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施洋]
本周对于全世界安全形势产生最大影响的话题,毫无疑问就是美国正式通过包括对乌援助在内的950亿美元的法案。作为这场战争中乌克兰维系战斗的关键外援,这笔军援的成色无疑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与此同时,距离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就职不到一个月,美国能在西太平洋纠集什么样的兵力来“维稳”,竟然也成了不大不小的问题。
4月20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11比112票通过《2024年乌克兰安全补充拨款法案》。视频截图
“大举援乌”的划算生意
美国总统拜登4月24日正式签署了一项总额达950亿美元的对外援助拨款法案,尽管法案涉及乌克兰、以色列、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包含海外援助、扶持造船业、谴责哈马斯、制裁伊朗、威胁关闭Tiktok等一大筐内容,光是目录部分罗列项目,就用掉了从字母A到T的20个。但无论是从法案涉及金额规模还是其主要意图看,预计要投入乌克兰近610亿美元援助,显然是理论上的头号受益者。
美国的大规模援乌自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伊始就迅速展开,当年3月和5月,美国国会分别投票通过了价值136亿美元和400亿美元的援助,加上2022年底通过的联邦预算法案中附带的援助金额,根据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数据,自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美国一共向乌克兰提供了743亿美元,其中军事援助为463亿美元。
从这个角度看,约610亿美元援助已经和此前两年美国的援乌经费总额接近,看起来对于乌克兰继续进行战争自然是“重大利好”。也无怪乎泽连斯基在得知法案通过的消息后,热情洋溢地问候了从拜登到美国国会两院的议长等整条决策链。
不过,虽然从2022年2月到现在仅仅过去两年,这笔军援的含金量显然也已大不如前。
首当其冲的,便是美国近年来持续的通货膨胀、导致美元购买力的实际受损。前几天,连“美国之音”这样的媒体都在报道中承认“在过去两年,美国的物价涨幅高得惊人。2022年全年CPI涨幅高达7%以上,2023年再上涨3.4%,今年前3月的涨幅也在3%以上。三年(截至今年3月)加总物价上涨达13%以上。”另一些统计口径中,眼下美元的购买力已经只相当于2022年的不到86%。按照这个逻辑,这笔608亿美元援助的购买力,大约只相当于2022年的522亿美元,比同一年美国援乌的536亿还略少,利好程度是不是“重大”,自然也得打一个问号。
无论如何,通胀带来的美元购买力受挫都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变量。
至于这笔608亿美元的资金要如何援助,公布的法案内容中只是相对大概地按照基本用途和对应的军兵种进行分类。同一般的军费开支一样,援助分成了人员费、行动和维持费、装备采购费等几大块。当然,这三部分的组成并非和通常国家的军费一样是基本三等分,因为人员费的大头是以由征召和训练乌军的乌克兰国防部负责,行动和维持费和武器采购费则占据更大的比例。再加上俄乌战场上毫无疑问以陆战为主要作战形式,陆军的经费在其中又占据了绝对多数,远高于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所获得经费的总和。至于这些钱具体要花在哪些装备和行动上,这份法案中就没有细说了。
只不过仗打到这个节骨眼上,大多数人都很明白美国对乌援助的本质。乌克兰媒体《基辅独立报》在报道中的归纳就很能说明问题。报道称,在全部608.4亿美元的对乌援助中,有134亿美元是用于补充美国自己的库存,110亿用于支持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盟友,138亿用于采购给乌克兰的美制防御系统,另有138亿给乌克兰采购“先进武器”——不用说,乌克兰肯定会获得一定规模的美制武器和弹药,毕竟预算中仅陆军导弹采购费用就有27.42亿美元,弹药采购费又有56.12亿美元,但拨款本身的流向则无疑是“脱乌向美”,大概率还是通往美国生产或美国军火承包商的口袋。
援乌资金实质上有一大部分用于投资美国本土的武器弹药生产能力
