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绝高的天赋加持,靠着勤劳和钻研,平凡人也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呈现出令人满意的成绩。
来自重庆公交集团西部公交的张磊,在身处公交大家庭这样一个非常和谐的环境,在领导的鼓励和同事的包容下,得以迅速的成长,不但在单位领导的鼓励下,拿到了本科文凭,还获评重庆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这些年他出施救指南、写操作建议等,为同事们有序地进行车辆救援和维修,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2021年,张磊工作室发明的ATS恒温控制测试系统还拿到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专利证书。
“一个人就像一颗星星,只有努力地去发光,才能在夜空中看到它的光芒。”张磊分享自己钻研的这股子劲,希望更多的朋友在遇到困难时,能找到答案。
修理工参加技能大赛
要求把整车拆散后重装
张磊说,2003年,自己当年高中毕业后,成为公交公司的一名修理工。
学习修理,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辛苦的活儿,钻车子肚皮,高温天修发动机,衣服从上到下都没有一点儿干净的地方。
但吃了别人不能吃的苦,就一定可以学到更多的技术。
2008年,张磊顺利从技校毕业,在技校学习了系统的修车理论和知识。
经过10多年的摸爬滚打,张磊的技术开始日渐成熟。2017年,他通过内部严格考核后,参加了重庆公交汽车维修技能大赛。
这场由重庆市国资委举办的技能大赛,在整个行业都具有权威性。张磊说,他去的目的最初只是学习。
比赛要求修理工把所有的零件全部拆下来,然后检查以后再把零件装回去,最后确认这个部件要能正常使用。
也就是这一次比赛,让张磊意识到:我能行。在现场,他流利地拆件又流利地把零件装回去,并一战成名,夺得了这一次比赛的冠军。
同年,张磊获评重庆五一劳动奖章。
在术业有专攻的修理厂,随着新能源电动车的问世,修车的技术也亟待突破。
创新的关键,在“新”。
张磊说,以前公交车坏在路上,总是要派拖车去现场拖。后来,公司投入了一批机动性更强的小型救援车。
记者在西部公交保修厂的张磊技师工作室看到,由该工作室编写的施救指南中,详细地讲述了现场施救应该注意的细节,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进行诊断,通过规范性的操作,解决了不同修理工对问题判断不统一的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大提高了公交车的施救效率。记者在现场看到,快速救援的修理工每两个人一组,接到电话,迅速赶赴一线。
根据问题找原因
他们还给驾驶员出了一本驾驶手册
在日常的营救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隐藏的问题,修理工胡师傅告诉记者,他们接诊最多的就是车辆顿挫感强的情况,司机开起车来,乘客感觉车子一耸一耸的。
究其原因,可能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发动机扭矩不足,二是离合器分离点不正确,三是电动机充放电异常,逐一排查,最终解决问题。
张磊告诉记者,在修车过程中,他们还发现,因驾驶习惯的不同,车辆也会形成不同的故障。
以新能源电动车为例,驾驶途中,可以利用车辆滑行的惯性提速或降速,这样车辆既不会出现突然提速的耸动,也不会出现突然降速的顿挫感。
“以我们保修厂为例,要修1300多辆公交车,占西部公交半数的车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数量为600辆,要提高车辆的上路效率,每个环节都缺一不可。”张磊说。
事实上,每一个驾驶的动作,都关系到车辆的正常运行,为此,他和修理工师傅们又为驾驶员编撰了一本驾驶小建议,小到抬脚,大到转向,都希望大家按照规程操作。
创造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为企业节省修车费用
在保修厂,摆在大家眼前最大的难题是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的截然不同,新能源汽车多了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要想学修这样的车光靠过硬的传统车修理技术远不能达到要求。
保修厂每年派人到不同的厂家学习新能源汽车的修理,回到企业后,通过每周二的工作室进行培训,把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术一点一点地教给大家。
修车中,张磊工作室的成员们发现,公交车的智能散热系统(简称ATS)核心部件电子控制单元(简称ECU),如果坏了,维修和更换之间的成本悬殊2500元,他们用实力解决了整体更换的问题。
“以前因无法断定修复件是否已完好而不得不一遍一遍的反复安装、拆卸、试用,甚至车辆刚运行时显示完好,但很快又无法正常运行,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而采用更换新件方便省事,但维修成本居高不下。”张磊说。
如何能更快更准地判断修复件完好成为了最大难题,经过近半年的不懈努力,ATS恒温控制器测试系统终于取得了成功,解决了无法精确设定传感器温度的痛点,也解决了外部热源温度过高易损坏传感器的问题。测试系统的成功确保了维修质量,更大幅度降本增效。按该部件全年累计5%的故障率测算,每年节约维修成本约15万元,随着使用周期及车辆数增加,节约的成本也将呈递增趋势。
自学拿下本科文凭
最困难时写下一页“我一定可以”鼓励自己
文化水平的短缺,一直是张磊心中的遗憾。
公交集团一直以来都鼓励广大职工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文凭,2014年,张磊先后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取得大连理工大学的专科文凭,并在之后,通过自考,取得了本科文凭。
作为一个丢掉课本10多年的人,重拾课本,那些生硬的理论对于他来说,理解起来都非常困难,而如果考不过,就拿不到文凭。
张磊说,坐在书桌面前,一遍一遍想起当年自己学修车的情形,又一遍一遍鼓励自己,遇到实在不懂的理论,通过老师讲课和自己在网上查询的方式,硬是硬生生地把一本书吃透了,最终拿到了文凭。
他说,当时还在一张白纸上写下整整一页“我一定可以”的话,并把它放在醒目的位置拿来鼓励自己,如今回头看来,那些年努力的结果,终究成就了和刚参加工作时判若两人的自己,“因为努力的结果,实在是太美好了。”张磊说。
记者手记:
每一个岗位都是磨炼自己的最好机会
如今,张磊是西部公交保修厂车间主任,在此之前,他还曾担任过西部公交外河坪保修厂的分工会主席。
从修理工到兼任工会主席到管理岗位,对于这个平时不善言辞的男子而言,挑战很大。
“怎么和同事之间交流,就是摆在我面前的最大难题。”张磊说,以前说工作,该怎么说,就怎么说。但工会工作要和员工交心,如何能把话说到员工的心坎上,才是张磊研究的问题。
几年的时间下来,他说话的方式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也在此过程中拉近了和同事们的距离。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55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