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位重度手机爱好者、或者是喜欢折腾小众数码产品的发烧友,那么大概率就会知道,在如今的这个智能手机市场里,除了耳熟能详的几家“头部厂商”之外,其实还有很多规模相对较小的厂牌存在。
请注意,我们说的并不是某些靠贴牌,卖品牌授权维生的“变相山寨机”,而是那些真正有在用心做产品,但本身规模较小、或是本就主打小众用户群体的手机厂商。
这些小众品牌有的专注于户外三防手机,推出的产品集防冻、防摔、防水,夜视、红外测温、激光测距为一体,再加上七八千、甚至几万毫安时的电池,轻轻松松可以做到续航一个月。再加上诸如强光手电、超大音量喇叭、海事卫星电话,甚至是漂浮装置(扔进水里不会沉底、会浮起来)等种种“很厉害的”配置,完全堪称是出门在外的探险利器,就算说它们能直接拿来当砸人,估计也不会有人感到怀疑。
当然,也有一些小众品牌专注于隐私保护。其所推出的智能手机产品会使用非安卓的Linux系统,并自带存储芯片全盘加密、网络流量加密,和端对端加密通话以及邮件服务,再加上物理摄像头断电设计,甚至有些机型还会在自带的数据线里都加入“防火墙”,号称是可以屏蔽掉潜在的黑客攻击。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众厂商将手机的“环保、可修复性”作为重点,他们会在硬件设计阶段就少用胶水和焊接,多使用螺丝和卡扣进行固定,并用尽量模块化的组件设计。这样一来,用户在手机坏掉之后可以轻松地自行购买相应模块、进行维修更换,从而直接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换机”的花费。
当然,考虑到上述“模块”往往并非标准接口,所以厂商实际上也不会吃亏,算是一种“我给你环保,你给我掏钱”的双赢。
不过说了这么多,如果大家真的有按照我们的这些描述去寻觅相应的小众产品,并打算“尝个鲜”的话,那么你大概率会发现,它们的硬件配置普遍会比想象中要低得多。而且更进一步来说,它们往往会在相应的价位段显得“毫无性价比”可言。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很显然,各种充满想象力、“花里胡哨”的小众功能设计对于硬件成本的“挤占”,首先就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拿部分三防手机上使用的耐超低温电池、红外测温装置来说,它们的成本可是一点都不低。更不要说海事卫星电话这种一个功能可能成本就直接大几千的模块了。加上了它之后如果还想控制最后的售价,那么在SoC、影像、屏幕等方面的配置略微缩减,自然也就是很正常的结果。
除此之外,可能有些朋友会有所耳闻(或者有所察觉)的一件事,是如今的手机行业普遍存在“抢产能”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最新款SoC、最先进的CMOS来说,头部厂商往往要么是直接砸钱“定制研发”,要么就是用销量保证来换取“首发权”。
在这样的前提下,既不那么富裕,又本就只能混迹小众市场、注定不可能有多大销量的这些品牌,别说拿到与头部厂商同期、同价格的旗舰SoC份额,很多时候他们其实都只能选择过时、且产(ku)量(cun)充足的中端方案。于是乎,在“性价比”上看似缺乏竞争力也就并不奇怪了。
说了这么多,对于这些小众手机厂商来说,客观上的“低性价比”其实很多时候也未必真就是个问题。
一方面,正如我们前面讲到的那样,绝大多数“正常”的小众厂商,它们产品的卖点本就不是传统的性能、跑分、拍照这些方面。说白了,它们的消费群体多半已经有了另外的“主力机”,在购买时本就不会在意这些产品的“性价比”。比起更好的SoC、更强的摄像头,这部分消费者或许反而宁愿为更大容量的电池、亮度更高的手电筒,或者仅仅是更奇葩的外观设计去付费。
另一方面,站在这些小众厂商的角度而言,使用“不那么新”的硬件方案,实际上也就意味着他们不需要承担很多技术研发、试错的潜在成本。比如相关移动平台的系统稳定性、应用兼容性,实际上都已经得到了验证,驱动也会是历经迭代的成熟版本。
如此一来,对于相关企业来说,就相当于减少了许多研发成本,可以变相提高产品的利润率。而对于最终的消费者来说,比起小众厂商的旗舰机型,这种采用成熟方案的产品往往也会被认为更加可靠、实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得上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一种产品思路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62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