对于乌克兰而言,钱到哪里去本质上并不重要,面对眼下俄军在战场上几个方向占据装备优势的进攻,以及在诸如哈尔科夫方向上可能的威胁,乌克兰能够做的主要就是动员更多更年轻或更年长的士兵加入乌军,并保障他们的给养需求,尽可能在绵延的战线上填满各类作战部队,同时掌握足够数量的预备队用于应付主要作战方向的部队伤亡消耗,以及改善防御作战态势的反冲击行动。
至于战争需要的武器装备和弹药领域,当下的乌克兰基本已经没有了完全依靠本国的成规模军工体系。上至主战坦克、火炮、战机、防空导弹这样的重型装备,下到FPV、防弹衣、机枪等步兵作战所需的装备,还有防御作战中至关重要的大口径炮弹和各类精确制导弹药,要么完全依靠外部进口,要么以来料加工的方式引进各种关键设备自行组装,无论哪一种都高度依赖西方提供的援助资金和产品来源。
但无论引进哪一种,目前这个“相当于2022年”的军援规模,都很难让乌克兰军队获得比2022-23年时更理想的武器装备。毕竟当年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在援乌上,一方面多少有点政治正确下“倾囊相助”的理想主义;另一方面,当时无论是美国还是北约国家都有相当数量的库存旧装备与武器弹药,不仅能够满足乌军大规模高烈度机械化防御作战的消耗需求(几个前华约国家的苏制装备由于和乌军装备同源甚至比北约装备更容易掌握和使用),还因为这些武器生产年代久远、折旧颇多,在折算成援助金额时还显得颇为划算。而哪怕是冷战时期生产、早已过期的“哈姆”反辐射导弹,或者十几年前就已经停产的ATACMS战术导弹,只要战术使用得当,依然能够给当时的俄军造成相当的威胁。
但在战争经历了你来我往几个阶段的高强度行动后,老旧武器弹药的库存目前几乎消耗殆尽,新的武器和弹药要么生产速度远远赶不上战场的消耗所需,要么干脆是过于金贵,北约国家自己没装备多少,援助给乌克兰军队的数量更加有限。而这些新装备在计算援助金额时,因为新近生产或者技术水平较高,价格自然就显得更加昂贵。在军援金额相似的情况下,更高的单价意味着更少的数量;而在大多数时候,2024年生产的炮弹和1986年产的并无区别,2010年以后列装的“豹2”坦克、也并不比冷战时期的T-64BM能多吃几架FPV的攻击。
单价更昂贵的北约武器,并不一定会因为其价格而发挥出比其他武器成比例倍数的战斗力。
更重要的是,眼下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已经错过了理论上的“最佳时刻”。在俄乌战争刚刚开打,俄军还乐观地打算在半年内结束战争的2022年,俄乌双方在战争上都处在“拼库存”的阶段——俄军从包括远东在内的各大军区抽调能够立即投入战斗的部队和装备,乌克兰则在掏空本国的武器仓库和美国的“标枪”和“毒刺”导弹库存之后武装了数十万动员部队和不少外籍雇佣军投入战场。
这一时期,如果西方真的能够全力支持乌克兰,立时增加对乌军援的规模和强度,以较快速度实施动员并组建出足够数量的机动预备队,在俄罗斯完成国内军工体系的转轨、理顺国内外装备物资供应链之前,将“库存俄军”消耗到不足以支撑俄乌战场全线战局的程度,同时连续不断地向俄军发动大规模的反击,那么俄军遇到的情况,可能会比2022年10月俄军同时在伊久姆和赫尔松撤军之后面临的战局更严峻。
但到了如今的俄乌战场,无论是战线上的俄军部队,还是俄罗斯国内的军工系统,都已经完成了向战时状态的全面转轨。如今俄军已经不大需要将某个战役集团当做“消防队”在战线的不同区域来回调遣,战场上各类装备在总体上也逐渐建立了对乌军的数量优势,类似T-55/T-62等更加古老的坦克上战场的规模似乎也没有明显扩大。
尽管俄罗斯的整个国内经济和军工体系的运行,高度依赖于那些继续和俄罗斯保持正常贸易关系的国家的物资,但这种依赖已经比起过往更加巩固;俄军依然时不时会被乌克兰的一些武器甚至友军的误击“重创”,这类战果多数时候更多的是宣传战上的意义,对于扭转战场态势也很难有显著的作用。在这时候再进行规模尴尬的军援,自然依旧有助于乌军继续战争,但对于扭转战局乃至减缓俄军进展的价值都已经大幅缩水。
俄罗斯军工系统基本完成了向“战时状态”的转轨
不过即使如此,来自美国的援助依然会在养肥一大群西方承包商的同时,让俄乌战争的进程变得更加漫长,让俄罗斯付出更高的代价。而对于无法阻止俄军、或者付出更大的乌军伤亡这件事,至少美国的政客们基本无感——在他们眼里,只要军援乌克兰能够继续消耗俄罗斯的国力和军力,且付出的代价只有乌克兰人的生命,那么即使花的钱多一些,战局打的难看一点,这依然是对美国而言“花的最值得的”一笔钱。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5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