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山河春满,改革春风吹拂着中华大地。改革像一根强心剂,引动中国经济步入正轨,一切都在向好发展。
彼时春暖花开,正值湖南省委书记熊思泉来京向上级汇报工作,特地来看望王震。王震热情接待这位来自家乡的书记。
两人一通寒暄之后,王震突然将熊思泉拉到毛主席像前与他合影,语重心长嘱托道:“形势虽好,但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
一切向好,王震为什么要嘱托熊思泉“保持警惕”?又是保持什么“警惕”?王震为什么要拉熊思泉到毛主席像前合影呢?
这还得从王震对毛主席深深的敬仰说起……
一生中最高兴的事情
一方木桌,一盏茶茗,淡淡的茶香萦绕在王震与采访者之间。
面对采访,王震时而沉思,时而大笑,但当被问起“能想起做过最高兴的事”时,王震却神情肃穆,眼睛里好似有泪光在闪烁。
他毫不迟疑地直言:“我这一生中啊,要说起做过最高兴的事,那毫无疑问就是当年护送毛主席到长沙了!那还是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王震见到毛主席第一面,就为这位伟人的风采深深折服。
王震与毛主席缘分不浅,王震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小村庄,与毛主席是同乡。
王震家庭条件差,供不起他读书,王震不得不因为家贫而辍学。在王震只有十几岁时,养活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他身上,他便只身前往长沙打工。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长沙,农民和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我党在嘉兴红船上诞生了。
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国内混战,我党一向积极联络工人。王震到达长沙后,机缘巧合成为了一名铁路工人。
在长沙,王震接触到了正确的思想,开始自觉的向我党光辉的指导思想靠拢,积极参与工人运动,为广大受苦受难的民众争取权利。
1925年的一日,已经成为长沙铁路纠察队小队长的王震被上级叫到一边。
“队长,是有什么任务交给我吗?我一定全力以赴!”王震坚定的看着面前的队长。
队长欣赏的看着眼前为我党的事业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的年轻人,说道:“确实是有这么个事……”
原来我党有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要从这里安全抵达长沙的韭菜园子,需要几个放心的工人护送这位人物平安抵达韭菜园。
王震彼时虽还未入党,但考虑到他对我党积极追随,所以将这份任务交到他手中。
第二日一早,王震见到了这位叫“毛润之”的伟人。原来这便是毛主席,当时还被称作“毛委员”。
与王震想象中严肃、不爱说话的中年男子不同,这位大人物风度翩翩,英俊健谈,还操着一口亲切的湖南话,谈起中国革命更是引人入胜,王震心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毛主席与王震同是湖南人,对于家乡的农民和工人运动有很多共同感受。
毛主席十分欣赏王震踏实肯干的精神,对于他一路从贫苦农民家庭的儿子成长为我党在长沙铁路方面的小队长的经历,十分肯定。
“哎?你小小年纪,倒是对中国革命认识很深喽!”毛主席亲切和蔼地与王震交谈。
王震很紧张的在原地站定,坚定地回答:“报告委员,我在铁路站工作,看了太多工人们受苦受难的景象,这让我很痛心!”
毛主席很喜欢这个淳朴却对社会认识深刻的年轻人,两人沿途交流。
但路途太短,手摇车上的交流,不久便结束了。毛主席下车时拍了拍王震的肩说了一些鼓劲的话。
王震站在原地目送毛主席离开,敬仰之情便从那里扎下了根,他相信他们以后还会再见的。从此之后,他工作更加努力,积极向我党靠拢,两年后就加入了我党。
加入我党后,王震忠心耿耿、能力突出,五年后,再次获得了与毛主席相见的机会。
忠诚的拥戴者
五年后,彼时毛主席打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旗号,在广大的农村建立革命武装割据地,得到了无数工人与农民的响应。
当时那把“星星之火”终于还是烧成了一把大火。1930年,王震经过他所在兵团政委介绍,再次与彼时担任红一军总政委的毛主席相逢。
没想到,毛主席见到王震后便说:“你不是当时送我去韭菜园的……”
王震激动的说道:“是我!总政委好!那天见了您,我的干劲更足了!”
毛主席大笑,问他愿不愿意加入正规红军。
王震毫不犹豫的同意了。随着两人进一步接触,王震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这位伟大的人物,他对于中国革命的见解是多么深啊!他对于革命理想一定能实现的信念,是多么坚定呀!
