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的小麦玉米市场,经过持续的“砸盘”,目前持粮主体已经没有什么心态可言,整个市场被悲观情绪弥漫, 众所周知“谷贱伤农”,官方肯定不会只是这么看着,从昨日开始,中储粮和各地的储备库开始陆续行动起来,先是山东地储以1.2元/斤开收玉米,紧跟着东北新一轮的收购开启,而小麦市场也开始出现新的变现,政策投放减少,采购增多,马上就要迎来五一假期了,官方的亲自下场抬价,对小麦玉米价格的触底反弹起多大作用?
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基层的地趴粮、潮粮陆续见底,基层的市场供应压力大幅减弱,但对于中间环节的贸易商来说,现阶段却是有点“骑虎难下”,手中粮源收购价较高,目前认赔出货的概率不大,其次就是受到中储粮增储的托底影响,价格短时间内是有最低保障的,这就形成了目前粮商/烘干塔的观望挺价心态较为浓厚,但小编必须要说,随着春耕的开启,五月份政策是否会继续托底还是一个未知数,再加上目前粮源南方倒掉,东北粮出路不显,而华北粮甚至开始倒流东北,当地的企业也开始一步步的试探持粮主体的心态,再结合目前企业的库存情况,当地玉米价格继续上涨的动力明显不足,在政策托底期间价格震荡弱势运行或将是主流,而一旦政策这一利好因素消失,那么东北地区的粮源大概率会出现新的变化!
与东北地区完全不同的华北及山东地区,无论是基层农户还是贸易商心态都可谓是脆弱不堪,再加上即将到来的腾库转战小麦,市场上流通粮源持续高位,虽说最近两天到货呈现下降趋势,但相对而言依旧能满足企业的日常生产所需,虽说官方开始下场托底,但想短期内快速把玉米价格拉起来难度还是不小的,特别是一些存在质量问题的粮源,会成为企业压制玉米价格的重要原因!不过目前华北及山东地区的粮价基本到了跌无可跌的地区,再加上市场余粮急速消耗,只要挺过集中腾库期,后期价格还是有不小的上涨空间!
至于被再次提起的进口玉米问题,可关注但没必要担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进口玉米的投放方式,官方既然出手抬价,那么对进口玉米的投放就会更加谨慎,甚至有可能会把原定重启的定向水稻再次延期,而五六月份的节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导玉米价格触底反弹, 虽说注定涨幅不大,但在官方亲自下场的前提下,把粮价恢复到合理的位置还是没啥困哪的,毕竟谷贱伤农啊,如果种植面积出现问题,那绝不是官方想看到的!
小结:短期内市场供强需弱的局面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而东北地区目前依旧受到政策红利的影响,但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弱,短期内东北玉米价格可能维持在当前水平,需密切关注后期粮库收购情况及下游采购意向,华北及山东地区想出圈依旧要等待时机,上蹿下跳的局面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就目前的局势来看,玉米价格“上有顶,下有底”的局面大概率会持续一段时间。对于玉米后市,既不能有过高的期待值,又不能过于悲观,机会还是有的,预计在未来的6-9月份,玉米市场将出现一个相对空窗期,虽然大涨的可能性不高,但价格相比现阶段有可能上涨一两百元。因此,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机会。
今天小麦市场下跌的企业基本消失,本周中储粮的投放减弱,采购增多,但成交量不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目前中储粮的采购价格还是偏低的,大家虽说对小麦价格看空,但敢赌的并不多,其次就是中储粮拍卖成交有所上升,成交价基本保持在1.3元/斤以上,甚至一些超期小麦的投放价格就在1.25元/斤,如果再加上出库费、升贴水等,到场价比目前市场长要高出1毛左右!在考虑到今年小麦的托市价格,今年的开秤价在1.25-1.3元/斤是大概率的事,所以即使现在的小麦市场悲观情绪弥漫,但价格触底反弹是必然会出现的事,特别是随着陈麦见底,新麦大面积入市还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真的没必要过分悲观啊!
而本轮大降价也不是没有好处,一是直接暴露了目前市场的余粮情况,同时也明晰了制粉企业的库存情况和收购策略!二是进一步降低了反弹期持粮主体出现集中出货的可能性,价格有快速大涨的基础。而制粉企业如此降价其本身的库存却不足,看起来是个谬论,但却是事实!
小结:留到现在的持粮主体,小编建议大家彻底放弃认赔出库的想法,近期企业补充了部分库存,但距离新麦大面积入市还需要1-2个月,时间上有利于持粮主体,而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就是引爆小麦价格逆风翻盘的“导火索”,经过本轮疯狂的下跌之后,麦价反弹的高位小编认为依旧有望达到1.45-1.5元/斤,不过小编建议,本轮价格反弹开始之后,要学会分批错峰出库,既能避免降价所带来的风险,又能有效减轻库存和资金的压力。至于五月之后的价格走向,就需要重点关注今年新麦的产情。其次就是关注政策的投放成交情况,毕竟它们是现阶段最直观的“风向标”。
备注:对于当前玉米和小麦市场的行情分析,观点仅为个人见解,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决策的依据。欢迎持有不同观点的朋友留言交流,共同探讨市场走势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50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