

1964年,河北张家口的一个小院子里,一位穿着旧呢子军服的老人家正微微弯腰,站在台阶喂鸡。

他就是251医院的名誉副院长,86岁的老军医蒋维平

蒋维平

在经由护士提醒,看到访客慢慢走近时,他直起腰来,带着笑容,中气十足地说:“欢迎你们!”

遇到客人到访,老人总是十分热情,招呼大家一起进屋。聊天时,客人谈到谢觉哉对他的评价——“花果山中一老猴”。

他听了,高兴地说:“孙悟空的灵丹妙药是蟠桃,我的却是人间的长生不老药。”

说着,老人的眼睛看向旁边摆在桌子上的东西。听到老人的回答,访客无法不为这位“军中奇迹”而敬服。

蒋维平老人创造了哪些军中奇迹?他的“人间不老药”究竟是什么?

从军生涯,极为悠久

蒋维平老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中身份最特殊的一个人,他的从军经历恐怕比任何一位战友都要丰富,就连开国元帅们也是比不上的。

1878年,蒋维平出生在河北房山县,从小生活困苦,受到过无数次压迫,也亲眼见到过底层百姓的生活惨状。

作为胸怀大志的少年人,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拯救现在的落后腐朽的中国。

念书?学医?从政?都不是,他的答案是,参军入伍,为国家征战,为人民厮杀。

1897年,他加入李鸿章领导的清军部队,带着豪情壮志和远大理想,一路从勤务兵做起,经历15年的漫长历练,从初出茅庐的新兵变成了一位成熟的军人。

1908年,他就已经成为勤务员飞班长,大大小小也算个军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部队的看法,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清王朝已经腐败到了极点,除非将其推翻,否则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拯救今日之中国。清王朝的政府军,也只不过是一群被民众群起而攻之的集体罢了。

他灰心丧气,于1912年改变阵营,加入了北洋军中,在袁世凯的麾下做事。

北洋政府的性质只是军阀政府,完全没有脱离封建社会压迫和剥削的本质。蒋维平身处其中,和自甘堕落的其他军官格格不入。

他常常见到底层战士被欺辱,想去帮忙又心有余而力不足。呼来喝去,耀武扬威,狐假虎威,这样的现象在北洋军中十分常见。

有一次,骑兵一旅一团的团长正打算欺负无辜女孩,正好被蒋维平撞见。他怒火中烧,冲上前去,狠狠教训了这个可恶的团长,把可怜的小姑娘救了下来。

行侠仗义的个性,行走江湖时不失为一种美德,但是在北洋军这样关系网错综复杂的集体中,只会成为被别人拿捏的把柄。

随便一个团长,看起来平平无奇,实际上背后可能会有蒋维平一个毫无背景的人得罪不起的关系。

那位被他收拾的副团长,就是一块铁板,他踢了上去,无奈被开除军籍。

此后,蒋维平兜兜转转,还没完全放弃从军的事业。可残酷的现实让他明白,只要还在军阀队伍当中,他就有无数见不惯的事情,也总会无数次路见不平,被人排挤。

于是1929年,他索性彻底离开部队,回到老家,安安心心当一个农民。他的棱角被复杂的社会环境磨平,他的个性也不得不为别人的特权而让步。

此时的蒋维平,对中国现状非常失望。

除了种地生存之外,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学医。

乱世之中,天灾人祸频频发生,伤痛和贫穷始终困扰着贫苦百姓。

有的可怜人生了病,没有条件求医问诊,连基本的药物都无力购买,只能硬生生拖着,煎熬着。有时候,一点小小的头疼感冒,也可能要了一个人的性命。

每每发生这类事情,蒋维平总是痛心不已。他以一己之力,在石楼村办了红十字会,面向大众问诊治病。

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民来看病时,他总会安慰“放宽心,别为钱的事情发愁”。收医药费时,他也总是少收或者不收。至于个人问诊费用,他通常不会额外收取。

不过要是碰上富绅地主,蒋维平就变了个样子。他不假辞色,不卑不亢,总会多收一部分医药费,权当“劫富济贫”。

当地老百姓心中的救世主非他莫属,人人提起他都是喜笑颜开,将他奉为神明一般。

蒋维平做事,只求对得起自己的初心和良心。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他都会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

1935年,在去一所中学的教会参加活动时,蒋维平遇到了一个对他而言十分特殊的人,并就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医术高超,开荒英模

1935年,他偶然间认识了一个名叫李向前的年轻人。通过深入交谈,他才知道,这李向前原来是北平地下党员,是无产阶级战士。

两个人都是革命的信仰者,彼此有很多共同话题,常常通宵达旦地畅谈革命形势,一点儿也不觉得厌倦。

从李向前口中,蒋维平认识了一个真实的共产党。这是一个真正为劳动人民谋求利益的政党,他从前最痛恨的那些现象,在共产党中都不会存在。

两年之后,日本侵略者对我国展开全面进攻,敌人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也践踏每一个中国人民的自尊。

见到同胞受苦受难,见到祖国河山破碎,蒋维平肝肠寸断。

所以他要加入八路军,要和广大共产党员一同拯救中国,拯救天下河山。

1938年3月,他历经艰辛,成功参军。两个月之后,他经人介绍,通过考验,成功入党。这一年,蒋维平已经60岁了。

后来他回忆这段岁月时,感慨的说:“我们年轻的时候,连幸福这两个字都不敢想。”