毛主席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王震高度赞同,他愿意为光明的中国未来赴汤蹈火!这份高度拥戴之情,也为日后埋下伏笔。
建国后,王震紧紧跟随我党的步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王震时任铁道兵司令,接受指示,前往东北看望并安置即将退伍的士兵们。
从北京坐着车来到东北三省,一路上土地的颜色从黄色变为黑色,王震想起小时候父亲种地时说的:“这土地的颜色啊,越深的,肥力越高!中国哪土地最肥沃了?那还得是东北!”下了车,王震迫不及待的伸手握了一手黑土,那土壤好像是活的,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王震当即高兴的说:“这退伍士兵的安置问题呢,我觉得试试垦荒非常可行!这片土地,就让它这么荒着太浪费了!祖国人民也需要充足的粮食储备,才不至于闹饥荒!”
说归说,王震还是扎扎实实的考察了北大荒的土地状况和耕地情况。
在当地人的建议下,王震的考察路线遍布整个东北三省,他尤其着重考察了三江平原。看到肥沃的土地因为缺少开发,常年处于荒废状态,王震很是痛心。
向中央请示后,他立刻组织了动员大会,会上他激情的说:“这片土地,未来能不能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就看咱们的勤劳努力了!”这话一下子点燃了退伍士兵们的垦荒热情。
这之后,王震积极推进北大荒的垦荒事业,安置了无数退伍士兵。几年后,朱德等人来到东北考察,看到东北的农业机械化已经非常成熟,粮食产量居高不下。
而令人心生暖意的是,王震送给东北垦荒事业的一副对联中,也引用了毛主席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英雄奔赴北大荒,好汉建设黑龙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毛主席逝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王震的痛苦之情都得不到纾解。
1985年,来自家乡的湖南省委书记熊思泉看望王震,王震拉着他到毛主席像合影,又推心置腹地对他说了什么话呢?
要保持警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形势风起云涌。在中国经济停摆数年后,邓公的改革无疑是一剂强心剂,为中国经济注入活力。
但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之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质疑先前政策的声音,甚至开始怀疑中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王震也听了很多不合时宜的话,比如:“改革开放的步子迈的太大了,万一一脚迈成苏联那样思想混乱了怎么办?”
“说是试水,但是现在搞的这一套,和以前真是大相径庭!”
对于这样愚蠢且危害性很大的言论,王震及一众中央高层人士都很重视。
邓公在搞的改革,本质上还是社会主义,这点王震当然十分清楚。在那段时间,王震也回答了不少人的疑问。
“改革到底姓资还是姓社?”针对这样的发问,邓公明确了“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平息了人们对他的质疑。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这样的言论总算歇停了一阵。
但随着苏联与我国的关系急剧恶化,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短期取得了重大成功。
资本主义加紧对我国的渗透,这些敌人都迫切希望造成我国思想混乱。
所谓“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在二战后针对“赤旗的世界”提出的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化敌为友”的政策。
因为不能动武,西方又实在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不顺眼,便想通过文化上的渗透,让社会主义国家自己质疑自己,从而向资本主义靠拢,实现“同化”。
明里暗里,西方都搞了不少小动作。社会上又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王震十分心焦。
1985年,湖南省委书记熊思泉来王震家里看望他。王震想起湖南,便想起毛主席,再次感怀,拉着熊思泉到毛主席像前合影。
合影结束后,王震拉着熊思泉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要搞自由化的声音,你作为省委书记,一定要尤其注意我党在地方上的思想和政治领导问题!”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警惕!不能出现根上的错误!毛主席走了,我们要替他守护好这片红色的土地!”
与熊思泉会面之后,王震继续全力投入工作,一些不合时宜的声音也逐渐平息。
王震对毛主席的爱戴贯穿其一生,也正是王震上将对毛主席、对我党的拥护,指引着他不断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结语
王震上将的成长历程令人感动,在他从一个懵懂的农村少年成长为一代领军人物的进程中,我们总是能透过他感怀的眼神,看到那位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人物——我们挚爱的毛主席!
无论什么时候,王震上将总是发自内心爱戴主席,相信我党!信念成就伟大,新时代的我们,也要继续坚定信念,跟着党走!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47661.html