征战沙场,生死一线,考虑生存才是重大问题,至于幸福,他们很难去想,也无法期待。

当时的中国军人,谁也不知道他们坚持抵抗到底有没有意义,谁也无法猜测中国到底能不能战胜侵略者。他们只是凭着一股毅力,在苦苦支撑自己坚持战斗。

蒋维平的年纪,在军中算是最大的那一波,自然不能和年轻战士一起冲上前线。他发挥所长,留在后方担任军医,穷尽毕生所学,救死扶伤。

后来,谢觉哉还为蒋维平创作了一首诗,赞扬他不怕吃苦,艰苦奋斗,人老志不老的高尚精神。

兵农礼乐般般会,手脚心神件件优,九州踏遍归玄圃,花果山中一老猴。

1942年,359旅去南泥湾开荒,蒋维平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和大部队一起去农场工作。什么活儿最苦最累,他就把什么活儿扛在肩上。

想到他已经64岁,年轻的战士们都会下意识的照顾他。但这样的行为在他看来,是对自己的轻视,他也不需要这样的特殊关怀。

他和年轻人一样,总是跑在最前面,带领农场全场职工交出了4800多石粮食,被评为劳动模范,名副其实。

1947年,他又回到医务工作岗位,还向组织上提出:“我要深入山区。”

一个快70岁的老人,工作起来比年轻人更加拼命,精力也更加充沛。

各种罕见的疑难杂症,在他的手下迎刃而解。他精心调配的碘化亚铁和陈皮糖浆,对于治疗结核病有奇效。

他自创的治疗手法,能够攻克骨科类病症难题。他尽心尽力的诊疗,真正为广大官兵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

建国之后,蒋维平仍然不改英雄本色。社会主义国家提倡的是无神论,但蒋维平的存在,又如同一个神医。

一晃就到了1955年,中央军委决定对全军将领进行授衔,给予每个人应得的肯定和赞扬。

蒋维平没有想到,这样的好事竟然还能轮得到他。

苦心叮嘱,终生无悔

按照出身来看,蒋维平进过清军,进过北洋军,还和国民党有过交集,实在算不上根正苗红。就算他革命经验丰富,那也不能代表新民主主义革命资历深厚。

从年龄来看,1955年,蒋维平已经77岁,比著名的大龄代表朱德朱老总年长好几岁。

这位毋庸置疑的老兵,这一次仍然还是得到了他应有的荣誉,被授予中校军衔

他是解放军将领当中年龄最大的那一个,放眼全军也是特例。

1956年,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蒋维平作为解放军251医院副院长,也在受邀之列。

会议休息间隙,毛主席一眼就看到了台下的蒋维平,便立即起身朝着蒋维平招手:“蒋老英雄,快过来!”

“听说你前阵子搞中药实验累倒了?现在身体好点没啊?”

蒋维平笑着回答:“谢谢主席关心,好多了!”

毛主席瞬间装了一个严肃的表情说道:

“谢谢我没用,您要好好休息,健康的活着,要是因为工作而生病了,那我就要批评您老了!”

主席的这句话,蒋维平记在心里一辈子,在单位里经常聊起这段和毛主席的往事!

英雄迟暮,虽然因为年龄原因无法再为国家做太多贡献了,但一想到毛主席的关心,他都十分高兴!

1964年,《人民军医》的记者特意来到老人家的住所,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更进一步了解了他的精神面貌。

蒋维平的小院子充满了农家的气息,里面有他亲手喂肥的鸡,还有他亲自种下的各种蔬菜瓜果。他总是闲不下来,退休之后一边关心医院的大事小事,一边操心院子里的动植物。

从前回到老家,他边种地边行医,现在几十年过去,日子越来越太平,生活越来越好,他也重操旧业,自得其乐。

年轻的访客们看到老人家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也发自内心的为他感到高兴。

他们谈到幸福二字的真谛,蒋维平说:

“现在的年轻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成天把个人幸福挂在嘴边。除了这些还得考虑到国家的幸福,考虑到全体人民共同的幸福,还有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幸福。”

这番话并不是他在强行上升价值,而是他心中的所思所想。这一生,他都在践行自己的信念。

“您能跟我们谈谈革命接班人的问题吗?”客人又诚恳的提问。

“说到革命接班人,你们的担子可不轻。你们青年医务工作者,最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这句话是蒋维平一辈子的经验总结。

当大家谈到谢觉哉先生送他的诗,尤其是里面那一句“九州踏遍归玄圃,花果山中一老猴”时,他开怀大笑,毫不掩饰自己的愉悦。

花果山中的猴子吃了天上的蟠桃,飘飘欲仙。而他作为终生奉献革命的医务工作者,吃的却是人间的不老灵药。

至于灵药是什么,老先生望向旁边的桌子,上面是与毛主席和共产党有关的报刊书籍,这是他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他说:“吃了长生不老药,我能越活越年轻。不瞒你们说,我还打算为党工作到100岁,甚至争取更多一些。”

只可惜,蒋维平老先生美好的愿景没有变成现实。

就在1964年,原本还精神抖擞的他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于张家口251医院。

结语

北京军区和张家口地区为蒋维平同志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受过他治疗的广大患者自发赶来,冒雨参加,送别医者最后一程。

在他光辉的一生中,党的主张始终是明确的指南针,指引着他奔向光明、灿烂的方向。

参考资料:

1、中国军网:《蒋维平:解放军中年龄最大的授衔者》

2、《老英雄蒋维平传略》 《北京党史研究》1992.03期

3、北京党史:《老年们的任务就是健康地活着——记毛主席与蒋维平同志的一次谈话》

3、党史博采:《投党报国终有时——记60岁参军入党的八路军老英雄蒋维平》

4、《访医务战线上的老英雄蒋维平》 《中国军医》1964.02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6497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